向誠
【摘 要】本文結合筆者多年來開展創新實踐教學經歷,從準確定位、緊扣教學、突出“三創”等方面闡述了創新實踐教學的立項原則;從突出主體、轉變角色、基礎為本、團隊組建等方面闡述了創新實踐教學的實施問題。實踐表明,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深入研究與實踐,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有了較大幅度提升,創新實踐教學效果明顯。
【關鍵詞】創新實踐教學;立項;實施
創新實踐教學作為創新創業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環,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培養創新、協作和鉆研精神的平臺,是學生展現自己、積累經驗的舞臺[1]。當前,在萬眾創新的大背景下,高校的發展又步入了一個新的十字路口,迫切需要深入教學改革。如何利用好學院有限的資源開展好創新實踐教學是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1 創新實踐教學的立項
開展創新實踐教學活動,首先要立項,一個好的課題立項不僅能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而且有利于拓寬其學識面,提高其核心競爭力[2]。下面筆者結合多年來帶領同學開展創新實踐教學活動的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開展創新實踐教學的立項問題。
1.1 準確定位
開展創新實踐教學,經常感到困惑的是如何創新。此困惑的產生原因主要是出于對“創新”的誤解:一是,把“創新”與“創意”混為一談;二是,一提到它就想到科學的創造發明;三是,認為凡開創一項新項目就是創新。德魯克先生曾說:“創新是有目的性的,是一門學科。”創新必須基于務實的基礎之上,才會是有效的創新[3]。而在校開展創新實踐有其特殊性,應基于立足于學生的學識水平這一“實事”和基于實用型的創新,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勇于實踐。一味地追求“高大上” 只會讓學生望而卻步。
1.2 緊扣教學
無論是開展理論教學還是開展實踐教學,歸根到底,其目的都是提升專業課程的教學效果,幫助學生明確學習方向和確立未來職業目標,培養其創新思維與工程實踐素養,提高專業和職業技能,從而實現學生核心競爭力的提高。因此,創新實踐教學不能游離于專業教學之外。應以創新實踐教學為手段,幫助學生認知每門課在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地位與作用,提高學生學習專業的激情。
1.3 激發興趣
興趣是動力。如何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最好的方法就是給他們感官沖擊,突出可行實用、眼見為實,不至覺得虛無縹緲。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和目的性。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通過實踐以實現其加深對本專業的感性認知,幫助其明確學習方向,同時對其他學生起示范作用。
1.4 突出“三創”
從本質上說,創新是創新思維藍圖的外化、物化;創意是創出的新意或意境;創業是人們創業意識產生之前到企業成長的全過程。作為校園教學主要支柱之一的創新實踐教學,“創新”是教學的屬性之一,“創意”才能激發學生從事創新實踐的激情,開拓思維。“創業”是其教學的主要歸屬之一。因此,在校創新實踐教學要以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創意思維、創業能力以及團隊協同實戰精神為出發點,普及大學生創新、創意、創業觀念,引導學生成長為具有創意創新意識、善于捕捉市場機遇、勇于開拓的創業者。
2 創新實踐教學的實施
2.1 突出主體,健全導師制
雖然經常說:“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在傳統的課程實驗教學活動中,教師還是占主導地位,難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而創新實踐教學,能從行動上打破這一模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他們通過網絡、團體間的討論與合作及向任課老師咨詢來確立實踐目標、實踐方法、實踐反思、知識產權保護及研究報告撰寫等。讓學生在接受引導的過程中,深度思考、活躍思維,又能靜下心來做創新。
學生在創新實踐過程中往往存在各種技術與非技術問題。如何行之有效地快速解決這些問題,教師那“畫龍點睛式”的指導往往會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若不能及時給予學生指導或指導不當,有時會使學生迷失方向、挫傷他們創新的積極性。為此,要建立和健全導師制,讓學生在碰到問題時不至盲目或無所事從,給學生鑄造一個堅強的技術后盾。
2.2 轉變角色,客觀評價
在以往的實踐教學活動中,學生往往被擺在課題實現工具的位置,大都只是按教師的意圖行事,束縛學生了他們的思維與手腳。而創新實踐教學有利于把學生的思維與手腳從各種人為束敷中釋放出來,轉變角色使學生由參與者轉變為策劃者、組織管理者和學識競爭者[3]。
在創新教學接觸的學生中,大部分能理性地對待創新實踐活動。但也有些同學對創新成敗無所謂,有的實踐后則過分看中成敗,做得不理想就自我或小組成員間相互埋怨。為此,講評要少看結果、多看過程,客觀并體現激勵性,提高同學對實踐教學認同感和參與度。
2.3 基礎為本,植入競技
“萬丈高樓平地起”。創新實踐教學也要規劃基本功能和拓展功能,在實現基本功能的基礎上,逐步拓展功能,盡量避免“高大全”一定到位。如2016年,由筆者指導同學開展的創新實踐項目——人體生理參數遠程監護系統,參加“全國高校互聯網應用創新大賽”總決賽及之前的省賽,均榮獲了不錯的名次。這一結果的取得無不是基礎為本,植入競技的體現。首先,指導同學們做出能檢測血壓、體溫、心率、脈膊這樣一個只能實現簡單功能的人體生理參數檢測儀。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同學們加入防走丟功能、PM2.5檢測功能、GSM短信提示與一鍵呼叫功能;之后再引導學生加入血糖,無創血氧,尿液以及心電、吃藥提醒和娛樂等功能,就這樣循序漸進,一步一個腳印地創作出了“人體生理參數遠程監護系統”。在該課題的創新過程中,同時引導多組同學同步實施,植入競技,對各組在各個步驟進行評比,以提高他們的競爭意識,強化創意挖掘。當然,引入競技模式,只是手段非目的。
2.4 團隊組建、培育協作
創新團隊的組建在創新實踐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團員間通過不斷的溝通與交流能實現大家在知識與觀點上的分享。它組建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創新實踐教學活動的成敗。一個好的團隊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一個欠佳的團隊,相互推諉、相互埋怨現象嚴重,難有所作為。對團隊組建筆者認為可遵循以下幾點:
一是,盡量避免強強聯合。通常認為,強強聯合是取得好的效果的保證。根據筆者帶領學生開展創新實踐活動的經驗來看,在創新實踐中,若強強聯合往往事倍功半,效果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無外乎就是思法太多且相互不讓步,突不出靈魂組員的作用,協作難。其結果就是把大部分時間花在討論與意見的統一上。如15年筆者選出二組同學參加的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在相關同學的強烈要求下,組建一組他們認為的所謂強隊和一組弱隊。強隊用了近兩天的討論與意見統一,把基本功能和拓展功能一股腦兒上,結果在編程調試時發現方案有致命缺陷,想翻盤重來,但時間已不允許,其結果不言而喻。而弱隊定位目標低,根據核心組員的建議,以實現基本功能為基礎,穩扎穩打,結果還順利地做出了拓展功能,取得了省賽一等獎,這現象在創新實踐教學不是遇然。
二是,以老帶新,以優帶新,以學促新。毋庸諱言,高年級的創新組員參加創新比賽等活動較多,擁有較豐富的創新經驗,這是低年級學生暫時難以企及的,而低年級組員的那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沖勁卻是高年級學生所缺少的。因此在組建團隊時,從解決實際創新技術問題入手,以關注創新團隊組員新老人員交替等薄弱環節為著眼點,采取以老帶新、以優帶新、以學促新,不斷發現與培養苗子,全方位、多途徑地來培育創新梯隊。
三是,團隊為重,培育協作。無須諱言,因每個同學知識的局限,思考問題的角度和出發點不一樣,在團隊合作中難免會因觀點的相左而產生碰撞,這時候需以團隊為重,以創作為主,全身心投入,充分尊重隊員意見,聚集團隊智慧,將之充分發揮,創新實踐活動往往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效。
3 創新實踐教育取得的初步成效
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深入研究與實踐,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獨立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都有了較大幅度提升,創新實踐教學活動成效明顯:連續6年申請下“湖南省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在“全國高校互聯網應用創新大賽”的總決賽、“國際大學生iCAN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藍橋杯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個人賽全國總決賽(電子類)” 及“建行杯”湖南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上,均獲得理想的成績。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的意見[R].
[2]楊向榮,陳偉,編著.大學生創新實踐指導[M].冶金工業出版社,2011.
[3]Peter F.Drucker.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M].1985.
[責任編輯:田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