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囿宇
摘要:盡管說我國市場化改革進程中遺留某些弊端,但是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卻是不可否認的,畢竟在此類背景下,社會大眾生活方式和價值理念發生系統性變化結果。本文主要針對中國市場化進程現狀,市場化進程對經濟增長的具體貢獻,以及日后我國利用市場化進程推動經濟增長的具體措施等內容,加以細致化探討分析。
關鍵詞:市場化進程;現狀;經濟增長;推動貢獻
中圖分類號:F123.9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3-0000-01
前言
自從我國制定實施市場經濟體制過后,國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改善,特別是當我國成功攀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高峰時,國外對我國市場需求空間持續擴張,這類現象清晰化地映射出中國市場化進程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促進貢獻。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我國市場化改革和經濟發展步伐日漸加快過程中,也遺留許多有待合理思索和解決的挑戰困境,希望有關工作人員能夠靈活控制我國市場化進程,進一步為日后整體經濟增長提供可靠、高效率的規劃引導方案。
一、當前中國經濟增長的實際狀況
中國作為世界領域內規模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不管是綜合國力或是經濟實力都在以飛快的速度的增長,與此同時,在世界經濟、政治、文化平臺上都有著不小的引領成就。特別是在全新世紀下提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建設小康社會等方針之后,各類企業都開始響應號召并積極組織改革活動,在促進產業機構升級基礎上,開拓出愈加寬闊的社會主義市場空間,為日后經濟增長贏取諸多可觀的連鎖效應。
二、中國市場化進程對經濟增長的具體貢獻
1.鎖定市場方向并發展保留區域特色的產業項目
改革開放過后,經過諸多實踐經驗整理校驗發現,想要獲取經濟增長績效,第一要務便是竭盡全力推動市場化改革進程,使得市場對于經濟發展的主導作用發揮到極致狀態之上。而發揮市場化進程對經濟增長貢獻過程中,最為科學的方式便是將各類區域特色考慮進去基礎上,鎖定市場方向并布置拓展出保留顯著區域特色的產業項目。透過客觀層面觀察鑒定,當前我國許多區域在當地政府大力扶持作用下,充分發揮區域特色并且精準化鎖定市場,使得諸多現代服務行業、生態農業在全國市場范圍內推廣經營。
單純拿浙江省義烏市為例,其最富有特色的產業便是絲綢布匹生產銷售,須知絲綢布匹是進行各類服裝、窗簾等裝飾品制作的基礎原料,正是在紡織品可觀的發展前景指引作用下,義務市區內才快速成立并長久經營發展起浪莎襪業集團。該類集團屬于集中開展襪子生產活動的民營性集團,在我國襪業生產領域中扮演著領頭角色,全國市場中的影響地位當然不可小覷。如今在全國范圍內成立許多分公司,手下亦吸納沿用難以清晰計數的經銷代理商家,為日后市場網絡全方位覆蓋前景綻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保障條件。
2.縮減不同區域經濟差距
我國幅員遼闊且資源儲備豐富,是世界領域中人口數量最多的國家,但是卻不可避免地遺留各類區域經濟實力差距較大的問題,主要表現為東部富裕、西部嚴重落后的矛盾沖突狀況。而市場化則可以將不同區域之間的經濟聯系不斷強化,保證彼此快速建立起互惠共贏的協議,保證在持續增進彼此間合作交流過程中進行各類優勢條件互補,最終大幅度改善廣大居民日常生活質量和區域經濟實力,為后期富裕區域持續促進、落后區域經濟發展活力全面帶動,以及最終的區域間經濟差距縮減和共同富裕目標貫徹,奠定基礎。
如廣東和廣西都在長江中下游的嶺南區域分布,但是這兩個省份經濟實力卻存在顯著性差異,其中廣東是我國最為發達的省區,其提供的工業產品在全國范圍內占據著絕對主導地位,其中廣州和深圳兩市的生產總值就已經超出廣西全省的5倍以上。為了促進兩類省區之間的經濟合作結果,盡量令它們之間的經濟差距得以縮減,涉及兩省區域經濟一體化控制平臺得以順利衍生和廣泛性操作。有關工作人員亦結合兩類省區市場環境,進行健全樣式的產業合作示范中心創建,希望配合不同區域優勢,進行現代服務、生態農業等一系列新興產業開發,最終朝向全國市場予以推進。
三、日后我國借助市場化進程推動經濟快速增長的措施
1.建立起完善化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范體制
現階段我國既有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仍舊存在諸多漏洞,因此有必要結合當前我國基礎性國情,搭建起健全完善的市場監督管理體系、制定實施妥善的規章制度,希望借助法律等效應,令這部分市場管理工作變得愈加可靠靈活,避免市場之中出現不公平、不公正競爭等一系列違法違規行為。具體措施便是針對以往市場中的產業壟斷現象加以系統化遏制,同時由發達區域朝向落后區域、由城區朝向鄉鎮,進行經濟重心過渡和產業集約化發展。需要加以強調的是,其間政府不必配置過多的資源,亦不可進行過度干預,目的是防止產能過剩等不良問題的重復性衍生。
2.推動市場化改革進程
首先,在進行內需市場化拉動基礎上,督促相關層級政府制定實施一系列扶持性政策,進一步憑借新建的健全樣式的市場化規范體制,推動我國整體經濟增長進程。
其次,持續開拓完善話的融資渠道,令企業可以及時獲取合理數量的資金并持續進行創新化產品設計開發。其間在確保縮減產品實際生產周期的前提下,加大企業既有產業結構的升級革新力度,最終憑借法治、民主等理念來進行既有社會主義市場環境規范化改造,為日后我國經濟可持續增長提供妥善的法制保障條件。
四、結語
綜上所述,中國市場化進程和經濟增長始終維持著交互式作用關系。而當前我國經濟改革發展過程中,始終面臨諸多消極因素,日后要做的,便是盡快抓緊一切機遇,同步完成市場化進程推進和經濟增長等改革性使命。如搭建起完善化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范體制等,進一步將市場化改革對市場經濟增加的貢獻作用,發揮到極致狀態之上。這是日后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必須承擔的歷史使命,相關領導切勿忽視。
參考文獻:
[1]馬光榮.中國市場化進程對經濟增長的貢獻[J].經濟研究,2011,13(09):99-104.
[2]許銳翔.中國制度改革對經濟增長的貢獻[J].經營管理者,2013,11(07):120-146.
[3]鄭玉寶.中國市場化改革對區域經濟增長效率的影響[J].甘肅社會科學,2014,23(06):79-88.
[4]張利杰.中國制度改革對經濟增長的貢獻[J].商場現代化,2014,33(29):144-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