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筱
摘 要:培智兒童由于腦部組織受到部分腦損傷,其抽象思維發展能力和對外界的感知能力都比較薄弱,音樂教育的節奏和韻律對于學生思維和身體協調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培智兒童音樂教學機制的基礎上,探究提高培智兒童音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關鍵詞:培智兒童;音樂教學;教育價值
一、培智兒童音樂教學的價值
1.審美價值
音樂教育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是新課程內容中的基本要求,智障兒童在認識美、感知美、體驗美以及表現美的能力幾乎為零,通過音樂教育的節奏和旋律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對于培智兒童來說,最主要的方式就是音樂欣賞,通過情境故事、形象生動動作的支撐,將學生帶領到情境中,提高審美額能力。同時,音樂教育還可以凈化兒童的心靈。培智兒童由于自身的缺陷而感到自卑,對未來生活缺乏信心。在音樂教學中可以通過音樂內容的挖掘,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審美認識,正確地看待生活和世界,體驗生活中的快樂。
2.康復訓練價值
音樂可以刺激學生的大腦,增加學生的聽覺能力和對外界的感知能力,音樂的律動動作也可以增加學生的身體協調能力,同時在唱音樂歌曲的過程中也可以增加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例如,在培智兒童拿起沙錘的時候,根本不知道怎么的發出聲音,無法同時使用兩手打擊沙錘,這時教師引導學生首先單手上下打擊沙錘,然后向雙手同時晃動轉變,最后實現雙手上下打擊。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大腦得到了很好的開發,同時也促進了學生身體的協調性。音樂中旋律的動作可以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設置由簡單到復雜的動作,引導學生在具體形象動作中進行思考,進行身體協調性的發展。
3.品質發展價值
品質是培智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優秀的品質對于學生一生的成長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音樂教育中可以培養學生堅強獨立、勤奮、大方、樂觀、城市等品質。具體來說,一,音樂教育可以發展兒童的毅力。培智兒童對成人具有較強的依賴性,在活動中常常因為某一困難而終止游戲,在音樂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和同伴合作,一起做游戲,在游戲中引導學生學到克服困難的勇氣;二是,在音樂活動中可以引導學生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智障兒童的情緒易變化,容易沖動,常出現一些不可控制的行為,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一些抒情的音樂,讓學生在音樂的節奏中逐漸緩減情緒,以達到控制自我情緒的能力。
二、提高培智兒童音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采用音畫結合的方法開展音樂教育
智障兒童的思維發展水平比較低,以具體行動思維和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通過圖畫和圖像來開展音樂教育可以彌補學生抽象思維發展的不足,將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具體形象的內容,進行積極主動的學習,并靈活運用。智障兒童的腦組織多少都有些腦損傷,使用左右腦相互配合,可以激活學生更大的腦發展潛能。例如,在《我是小海軍》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通過音像結合的方式,通過音樂的節奏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得到情感上的共鳴,凈化心靈。通過動態畫面的播放,讓學生在音樂的空間中展開想象,感受小海軍的力量和小海軍的責任。在這個過程中,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的情感得到了很大的激發,學生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2.采用動作結合的律動方法
音樂教育的學習一方面包括音樂內容的吸收過程,借助音樂節奏和音樂畫面,理解音樂內容,感受音樂情感;另一方面是音樂作品的外顯化過程,通過動作的展示,與音樂節奏相關的律動表現,來引導學生進行音樂作品的重新建構。例如,在《小青蛙找老婆》的音樂活動中,教師當小青蛙,學生分角色當小花貓、大公雞、青蛙小姐、小烏龜,隨著音樂節奏的響起,學生作出不同小動物的動作,在經典動作下學生可以根據音樂節奏進行隨意的走動和跳躍,學生不同的動作活躍著課堂的氛圍,學生的參與度也不斷增加,對音樂的感知也在不同動物的動作和表情中得到了很好的感受和體驗,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
3.采用差異教學法,兼顧不同學生的差異性
每一個兒童是特殊的,學生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同時根據“韋氏量表”的測定,從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計算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的不同表現,智障兒童在程度上又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三個水平,這三個水平的學生在音樂的理解和感知上也存在很大的不同,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差異性選擇恰當的音樂作品。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確定不同的發展目標,在作品展示的過程中設計不同的問題和體驗任務,因材施教地開展教育,促進所有學生的全面發展。
4.豐富音樂教學的形式,增加趣味性
音樂教學不僅包括音樂欣賞,而且還包括奧爾夫音樂,與音樂相結合的球操,音樂律動活動等,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不同的體驗和感受。例如,在《找朋友》的音樂活動中,教師將音樂與游戲相結合,學生唱歌“找朋友”的歌曲,在學生圍成的圓圈中找朋友,找到自己喜歡的小伙伴后,敬禮、握手、擁抱確定是好朋友,在游戲中幼兒有很強的參與性,對音樂活動也有很大的感受力。再如,在奧爾夫音樂活動中,教師用一次性杯子,盤坐在地上,通過杯子在手中和身體兩側的變換動作,在音樂的節奏中不斷變換,增加學生身體的協調能力和手指小肌肉群的鍛煉,促進學生的發展。
綜上所述,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要通過采用音畫結合的方法開展音樂教育;采用動作結合的律動方法;采用差異教學法,兼顧不同學生的差異性;豐富音樂教學的形式,增加趣味性。
參考文獻:
[1]方少萌,林茵,林潔怡. 《奧爾夫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探究》結題報告[J]. 兒童發展研究,2014,03:16-21.
[2]史吉海. 淺談培智學校職業教育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教育與職業,2012,33:184-185.
[3]李秀明. 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J]. 現代中小學教育,2015,06:57-60.
[4]王麗伏. 游戲法在學前教育音樂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 科教導刊(下旬),2015,09: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