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娟
摘 要: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選好切入點,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積極因素,敏銳捕捉課堂中的心理教育契機,充分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把心理健康教育自然地融入語文教學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關鍵詞:語文教學;心理健康;挖掘教材;優化課堂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其所包含的人文性、思想性、藝術性,相較于其他的學科而言,更多地接近學生的內心世界,對于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具有很大的影響力。教師在教學中如何發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內容,如何抓住課堂上的契機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心理疏導,在語文教學中適時地進行心理教育的滲透,至關重要。下面我就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談一談我的做法:
一、在教材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因素
小學語文教材涵蓋的內容廣泛,這些文章不僅反映了自然、社會、藝術、科學之美,同時也塑造了豐富多彩的人物形象。這恰恰是讓學生進行道德情感體驗的很好素材,也是進行審美的典范。如教學《頂碗少年》這一課,我讓學生找出描寫少年三次頂碗動作的語句,體會少年面對兩次失敗和最后一次成功的心理變化,再找出對觀眾反應的描寫,體會觀眾起哄給他帶來的巨大壓力,學生就更能體會頂碗少年面對兩次失敗,鼓起勇氣,不怕挫折,勇敢面對困難的可貴品質。
所以說,每篇課文都可以有側重地進行心理教育,而且許多課文中有十分明顯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這些因素并不單一,而是多角度、多側面的,教師可有所側重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二、在課堂教學中構建良好的育心環境
1.良好的師生關系是育心的前提
在課堂上,教師要尊重學生,平等對待學生,耐心地傾聽,與他們平等交流,指導他們的行動,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努力在課堂上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做學生的良師益友。這樣學生就會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有什么說什么,想什么說什么,生活中遇到問題也會樂于尋求教師的幫助與指導。如果教師高高在上,做什么都一副頤指氣使或兇巴巴的樣子,學生肯定不樂于接近老師,更談不上跟老師敞開心扉去溝通了。
2.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
現在的學生大多都是獨生子女,不太會和同齡人相處,許多學生養成了自私、我行我素的不良性格。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將學生按性別和學習水平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采取合作學習,鼓勵學生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合作,小組內一起完成小組作業,從紀律、衛生、發言等方面進行評比,這樣不僅能促進知識技能的學習,還有利于形成競爭與合作并存的人際關系。長此以往,這些孩子既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又鍛煉了語言的表達能力;既學會了與人合作,又學會了關心、鼓勵他人,為他們今后在生活中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運用多元的評價方式激勵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莎士比亞說:“贊賞是照在人心靈上的陽光。”對學生適時、恰當的評價,會使學生產生成功感、喜悅感,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欲望,對學生的心理成長具有極大的影響。
評價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根據評價的主體可以分為:一是教師評價。教師要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給予鼓勵性評價,如“你的進步越來越大”“你的聲音真好聽”“你的作業書寫很整齊美觀”等,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二是鼓勵學生自我評價。這樣可以強化學生的自我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獨特的主觀感受和獨特見解,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創造力。例如,在學生講完故事或者寫完習作后可以做自我點評,說說自己做得好的地方;在學生做完手抄報后給自己畫星星打分,都可以強化學生的自我肯定。三是邀請其余同學和家長也參與到評價中來。例如,預習作業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內相互評價,讓組長給預習作業畫星星打分,讓家長在學生搜集的資料上打分評價等等形式,使學生得到更多人的評價。
四、在豐富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語文實踐活動具有開放性、自主性的特征,它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延伸。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同樣蘊含著許許多多心理教育的契機。
教材中安排了不少諸如口語交際、辯論、展示等活動內容,學生在參與實踐的活動中,或品嘗成功、分享喜悅,或經歷挫折、體驗失敗,學生的心理狀態隨著活動的過程、參與程度和結果發展變化,并有所體驗和感悟。例如,我組織學生開展了一次“我的小手藝”的展示活動,學生都把自己的拿手絕活展示出來。在活動過程中,我引導學生體會實踐感受,學生有著學會技能的喜悅,也有著遇到困難的懊喪,還有的學會了勇于挑戰,永不言敗。而且在說的過程中,學生交流了技能,展示了才華,傾訴了情感,一舉多得。
在語文教學中,充分挖掘教材的積極因素,優化教學環境,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能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可以更好地塑造學生健全的心理與人格,激發學生的潛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語文素養。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還有很多,值得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繼續去探索創新。
參考文獻:
[1]周芳.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科研論壇,2004.
[2]埃利斯.課程理論及其實踐范例[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