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琴
摘要:目的 研究B超定位實時引導下經皮腎穿刺活檢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從2014年9月~2016年9月于我院進行B超定位實時引導下經皮腎穿刺活檢病理診斷的患者中隨機抽選出90例作為本研究的分析對象,并統計所有入選患者的活檢取材情況、取材后并發癥發生情況以及相應的疾病類型檢測情況等。結果 本研究取材成功率高達100%,且取材情況均符合臨床病理檢查的診斷需要;取材后的并發癥發生情況主要包括13例不同程度的鏡下血尿現象、8例腎周小血腫、2例患者出現輕度腰痛癥狀;患者病理類型則主要包括3例終末期腎病,8例腎小管間質性疾病,20例繼發性腎小球腎炎,59例原發性腎小球腎炎。結論 在B超定位實時引導下為患者進行經皮腎穿刺活檢手術,其取材成功率較高,且無嚴重并發癥現象,于診斷、明確患者腎病病理類型方面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B超定位;引導;皮腎穿刺活檢;臨床分析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生活壓力的不斷增大,人們不良生活習慣的形成,嚴重加劇我國各地區間的腎病發病情況[1]。目前,臨床常采用經皮腎穿刺活檢手術為患者的疾病情況以及病變程度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因此,該臨床檢測方法也是腎臟病理診斷中最為重要的方法[2]。相關臨床研究表明,在B超定位實時引導進行皮腎穿刺活檢不僅能顯著提高患者的活檢取材成功率,更能減少活檢結束后所伴有的并發癥對患者造成的影響[3]。鑒此情況,本研究于我院進行B超定位實時引導下經皮腎穿刺活檢病理診斷的患者中隨機抽選出90例進行了臨床試驗分析,旨在探析該檢測方案的臨床價值,現將詳細情況作如下匯報。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從2014年9月~2016年9月于我院進行B超定位實時引導下經皮腎穿刺活檢病理診斷的患者中隨機抽選出90例作為本研究的分析對象,所有入選患者的病例資料與相應的臨床檢查信息均完整保存,且對于患有嚴重貧血、心腎功能衰竭、重度腹水以及存在嚴重高血壓等病癥的患者均予以排除。90例入選患者中,52例男性,38例女性;年齡16~70歲,平均年齡(35.24±3.85)歲;腎臟疾病病程5個月~8年,平均病程(1.96±0.84)年。
1.2穿刺活檢方法 首先,醫護人員應先幫助患者調整好俯臥體位,其腹部可以適當采用沙袋墊高固定,此后,采用雙人負壓穿刺式16~18G的活檢針為患者進行活檢穿刺。穿刺點為右腎下極部位,采用超聲測量患者右腎下極腎包膜與皮膚之間的距離,并在常規消毒、鋪巾后給予患者超聲定位引導。在進行B超定位實時引導經皮腎穿刺活檢過程中,醫護人員要時刻注意避開患者的腎臟與葉間動脈,進針應保持緩慢、勻速的狀態,當活檢針抵達預設深度后,叮囑患者屏住呼吸,發槍并迅速退針后,幫助患者取出腎活檢組織。穿刺結束,先為患按壓穿刺部位,再將無菌敷料覆蓋于上,以沙袋墊壓、腹帶包扎固定。將所取出的腎活檢組織采用常規的光鏡、免疫熒光法或者免疫組織化學法進行檢查。
1.3統計處理方法 在本研究中,試驗中所出現的所有統計數據均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進行χ2檢驗。當數據檢驗結果為P<0.05,時,則表明組間統計數據之間差異顯著,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取材情況 本研究所有入選患者均順利完成B超定位實時引導經皮腎穿刺活檢取材,其成功率高達100%,同時,患者的腎活檢組織長度在5.26~15.04 mm,平均長度為(9.86±1.67)mm;光鏡檢測條件下,活檢樣本中腎小球數目為6~60個,平均數目為(14.62±3.55)個,由此可見,本研究取材情況均符合臨床病理檢查的診斷需要。
2.2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 患者穿刺成功后,共出現13例不同程度的鏡下血尿現象,但該現象可在穿刺結束后的7 d內自行消失,且無需另做特殊處理;出現8例腎周小血腫,給予患者相應的止血措施與抗感染治療后癥狀立即消失;2例患者出現輕度腰痛癥狀,此時囑咐患者進行臥床休息,該癥狀得以顯著好轉;所有患者均不存在其他嚴重并發癥。
2.3所有患者的病理類型檢測情況 所有患者的病理類型檢測情況見表1,其中,3例終末期腎病,8例腎小管間質性疾病,20例繼發性腎小球腎炎,59例原發性腎小球腎炎。
3討論
經皮腎穿刺活檢術屬于臨床的應用較為廣泛、普遍的重要方法,也是診斷、鑒別腎實質疾病的主要手段,而隨著臨床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經皮腎活檢術的定位方法以及所使用的穿刺針均有明顯改進,此時,提高患者的活檢取材成功率與手術安全性就成為了廣大臨床醫學界學者應深切思考的問題[4]。B超定位實時引導下為患者進行皮腎穿刺活檢手術具有定位準確、導向直觀的顯著優勢,同時,其簡便的操作手法也在很大程度上確保了手術的穿刺準確性與安全性,在具體的臨床應用中可明顯減少手術并發癥對于患者機體的影響[5-6]。
本研究取材成功率高達100.00%;取材后的并發癥癥狀未經特殊處理即可自行消失;患者病理類型則主要包括3例終末期腎病,8例腎小管間質性疾病,20例繼發性腎小球腎炎,59例原發性腎小球腎炎。綜上所述可得出本研究結論:在B超定位實時引導下為患者進行皮腎穿刺活檢手術,其取材成功率較高,且無嚴重并發癥現象,于診斷、明確患者腎病病理類型方面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李龍海,王建,李慶士,等.經皮腎穿刺活檢病理檢查700例分析[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3,38(04):443-445.
[2]李慶士,王建,孫靜靜,等.1217例經皮腎活檢患者臨床與病理分析[J].安徽醫學,2016,37(01):74-76.
[3]楊敬恩.經皮腎穿刺活檢術后B超動態監測腎周血腫的臨床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5,21(20):60-61.
[4]李樹春,高珊.196例B超引導下經皮腎臟穿刺組織活檢術患者的臨床護理[J].時珍國醫國藥,2013,24(07):1760-1761.
[5]錢麗萍.超聲引導經皮腎穿刺活檢患者護理體會[J].飲食保健,2015,2(12):131.
[6]曾淑華,朱曉萍,馬文峰,等.乳腺超聲影像報告數據系統對超聲引導下乳腺穿刺活檢的臨床應用價值[J].臨床醫藥實踐,2015,24(04):256-258.
編輯/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