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芳+張超
摘 要:創新創業課程的開展對中職學校而言不可或缺。本文針對中職學生的特點,探索網絡平臺、社團協會、校企合作、孵化基地等模式開展創新創業課程,提高學生創新意識、創業能力,培養中職學生創新創業綜合品質。
關鍵詞:網絡云平臺;社團協會;校企合作;孵化基地
在“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大環境下,創新創業教育在我國中等職業教育領域的發展卻相當薄弱。目前中職學校對于創新創業課程的開展主要還停留在純理論的“灌輸型”教學模式。針對現在中職生學習主動性差、學習能力弱的特點,該模式未突出創新創業的教育特色,難以實現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業品質的培養,從根本上疏忽了學生創業創新意識的培養。由此,面向中職學校,從教師層面和學生層面出發,創新創業課程開展的模式需數字化、網絡化、實踐化、多樣化等。通過將創新意識、創業知識,納入到學生日常生活學習中去,多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系統化的開展創新創業課程。
一、網絡平臺
網絡的發展和普及,對中職學校創新創業課程的開展模式提供了新思路,教師創新創業教學素質的提升建立了新渠道。針對中職學生對網絡的依賴性較強,利用網絡平臺開展創新創業課程,激發學習興趣,調動主觀能動性,課程形式簡化活化,學習時間靈活充沛,促進了中職學生創新創業意識、能力、素質的培養。
1.微信公眾平臺。微信公眾平臺在教學領域的推廣和應用逐漸成為一種趨勢,中職學校創新創業課程的開展模式可數字化教育、網絡化教育,借助維信平臺展開,尋求教學方面的突破,提升學生對創新創業的關注度。校園創新創業課程微信平臺的信息更新快捷、范圍寬廣、鏈接多向、專業性強、交流便捷等功能優勢,給中職生帶來了與外界定向交往的可能性、及時性與便捷性,為他們探索、獲取、提煉、整合知識與信息降低成本,讓創新創業滲透到日常閱讀中,讓志同道合的師生聚集到一起,開展創新創業探索。
(1)遠程課程。遠程教學不僅打破了傳統的時空限制,也能充分利用高質量的教育資源,最大限度地發展教育功效。中職學校把遠程課程引入到創新創業課程開展中來,打破了中職學校教育封閉性,對學生來說,接受創新創業教育的機會大幅度地增加,教育信息資源得以共享。中職學生對創新創業的了解不再局限于本學校教師教授,知識的獲取更加開放、延伸和靈活。
二、第二課堂
中職學校培養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人才刻不容緩,但現實是學生各方面能力有待提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中職學校第二課堂——社團協會。建立形成學校內部,創新創業網絡布局,注重激發學生興趣,發掘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業潛能。在活動開展中積極倡導和宣傳創新創業文化,形成具有創新創業特色的校園文化。
首先,注重創新創業理念的引導,營造創新創業的輿論導向。把創新創業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方面和衡量人才的重要標準,在社團協會工作開展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學生創新創業思想的培養,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業素質和開拓進取、鍥而不舍的企業家精神。
其次,打造校園創新創業文化品牌。各社團協會開展各項創新創業比賽,如“創業金點子大賽”、“ 職業生涯規劃”、“ 變廢為寶”等。調動學生創新創業熱情、豐富學生創新創業知識。
引進第二課堂—社團協會創新創業課程模式,讓更多的學生在活動實踐中接觸創新創業相關知識。從學生興趣入手,寓教于樂,潛移默化,開展創新創業課程。
三、校企合作
創新創業課程的開展具有與實踐緊密結合,強調實踐性的特點。校企合作,校企聯動尤為重要。學校和企業共同參與人才培養,促進創新創業型人才的發展。利用學校和企業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采用“校園學習”和“企業滲透”相結合的模式,培養創新意識敏感、創業素質卓越的創新創業人才,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共同學習,共同提升。
1.教師層面。強化“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教師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業能力方面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中職學校應加大教師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的力度。其一,教師輸送到企業去,熟悉企業運營程序、培養市場敏感度;其二,組織教師參與創業實踐,在實踐中學習分析,總結經驗。真正做到手拿粉筆“跑市場”,將創新創業思維融入到課程教學和改革中。
2.學生層面。中職學校和企業定期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學校從企業中聘請一些投資人、專家、成功企業家以及創業到校友到學校開展創業指導。學校依據企業工作任務,制定相關課程。選拔優秀創新創業學生,到企業中去,培養職業素養、熟練職業技能。在企業實踐過程中,學習企業管理、剖析市場、了解融資等,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開拓眼界、拓展思維、激發學生創新思維。
四、孵化基地
中職學校利用自身的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在社會、學校、家長多方面的指導和支持下,開設不同方式的創業體驗,進行創業嘗試,打造創新創業孵化基地。教師引導學生按照國家工商、芮悟管理有關規定進行注冊登記,按照市場化的方式進行企業運作。中職學校針對學校及學生特點,引導學生從風險小、成本低的創業模式入手,逐步形成形式多樣、方式靈活的創業模式。引導中職學生提高創新創業技能、強化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基地中的企業運作對上接受學校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監管,對下直接面向消費受眾,對內需要支付員工的工資,對外經營是合法合規,與社會上的企業無異。
針對專業特色、學生特色、社會需求,各專業建立創新創業團隊,加入學校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實現創新創業的有序開展和落地實施。基于孵化基地,鼓勵學生參加全國創新創業競賽。通過各類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引導學生在具體創新創業過程中,感受創新創業,發現自身優勢和不足,為進一步提升和拓展指明方向。
中職學校旨在為社會培養應用性技能型人才,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中職學校對創新創業課程的開展模式應積極的尋寶突破,將創新創業的教育理念貫穿于教育教學的整個過程,創新創業知識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師資力量配備,營造創新創業的校園文化氛圍,打造具有專業特色的創新創業實踐基地。
參考文獻:
[1]仇夢一.校企協同視角下創新創業教育的分層培養體系探究.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04期 .
[2]冷擁軍.中職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探討. 才智. 2014年11期 .
[3]高靈芝;吳家宏.創新作品放異彩 雕蟲小技大作為——浙江省中等職業學校創新創業教育風生水起[J];職業;2013年17期.
[4]于韶山.中職學校創業教育方法與途徑的研究. 《科技創新報》 .2010年3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