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霖
摘要:當前,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形勢的深入,世界各金融監管體制正在朝向統一監管的路徑發展,相較于國外,我國金融監管體制發展較為緩慢,并存在明顯差距。因此,不斷建設健全監管體制朝向統一監管體制邁進,是當前金融監管需要首先面對的主要問題。對此,更需在充分結合國情的基礎上,找出目前金融監管體制中存在的問題,并制定有關政策來健全金融監管體制,以便更好地推動我國金融業的有序發展。
關鍵詞:金融監管;體制改革;思考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3-000-01
引言
金融業作為國家的支柱型產業,其穩定、可持續、健康地發展對于一個國家的國民經濟發展有著直接影響。同樣,金融監管是保障國家金融業得以健康發展的關鍵基石,可以有效地防止金融風險的發生,進一步更好地應對風險,防止金融危機的出現。毋庸置疑,科學、合理、可操作性強的監管體制是實現金融監管的先決條件,也是實現金融監管預期目標的關鍵保障。
一、我國金融監管體制存在的不足
1.協調機制不足
監管體制最大的問題在于各職能部門間的監管協調性差,加之政治文化的影響,使得金融監管機構和中國人民銀行等調控機構間的協調性非常低效,效率嚴重滯后。伴隨著我國金融產品和服務的持續涌現,金融業務間的存在著很多的交叉點,已經不再是獨立的某個業務,而是混合發展。然而,一般意義上的分業監管并不能真正具備實際價值,更有甚者,會出現監管真空地帶和重復監管的現象,特別是在一些涉及到權力分配的環節,有可能發生嚴重的權力設置的重復。由于中央銀行和監管機構一般都是獨立運行,有著自己的體系,這也使得中央銀行在設置貨幣政策時并沒有權衡到綜合信息,特別對各金融機構的整體運營水平沒有詳細的掌握,這也在某種層面上嚴重左右了金融業的發展。
2.監管人員素質不高
毫無疑問,保證金融監管如果要實現可靠的運作,就一定要配備專業的高素質監管人才對金融機構展開具體而詳盡的監管。除此以外,監管人員更需要具備扎實的事關金融風險方面的知識、擅長分析、擅于判斷。然而當前我國大多數的金融監管人員基本上都是從政府財政部門中轉職而來,所以這些人員往往都沒有金融監管的知識和從事經驗,相關的高素質專業金融監管人才隊伍數量嚴重不足。不僅如此,甚至一些監管人員的業務水平十分低下,其知識結構和工作職位的高要求差距很大,無法高效完成監管任務。一些監管人員綜合素質很低,思想落后,且有著濃厚的“官本位”思想,毫無服務意識,無法和被監管者取得有效溝通,最終使得金融監管的效率不如人意。
3.監管不全面
當前,國內金融監管的重心依然主要集中在傳統的銀行業務上,對一些新興的金融創新業務還沒有做到第一時間的監管。毋庸置疑,金融監管的創新工作是非常重要又無法立竿見影得以解決的問題。故而,金融創新一方面自然能夠推動地方及國家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也會造成潛在風險的發生。監管力度如果太大,就會扼殺掉這個監管體制所存在的創新活力,但假如監管力度不足,又無法去改變過去的金融監管。這在客觀上造成了監管機構在監管上沒有做到全面性,雖然其能夠重視對某一方面的監管,然而還是沒有系統性風險的監管,再加之我國金融監管一般都是采取事中或缺乏事前預防機制,導致第一時間找不到風險,缺乏可預見性的監管,導致抵御金融風險的能力不足。
二、改善我國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的建議
1.明確監管目標
當前,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如要發揮作用就需具備可靠有效的金融監管作為基石銀行監管不僅需要貨幣政策的順利實施,更要有自己的監管目標,而且不同于貨幣政策的目標,其永遠不能是實施貨幣政策的唯一目標。現階段,在實際監管期間普遍存在著監管目標的錯位,雖然非常關注貨幣政策或是中央銀行其他監管目標的實現,然而仍對銀行監管的具體目標,沒有太多的關注,包括提高工作效率,銀行內部的風險防范和保護存款人的合法權益。所以,需要開始制定一個明確的財務監管目標,讓所有的監管機構都能制定出相應的措施來擴大監管,如果沒有明確的目標,就不能發展出針對性的措施,各監管機構也無法展開交流與合作。只有目標的明確,才具備針對性進行協商與合作的機會。
2.建立協調合作機制
首先,應當完善三方(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的監管聯席會議制度。要明確三方責任,增強聯席會議制度的嚴肅性,具體可以由國務院領導,通過本制度的形式確定行政法規和規章制度,并賦予其規則依據,加強制度的約束力。或由人民銀行、財政部、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單位共同召開的聯席會議,因此,更有利于機構間的溝通。其次,鑒于央行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也會導致中央銀行創造的,監督和協調委員會,各監管機構參與,共同承擔協調政策和業務監管機構,以防止重復監督現象的發生,全面避免監管漏洞,并做第一時間解決可能出現的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最后,建立國家層面的監督協調機制,三方監督不能解決解決問題的問題進行決議。
3.加強監管隊伍建設
對現有的監管機構從業人員,可通過培訓課程、研討會等形式的培訓,進一步提高了人員的業務水平和專業能力,不斷增強工作人員的法律意識和職業道德程度。通過學習和實踐的監管機構,監督人員可以相互交流和學習,發現自己的缺點,并應及時補救。不僅如此,還可以引進有著專業金融知識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以彌補我國專業監管人才隊伍的不足。優質的專業監管人員可以顯著提高監管隊伍的專業性,提高監管體系本身的權威性;可對金融政策展開更加透徹的分析,以便于金融監管措施的順利實施。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進一步深化我國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筆者認為更應按照特定的條件下,充分借鑒發達國家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的成功經驗,完全拋棄傳統的不能適應金融業的發展監管流程。建設和完善的法律和金融監管法規,符合政策和完善金融監管體系的措施條件,同時提高金融監管的有效性,最終起到推動社會經濟全面發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雪顏,張俊杰,謝亮.從G-SIFIs到我國金融監管體制改革創新的幾點思考[J].海南金融,2013,15(4):55-57.
[2]徐璐璐.后危機時代我國金融監管體制改革問題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