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砂+李傳波+孫靜
【摘 要】 文章認為,在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重大戰略下,強化職業教育要深化校企合作,切實做到:派一線專業教師深入優質企業學習,充分了解企業對人才的專業技能需求;完善校企共建培訓模式,把企業的技術能手引進課堂;校企共建課程體系,制定多層次的人才培訓計劃;管理職能部門要大力支持,做到政府搭臺,校企唱戲;要圍繞區域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組建職業教育集團;校企共建特色專業,嘗試“現代學徒制”;充分利用企業優勢,建設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
【關鍵詞】 京津冀一體化;高等職業教育;教育模式;校企合作
“京津冀一體化”已上升為國家重大戰略,其歷史意義將是非常深遠的,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不但對經濟、交通、商業、醫療、住房等許多方面產生重大影響,而且對教育尤其是高等職業教育也將帶來新的機遇。
目前,由于北京和天津的各種有利政策,導致資源過于集中,隨之而來的各種矛盾日益突出,急需將這些矛盾進行分流。而河北由于懷抱京津,優質資源大部分被吸引過去,使自身的發展受到影響。現在國家提出“京津冀一體化”戰略,對緩解各方的矛盾將有著非凡的意義。
職業教育是為企業服務的,我國的各種產業正面臨轉型升級,“中國質造”已現雛形。“京津冀一體化”模式下,京津冀在各方面要協同發展,許多優質企業將遷到河北,這些企業所帶來的人才需求正是高等職業學校的機遇。學校要主動與這些企業接洽,了解企業的人才需求,制定適合企業的人才培養計劃,儲備優質教育資源,提高教學質量,為企業培養出合格的人才。
一、一線專業教師深入優質企業學習,充分了解企業對人才的專業技能需求
在“京津冀一體化”背景下,一批京津地區的優質企業陸續遷到河北,為高等職業學校深入企業學習提供了便利條件。現在企業發展日益加速,對高品質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對專業人才的技能要求更加細化,學校如果不深入一線了解企業需求,很難正確把握企業對人才的專業技能要求。因此,專業教師深入企業一線對教學和企業都有著重要的積極意義。
一線專業教師深入企業學習,也需要企業的大力配合。為了給企業儲備專業人才,企業也有必要投入一部分人力物力,積極配合學校教師的師資培訓,因為這些教師的基本素質相對較高,理解和學習能力較強,能夠較好地吸收企業文化和專業技能,當這些滿載收獲的老師返回課堂時,他們能夠較好地將企業需求傳達給學生,使學生畢業后就能比較熟練地掌握企業文化和崗位專業技能,大大減少企業對新員工的培訓成本,給企業帶來直接的效益。
二、完善校企共建培訓模式,把企業的技術能手引進課堂
教師雖然受過企業的專業培訓,但由于時間和工作的關系,畢竟在專業技能的熟練程度方面無法與企業的專業技術人員相比,因此,把企業的專業技術人員直接引進到課堂,讓學生能夠學到原汁原味的技能,企業技術人員借助課堂這個平臺,也可以把多年來的工作經驗直接傳授給學生,對學生來說這是極為珍貴的學習體驗,對今后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方向都有著重要的意義。這些專業技術人員在專業能力上沒有問題,但在授課技巧上可能就不如專業教師,所以,受過培訓的教師可以充當這些企業技術人員的助教,相輔相成,這樣就能共同完成對學生的專業教學,其效果應該比單純某一方單獨授課要好的多。
三、校企共建課程體系,制定多層次的人才培訓計劃
針對企業不同崗位的人才需求和學生的個人情況,可以制定不同層次的培訓計劃。學生的個體情況不同,其先天的自然能力也有所不同,為了讓每個人的才能充分發揮,避免人才浪費,校企應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對他們進行分類,量身定制,定向培養,盡量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四、管理職能部門要大力支持,做到政府搭臺,校企唱戲
校企要想充分合作,離不開政策的大力支持,而且管理部門應主動撮合,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積極組織相關單位進行聯合,牽線搭橋,促使校企聯合,并為他們提供政策扶持,如果企業在校企合作方面有實質性成果,可以在企業的稅收、管理等等方面給予優惠,對企業的優做法給予肯定和鼓勵,促使企業積極參與學校的師資培養和學科建設。教育行政部門也應該對學校進行大力支持,從職稱評定到教學成果的認定方面給予寬松政策,促使學校也主動與企業聯合,這樣管理部門的作用就會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校企雙方都會更加積極地去做好合作,從而產生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使校企合作走上良性循環,讓各方共贏。
五、充分利用“京津冀一體化”契機,鼓勵行業龍頭企業、行業部門、高等職業院校等,圍繞區域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牽頭組建職業教育集團
在現階段,企業、行業部門和職業院校的資源由于種種原因,大都相對獨立和分散,沒有形成合力,由于配置不當,有的資源閑置浪費,有的資源緊張不夠用,因此,應將這些資源進行整合,合理配置,本著共贏的原則,共同組建職業教育集團,進行資源共享,使學校與企業各盡所能,各取所需。
組建職業教育集團,有利于集中優勢資源,擴大影響,從而促進與國際上先進的教育集團合作,學習國際上先進的教學理念,引進先進的管理體系,探索中外合作辦學的新途徑、新模式。學校可以引進國際先進成熟適用的職業標準、專業課程、教材體系和教育資源,與國際上高水平院校聯合開發課程,共建專業、實驗室或實訓基地,從而快速提高我國的職業教育水平。
六、深化校企合作發展,共建特色專業,嘗試“現代學徒制”
企業的個體情況不同,對人才的需求也各有特點,學校應與企業深化交流,本著企業所需,共同開發建設特色專業,使人才的培養更加專業化、定向化,定制化。也可以將學校的教學與企業嘗試“現代學徒制”,使教學與實踐有機結合,讓學生走進企業生產一線,向經驗豐富的工程技術人員現場學習,這樣不但能夠使學習目的更明確,更直接,也更能夠滿足企業的需求,大量節約企業的培訓資源,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發現自身的不足,使自己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更好地結合,提高學習的實用性。
七、加強創新教育,充分利用企業優勢,建設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
無論企業還是學校,要想更好地發展,創新是關鍵。大學生思想活躍,創新能力較強,對有意義的創新要加強引導和支持。企業和學校要做好保障工作,建立健全學生創業指導服務專門機構,做到“機構、人員、場地、經費”四到位,讓有意義的創新能夠順利進行,對有價值、有潛質的創新要特殊對待。學校可將學生完成的創新實驗、論文發表、專利獲取、自主創業等成果折算為學分,將學生參與課題研究、項目實驗等活動認定為課堂學習;企業和學校可派專門人員進行扶持、指導,提供便利。
總之,國家的“京津冀一體化”戰略對河北的各行各業都是一個新的機遇,高等職業教育要抓住機遇,從教學上要積極創新,勇于開拓,提高高等職業院校對市場的適應能力和自主發展能力,拓寬和完善職業教育的通道,迎接京津冀高等職業教育的大發展。
【參考文獻】
[1] 楊希,張曉楠.國務院全面部署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工作[J].陜西教育(高教),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