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
【摘 要】文章試從現代教育技術中會遇到的倫理問題,產生倫理問題的原因以及如何解決出現的倫理問題等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審視。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 倫理 審視
美國教育傳播與技術協會(簡稱AECT)2005年在AECT04的基礎上對教育技術進行了重新定義:教育技術是通過創造、使用、管理適當的技術性的過程和資源,以促進學習和提高績效的研究與符合倫理道德的實踐。教育技術應以現代教育思想、理論和方法為基礎,以系統論的觀點為指導,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手段的教育技術。它是現代教學設計、現代教學媒體和現代媒體教學法的綜合體現,以實現教學過程、教學資源、教學效果、教學效益最優化為目的。對現代教育技術應用進行倫理審視,就是將倫理學的理論引入到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研究領域,運用技術倫理學、教育倫理學等倫理理論資源與研究方法,對現代教育技術應用過程中與倫理相關的諸多問題進行分析,并以技術應用給教育帶來的倫理問題為落腳點,努力尋求應對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而產生的倫理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一、現代教育技術遇到的倫理問題
(一)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中存在道德淪喪現象
教育技術是用來優化教學的一種技術手段。教育者在應用該手段時,應當以人為本,使教育技術在教學方法、教學工具、教育資源等方面突破傳統教育條件的各種壁壘,擴展學生學習的自由度,使教育更有靈活性和人性化。這是現代教育技術蘊含的積極的道德效應。
但是,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過程中,教育技術總是存在定位偏離的情況。人們在接受該教育手段的同時,對技術出現了盲目的推崇和過度樂觀的情況:對新技術充滿敬畏之心,認為高科技就是權威;認為技術是萬能的,現代技術可以使教育的現代化變成現實;在未清楚知識掌握規律及現代教育技術給教育產生何種影響之前,夸大新技術對學習產生的積極作用。
人們在享受新技術為教育活動注入新鮮活力的同時,也要承受技術帶來的道德淪喪的影響,如信息崇拜、信息污染、知識過量、隱私泄露、數字鴻溝、文化霸權、知識產權被侵犯等。此外,由于新技術強大的展示和傳播的功能,使信息量大幅增加,學習者容易出現疲勞、厭煩、焦慮以及失去學習興趣的不良影響。
(二)技術的不當應用造成教育人文關懷的缺失
由于現代教育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滲透,人們對教育中技術因素有更多的關注和重視,卻逐漸忽略了教育中的人文因素,導致教育人文關懷的缺失。
在現代教育技術的環境中,由于可以應用多種教學媒體,雖然教學活動中知識信息的傳遞更加有效率,但由于技術的不斷擠壓,師生之間情感交流的成分在課堂活動中無法得到充分的表現,教學模式日益機械和沉悶。
多媒體等技術使教學空間由以前的“教師—學生”演變為“教師—機器—學生”,師生之間直接交流和溝通的可能性降低,新技術無法直接傳遞教師的情感、價值觀,無法傳遞教師的表情與肢體動作,學生變成了純數據的接受物,只能隨著技術設計者的思路發展,且面談中特有的情感熱度也無法產生,這使師生情感被多媒體阻隔,傳統教育中親密無間的師生之間情感被物化,關系逐漸冷漠化。教育也逐漸產業化。
雖然有些新技術手段的應用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但是技術更加重視的是效率,掩蓋了人們的道德判斷。人們更注重使用現代技術所帶來的成果,卻忽視了在教學活動中,學生在知識接收的過程中對教師勞動的尊重、對知識的敬畏、對師生感情的珍惜,忽略了對自我的思考,忽略了道德感和責任感的養成。
(三)產生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的問題
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并未像人們想象中的那樣打破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現代信息技術加劇了教育資源的不公平。因為信息技術發展的不均衡以及人們掌握信息技術的手段的不均衡,直接導致了信息獲取量的差異,導致信息迷航及數字鴻溝的出現。教育技術設施先進的地區可以通過多媒體等技術手段實現網絡名師課堂,學生們可以快速便捷地獲取教育資源,也可以使更多的學生學習同樣的知識;而在設施不完善的偏遠地區,因為設備原因或者技術手段的因素,學生無法獲取到同等的教育資源,這樣就使教育資源的分配進一步失衡,教育的質量也產生了進一步的分化。
二、現代教育技術產生倫理問題的原因
(一)技術實用主義價值觀的影響
在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技術作為一種手段,人們對它只有最基本的要求:實用和效率。并沒有人過多地關注技術其他價值。在教學過程中,現代教育技術作為一種教學手段,人們忽略了其價值理性的存在,過分對教育技術依賴,只注重實用和效率,而忽視了傳統教育的道德情感。
(二)倫理學對現代教育技術的重視不足
有學者指出:如今與技術相關的問題已經迫使其成為與倫理相關的問題,這樣的現實警示我們,對技術的批判必然要走向“倫理轉向”。技術倫理的研究較晚,1980年以后才開始研究,人們開始關注技術的倫理問題,如基因技術、信息技術等,并對其進行道德研究。而在此之前,倫理學并未對教育技術有所關注,現代教育技術缺乏倫理學的理論指導。
(三)道德教育的不力
由于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實施所帶來的道德淪喪、教育信息資源分配不均、人文關懷缺失等一系列現象,阻礙了教育在道德倫理建立上發揮作用。并且,道德淪喪等現象的出現也使得道德教育更加有難度。要使新技術手段符合倫理價值,必須要重視道德教育的作用。而目前,對技術開發人員、應用人員進行技術倫理的教育并沒有專門的課程,道德教育尚存在有待完善之處。
三、如何解決現代教育技術中出現的倫理問題
(一)加強道德教育,建立行業倫理規范
要解決現代教育技術中出現的倫理問題,首要要加強道德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多種途徑實現。第一,樹立道德模范。可以通過廣播、報告的方式進行輿論的宣傳,以發揮模范的示范帶頭作用。第二,開發具有倫理道德教育意義的教育技術手段,利用蘊含倫理的教學課件、教學網站等對師生進行道德倫理的教育。第三,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實踐對人們的認識也有決定作用。因此,要大力要開展道德倫理的實踐活動,使師生在實踐中探索解決各類倫理問題的正確方式,從而學習和掌握各種道德倫理知識。
其次,在教育技術的開發及技術運用的過程中,應該建立健全倫理規范。教育技術的研發、傳播、使用的過程中,都應當參照指定的倫理規范。建立責任主體制度,對責任主體在利用教學技術時進行倫理規范的約束,要將虛化的倫理觀念轉變為可以參照執行的具體的要求,引導教育雙方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制定相應的獎懲措施,依照倫理規范執行的應給與獎勵,違背倫理規范的應予以懲罰。
(二)加強教師的道德教育
要加強教師的道德教育,使其樹立正確的教學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了解和掌握教師在傳播知識時應當遵循的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各種道德規范。其次,應以正確的教學觀為指導,不能只一味追求速度,對現代教育技術的使用不能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不能違反社會倫理道德,不能對學生造成不良影響。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正確運用新教育技術手段,掌握有效的教學傳播技能,在諸多教育資源中,選取適合學生的資源。教師要有能夠鑒別違反倫理道德的行為的能力,并在教學中及時糾正自己及學生的行為,體現出自己的道德水平和知識素養。
(三)運用中要以人為本
教育的主體、對象都是人,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更加完善,因此人在教育活動中有至關重要的地位。因此,教育應當尊重人、關心人、信任人,教育的過程和各個環節都要以人為本,應當有利于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有利于學生的積極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燕妮. 現代信息技術倫理問題研究[D].武漢:湖北大學, 2010.
[2]王建剛, 魏君, 廖開明. 現代教育技術中倫理問題審視[J]. 中國報業, 2016,(05): 89-90.
[3]謝娟. 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倫理審視[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