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先會
【摘 要】 目的 探究原發性高血壓的危險因素以及發病機制的認識,以供臨床參考以及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對象從2014年10月~2015年12月于我院就診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中選取82例,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之后探究原發性高血壓的危險因素以及發病機制特點。結果 通過本文研究中可以看出,發生原發性高血壓疾病的危險因素為遺傳因素、肥胖因素、尿酸水平、吸煙、喝酒、年齡,都是導致患者病發的重要因素,而原發性高血壓的發病機制與患者的神經系統有關系。結論 原發性高血壓的危險因素有多種,需要嚴格規避危險因素,從而降低患者出現原發性高血壓的危險。
【關鍵詞】 原發性高血壓 危險因素 發病機制 新認識
原發性高血壓疾病在臨床上也稱之為特發性高血壓疾病,其在臨床上出現次數較多,且患病率較高,其病因不明[1],因此,研究原發性高血壓的危險因素是我國臨床一直都在研究的課題之一。本文研究中主要針對82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探究原發性高血壓的危險因素以及發病機制。詳情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基線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從2014年10月~2015年12月于我院就診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中選取82例,82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均知情同意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且通過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在82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中,男性與女性之比為47:35,年齡跨度在21歲~40歲之間,平均年齡值為(38.74±1.14)歲。
1.2 研究方法
針對82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將發生原發性高血壓疾病的相關誘發病因進行登記,并分析其危險因素。
1.3 觀察指標
觀察82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發生疾病的相關因素。
2 結果
針對82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資料進行研究,可以看出,發生原發性高血壓疾病的危險因素為遺傳因素、肥胖因素、尿酸水平、吸煙、喝酒、年齡,見表1。
3 討論
原發性高血壓疾病屬于臨床的一種心血管類型疾病[2],患病率較高,患有原發性高血壓疾病的患者會對生活以及工作產生一定的影響,若不進行治療還有可能會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原發性高血壓疾病的危險因素有很多,本文旨在探究原發性高血壓疾病的危險因素以及發病機制的特點。
通過本文研究數據中可以看出,82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發病因素有很多種,即遺傳因素、肥胖因素、尿酸水平、吸煙、喝酒、年齡等,分別占總例數的32.93%(27/82)、31.71%(26/82)、12.20%(10/82)、9.76%(8/82)、13.41%(11/82)。
3.1 原發性高血壓的危險因素
原發性高血壓的危險因素有很多種,如遺傳因素、肥胖因素、尿酸水平、吸煙、喝酒、年齡等。
A:遺傳因素
原發性高血壓疾病是一種多基因、多因素的疾病,具有一定的遺傳特征,相關資料表明[3],若患者患有原發性高血壓疾病,那么會有一定的幾率遺傳至下一代,主要是因為患者的基因型中的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基因與原發性高血壓疾病具有一定的相關性。
B:肥胖因素
當健康體檢者出現肥胖現象時,其很容易發生原發性高血壓疾病,主要是因為患者自身的脂肪干細胞對血壓的控制具有一定的關鍵性作用[4],當患者心臟周圍的脂肪過度增長,那么會使得患者的高血壓出現,其發生幾率是正常體重體檢者的3倍~4倍。
C:尿酸水平
相關資料曾經表明,原發性高血壓疾病與患者的尿酸水平的升高呈現出正相關,因此,當患者的尿酸水平逐漸升高時,患者發生原發性高血壓疾病的幾率也逐漸升高。
D:吸煙、喝酒
有關學者曾經表明[5],當患者吸煙的時候,會使得患者的血壓以及心率逐漸升高,過度喝酒還會導致患者的收縮壓以及舒張壓發生變化,同時,若患者患有原發性高血壓疾病進行吸煙,那么則會加重患者的血管損傷。
E:年齡
原發性高血壓疾病的患病率一般是隨著患者年齡的升高而增長,年齡越大,患有原發性高血壓疾病的幾率也就越高。相關資料表明,年齡較大的健康體檢者患有原發性高血壓疾病的幾率是年齡較小的健康體檢者的4倍,因此,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危險因素也與患者的年齡存在一定的關系。
3.2 原發性高血壓的發病機制
原發性高血壓的發病機制與患者的神經系統有關系,當患者的心臟交感神經出現興奮的狀態,會使得患者的血管以及腎臟通過增加心的輸出量從而使得患者的血壓逐漸升高[6],而長期出現焦慮、抑郁、睡眠不足現象,會進一步增加患者的交感神經活動,從而促進患者的兒茶酚胺的釋放,因此患者的血管會出現收縮的現象,最終使得患者的血壓逐漸升高。因此,原發性高血壓的發病機制與患者的神經系統有關系。
綜上所述,發生原發性高血壓疾病的危險因素有很多種,如遺傳因素、肥胖因素、尿酸水平、吸煙、喝酒、年齡等,而原發性高血壓的發病機制與患者的神經系統有關系。因此,需要嚴格規避危險因素,從而降低患者出現原發性高血壓的危險。
參考文獻
[1]高金釵,彭偉.原發性高血壓病因、危險因素及治療研究進展[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2(2):44-53.
[2]趙坤,蔡雙兵,肖丹等.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與原發性高血壓相關性研究[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5,17(4):357-360.
[3]葛波涌,王玉波,丁麗等.股骨干骨折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研究[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16,33(3):817-819.
[4]林莊,盧國良,孫沛等.78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危險因素及并發癥回顧性分析[J].醫學綜述,2014,20(16):3032-3033.
[5]吳濤,何平,周瑤等.某高職院校教職工原發性高血壓的危險因素分析[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8(1):102-104.
[6]遲新棟,馬麗,何佳等.原發性高血壓老年患者致病因素與靶器官損害狀況研究[J].醫學臨床研究,2015,32(9):1750-1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