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
【摘 要】 目的:對急性肺栓塞患者遠期預后隨訪調查及危險因素進行分析。方法:回顧性分析2016年2月到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100例性肺栓塞患者,通過電話對患者進行遠期預后情況,對比預后良好組和不良組患者的指標,分析影響患者遠期預后的因素。結果:100例患者中,失去訪問的有4例,剩余的96例患者中,預后良好的有70例(72.9%),不良的有26例(27.1%)。預后良好組患者的平均年齡(57.9±4.8)歲,平均血漿腦鈉肽的濃度是(214.9±152.8)pg/ml,明顯低于不良組。兩組患者合并惡性腫瘤的情況存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急性肺栓塞患者遠期預后的危險因素中,年齡、血漿腦鈉肽水平、合并惡性腫瘤等情況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對這些因素進行科學的控制分析,能夠使患者的遠期預后得以改善優化。
【關鍵詞】 急性肺栓塞 遠期預后 隨訪調查 危險因素
肺血栓栓塞癥是血管中脫落的物質,肺動脈及其分支會被血栓阻塞住,使得患者的肺功能、呼吸功能等收到影響,還有些患者出現肺梗死的現象。出現肺栓塞之后,患者會呼吸困難,胸部會出現疼痛,會出現咳血等癥狀。還有些患者會發熱,情況嚴重的甚至會出現休克等,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肺血栓栓塞癥有著很高的發病率,并且病情比較急,如果不能及時對患者進行治療,會達到近30%的死亡率。接受有效治療后,依舊有6%左右的死亡率。近些年來,人們對肺血栓栓塞癥的認識逐漸加深,很多新的技術以及治療手段應用到臨床中,患者的死亡率也呈現下降趨勢。但是患者出院之后,還依舊需要長時間的進行抗凝治療。本次研究對本院接受治療的肺血栓栓塞癥患者進行隨訪調查。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2月到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100例性肺栓塞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患者的納入標準:患者初次就被診斷為急性肺栓塞,診斷標準滿足中華醫學會《肺血栓栓塞癥的診斷與治療指南》中的內容。進入醫院后患者都接受血漿、動脈血氣、常規凝血功能、D—二聚體濃度以及腦鈉肽等檢查。并且經過檢查排除了既往肺栓塞史,住院期間死亡的,治療、隨訪依從性差的患者。[1]
1.2 方法 對患者住院期間的病例等進行搜集整理,對患者的年齡、凝血功能、D—二聚體濃度、動脈血氣、動脈血氧分壓、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及合并惡性腫瘤等情況進行統計。電話隨訪患者,對患者臨床轉歸的情況斤統計。預后不良的患者主要是肺栓塞出現復發,患者死亡。其余的情況則認為是預后良好。隨訪1年,依據患者預后的實際情況將患者分為預后良好和不良兩組。
1.3 統計學分析 本文所得的實驗數據均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檢驗分析,所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所得的計數資料均采用χ?檢驗,以P<0.05的差異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一般情況 100例患者中,失去訪問的有4例,剩余的96例患者,預后良好的有70例(72.9%),預后良好組患者的平均年齡(57.9±4.8)歲。預后不良的有26例(27.1%)。其中死亡12例(12.5%),心腦血管疾病的有3例,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有3例,惡性腫瘤的有6例。患者年齡為64-80歲,平均年齡為(70.5±5.3)歲。
2.2 影響因素 對比兩組患者的指標,預后良好組患者的平均年齡(57.9±4.8)歲,平均血漿腦鈉肽的濃度是(214.9±152.8)pg/ml。預后不良組患者的平均年齡(70.5±5.3)歲,平均血漿腦鈉肽的濃度是(527.1±187.3)pg/ml。兩組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預后不良組患者有12例出現合并惡性腫瘤,要明顯比預后良好組的7例多。對比兩組患者的凝血功能、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動脈血氧分壓、D—二聚體濃度、合并心腦血管疾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急性肺栓塞的臨床癥狀表現為呼吸困難,胸部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并且患者會咳嗽、咳血,還有發熱的情況。患者及時接受治療后,這些癥狀能夠在短時間內消失,但是患者出院之后依舊需要長期服用抗凝藥物。[2]BNP能夠反應出心室功能紊亂時的特異和敏感,能夠單獨預測左心室舒張末期壓力升高情況。合并惡性腫瘤的患者血液會呈現出高凝的狀態,腫瘤細胞組織會將很多促凝物質釋放出來,形成血栓。手術、化療等方面對患者進行治療會對患者血管內的皮細胞造成損害,使得血栓形成的概率增加,因此合并惡性腫瘤患者遠期預后的效果并不理想。年紀比較大的患者身體各項機能下降,對影響到預后的效果。本文研究中回顧性分析急性肺栓塞患者住院期間的資料,對患者進行隨訪調查,對預后良好、不良患者的指標進行對比。
本次研究中,100例患者中,失去訪問的有4例,剩余的96例患者中,預后良好的有70例(72.9%),不良的有26例(27.1%)。預后良好組患者的平均年齡(57.9±4.8)歲,平均血漿腦鈉肽的濃度是(214.9±152.8)pg/ml,明顯低于不良組。兩組患者合并惡性腫瘤的情況存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比兩組患者的凝血功能、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動脈血氧分壓、D—二聚體濃度、合并心腦血管疾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3]可見,患者的年齡、血漿腦鈉肽水平、合并惡性腫瘤情況將是患者遠期預后的危險影響因素。
總之,患者的年齡、血漿腦鈉肽水平、合并惡性腫瘤情況是急性肺栓塞患者遠期預后隨訪調查的危險因素,對這些因素進行分析,能夠為今后患者遠期預后提供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楊立恒,代冰,劉璠,康健. 急性肺栓塞患者遠期預后隨訪調查及危險因素分析[J]. 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2013,06:552-557.
[2]杜敬曉,張溫溫,李軍民,毛毅敏. 急性肺栓塞患者遠期預后隨訪調查及危險因素分析[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08:77-78.
[3]劉雅麗,劉雅娟,劉陽,李雪松,劉拴虎,潘永貴,張建,劉強,郝穎艷. 老年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的遠期預后及危險因素[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08:1949-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