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秀嬌
摘 要:為了適應我國高中教育發展的新形勢,有必要構建一個更加符合需要的高中數學課程體系。本文討論了高中數學課程體系的服務對象,分析了構建新課程體系應該采取的舉措以及構建過程中應該處理的一些重要關系。
關鍵詞:高中數學;課程體系;構建
課程體系建設是教學改革的核心問題,課程改革是否科學合理直接關系到人才的培養質量。《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明確指出:高中數學課程對于認識數學與自然界、數學與人類的數學關系,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文化價值,提高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維,發展智力和創新意識具有基礎性的作用。為了達到標準提出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適應不同情況和個性化教學的實際需要,有必要構建一個符合實際需要的高中數學課程體系。
一、高中數學課程體系建設的服務對象
高中數學課程的設置結構受諸多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在建設課程體系的過程中,首先要分析課程體系建設的服務對象。高中數學課程體系建設的服務對象主要為學生、教師、學校。高中數學課程體系建設需要滿足不同基礎的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接受能力。根據學生原有的基礎和入學摸底水平測試,因材施教,制訂不同的教學計劃和培養目標,加強分級教學管理,使優秀學生提前進入更高能力要求的階段學習。
高中數學課程體系建設必須有利于數學教師自身的發展。教師是課程體系建設過程中的直接參與者,新的高中數學課程體系構建能否成功,教師的素質、態度、適應和提高是一個關鍵因素。學校應該提供條件,讓教師接受相應的培訓,進一步提高業務水平。
高中數學課程體系建設需要適應學校教學改革,不斷發展。與初中數學相比,高中數學課程設置在課程安排、教學內容、教學量的擴展及難度上有很大不同,這需要在教學改革中逐步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課程體系。
二、構建新的高中數學課程體系的舉措
新的高中數學課程體系應該是科學、系統、符合學生個性化要求的。科學是指它要符合數學教學規律;系統是指課程體系內的各內容既各自獨立,又相互聯系,共同組成一個完整的、相互促進的體系;個性化強調的是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個性,發展個性。構建合理化的數學課程體系是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必然要求,具體可以通過以下三個舉措來實施。
1.根據課程系列將教學內容模塊化
教學內容模塊化就是將課程體系內的全部數學內容劃分為不同的模塊,并將這些課程模塊按難度劃分為由低到高的課程系統。通過教學活動的模塊化,使它們分別面向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使學生打下扎實的數學基礎,保證學生在整個高中階段數學水平的穩步提高,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2.根據課型實現教學形式的多樣化
除傳統的課堂授課外,在教學過程中,課程教學方法要靈活。根據課程特點注意開發適宜的課型,體現不同的教學要求。教學過程中,盡量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形式,可用多媒體課件與板書相結合的教學形式。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與學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探究意識。
3.自主課程網絡化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自主課程的開發和實施提供了必要的技術支持和基礎保障,自主課程的開發和實施有力地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通過校園網絡,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某些課程,激發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正確處理高中數學課程體系構建過程中的重要關系
新的高中數學課程體系改革將解決原有課程體系中長期存在的一些問題,但在新課程體系的建構過程中,也要注意處理好一些重要關系。
首先,正確處理舊課程體系與新課程體系的關系。在調整和改進舊課程體系、構建新課程體系的過程中,教師既要看到舊課程體系的不足之處,更要看到它的優點,不能一味地否定舊體系,新課程體系是在舊的基礎上繼承和發展的。
其次,正確認識教師和學生在課程體系構建過程中的關系問題。新課程體系改革強調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注重學生的主體性,但也要認識到學生的個性離不開教師的培養和塑造,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是不能動搖的。
總之,高中數學課程體系的構建是一個系統工程。在高中學習階段,課程體系占據著關鍵位置,影響著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和素質的培養,因此,在高中數學課程體系的構建中要體現出階段性、層次性的特點,妥善處理課程體系構建過程中出現的重要關系,滿足學生的培養目標,全面提高數學教學的整體水平。
參考文獻:
[1]焦彩珍.高中數學新課程教學改革存在問題的思考[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0(5).
[2]鄧道宣,賴蓉莎.普通高中新課程模塊結構和模塊教學[J].樂山師范學院院報,2009(11).
[3]楊寶山.高中模塊課程實施問題的研究[J].當代教育科學,2009(24).
[4]張熠宇.高中數學新課程改革存在問題淺析[J].中學時代,20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