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杰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素質教育改革在我國小學階段全面推行,小學音樂教育改革也隨之進行。音樂教學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面實施開放性教學,突破了以往教學的常規模式,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緊扣時代主題,融入新的課程理念,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和藝術素養。本文對素質教育改革下,小學音樂教學實施開放性教學的策略進行了具體研究和探討。
關鍵詞:小學音樂;開放性教學;課程改革
目前,在我國的小學音樂教學中,傳統的教學形式和方法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新形勢下必須對其進行改革,實施更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方法。小學音樂新課標提出,學生的興趣是小學音樂教學的動力,教師應該努力讓音樂教學充滿活力,讓學生愛上音樂,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小學音樂的開放性教學符合當今小學音樂課程的課程標準,使課堂成為學習樂園,學生學習入情入境。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引領學生進入音樂殿堂,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培養美好情操和健全人格。
一、小學音樂教學中實施開放性教學的意義
1.推進素質教育的發展
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其主動發展、全面發展,既是創新教育又是綜合素質教育,努力培養人才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其中創新是素質教育的核心。科學技術的發展需要堅持創新,創新是國家發展的動力,選擇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方法在培養創新型人才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音樂是人類靈魂的導師,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過程中實施開放性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已經成為我國推行素質教育的必然途徑。通過開放式教學,培養學生在音樂方面的動腦能力,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自主學習,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的發展。
2.滿足新課改的需要
音樂學科是非統考科目,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常常忽視了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將其從學科教育中割裂出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的教學觀念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小學音樂課程改革強調“以審美為核心”“面向全體學生”“以興趣愛好為動力”等教育理念。小學音樂教育逐漸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造精神,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全面發展。小學音樂教學中實施開放性教學,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積極提高自身的音樂水平,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在音樂課堂中獲得綜合性的學習成果,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小學音樂教學中實施開放性教學的有效途徑
1.建立開放型的師生關系
小學音樂教學實施開放性教學的前提是建立開放的師生關系。開放性教學需要學生積極主動的配合,并與教師充分互動,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一定要考慮到這一點。因此,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非常重要。音樂教師自然大方、和藹可親,學生的心態才能開放。師生之間有了融洽的關系,學生才能大膽地與教師進行互動,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大膽創新,在輕松、愉快的課堂里完成教學任務,提高創新能力。
2.營造開放的課堂教學環境
教師可以利用音樂欣賞或多媒體等不同形式創設情境和氛圍,為學生營造開放的教學環境。通過教師正確的指點、啟發、描述,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并充分感受,逐漸進入情境。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用心領會作品中的真諦。在欣賞的過程中,逐漸培養學生欣賞音樂的能力,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也掌握了相關音樂作品的背景、知識技巧等。
3.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動力,學生對音樂有了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地接觸音樂。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教師首先要考慮學生的特點,學生年齡小,有很強的好奇心,喜歡模仿。教師應該抓住學生這些心理個性,開展多種形式的音樂游戲與活動,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中,培養學生的音樂的興趣,把學生的音樂情感體驗融入游戲活動中。通過游戲活動引發學生想象,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音樂學習中。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中,實施開放性教學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途徑。音樂是陶冶高尚情操的有力手段。在素質教育體制改革中,開放性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工作中的重要內容。教師要創設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不僅能體驗音樂,還能夠實現師生互動,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領悟音樂真諦。因此,教師應該以實現教育教學為目標,全面實施開放性的音樂教學,培養全面發展、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王乾宇.小學音樂開發式教學的探索研究[J].大眾文藝,2013(1).
[2]錢宇.小學音樂開發式教學意義及實施策略[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3(4).
[3]秦秀華.解析“開發式”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作用[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