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迪
【摘 要】當前我國正處在經濟、政治、文化等快速增長的關鍵時期,也是我國迎來新的機遇和挑戰的關鍵階段。創新作為進一步推進我國經濟快速穩定發展的動力源,在此階段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形勢下要想實現萬眾創新,關鍵在于激發萬眾創新的活力。激發創新活力機制的改變與完善也成為了一個國家萬眾創新事業發展的重要因素。通過萬眾創新尋找新的發展方式,提高經濟活力,從而發現促進整個社會發展的新動力,進而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
【關鍵詞】創新活力;萬眾創新;動力機制
一、激發萬眾創新活力的動力機制研究的意義和作用
我國一直致力于打造成為一個創新型國家,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核心就是增強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以保障科學技術的發展,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加速推動我國經濟與科學技術的跨步發展;應該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全面調整產業結構、尋求新的發展方式的關鍵環節;應該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形成新的國家戰略體系,使之延伸到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各個領域,激發“萬眾創新”精神,加大力度和投入,培養一批高水平的創新型人才,制定一整套適應我國社會發展的自主創新機制,積極倡導理論創新、管理創新、制度創新、方法創新、科技創新。新的科學技術革命和產業改革已經在全世界的范圍內開展起來,信息技術、新能源、新型材料、醫藥醫療、環境保護、交通等領域的技術方面在不斷的尋求重大突破,由此產生了一批新產品、新設備、新技術、新形態、新制度、新模式,也促使著我們人類走一條智能生產、智能管理、綠色生活、節能減排的新道路,在這整個新的變革過程中,包含著的許多革命性改變,這些新的技術和方法也將對提高一個國家的競爭力和在整個世界經濟格局中的地位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所以在這一新常態下,我們要積極做出新的調整,實施新的戰略部署,從而達到用新的方法,培養出一批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以適應這一新的國際發展潮流,所以,只有不斷大力推動“萬眾創新”,才能為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強有力的保障,才能穩步推進我國經濟的轉型和升級,實現我國經濟的提質增效,最終以綜合國力來爭奪國際競爭的主動權和制高點。
二、激發萬眾創新活力可行的對象和領域
激發萬眾創新活力的動力機制研究,在這個過程中明確研究對象對整個研究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目前我國有大約13億多人口,其中9億多的勞動力,每年全國高校畢業生、農村進城勞動力、城鎮化人員、退伍軍的人數都很高,這其中將這大量的人力資源轉化成為人力資本有著巨大的潛力,但根據當前的就業總量而言我們面臨的壓力很大,行業的結構性矛盾尤其凸顯。進一步推進萬眾創新,就是要嚴格按照黨的“十三五”的規劃,通過促進政府職能的轉變,從而建設全新的服務型政府,為整個社會營造出一個公平競爭的創新、創業環境,使我們國家有夢想、有想法、有意愿、有激情、有能力的科技人才,大中專高校畢業生,進城務工的農民工,退伍軍人,失業、待業人員等各類人員,獲得新的創新激情和動力。通過創新進而創業,實現增加收入帶動經濟增長的目的,讓全國更多的人民群眾先富起來,進一步促進社會各階級收入分配整體結構的調整,從而實現萬眾創新帶動全民創業、全民創業帶動社會就業的良好持續發展。推進萬眾創新在我國各個領域的實施,是有利于激發整個社會創新的潛力和全民創業活力和方法的有效途徑。當前我國萬眾創新的理念還不夠深入人心,創新理念教育培訓體系尚未健全,我國民眾的創新、創造、創業的能力還很欠缺。推進萬眾創新的關鍵一步,就是要制定相應的支持和鼓勵萬眾創新的政策,開展相關教育機構對社會各階層的有創新潛力的民眾進行創新教育,在全社會形成敢為人先、追求創新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氛圍,使萬眾創新根植于社會各個階層,最終可以成為整個社會共同的理想追求和行為習慣[2]。
三、尋找可以激發萬眾創新活力的動力
激發萬眾創新的活力,尋找可以激發萬眾創新活力的動力,就必須從政府、企業、個人這三個大的方面入手,要形成政府有政策,企業有依據,個人有活力的“萬眾創新”新形態。
(一)政府要制定激發萬眾創新活力的政策
1.落實科技成果股權,構建經濟激勵機制
首先,我國是一個人口基數很大的發展中國家,要想在我國實現“萬眾創新”,就要做到人人參與的自愿創新,就必須制定相應的保護政策來保護萬眾創新的創新成果,讓創新的成果和收益完全掌握在創新者的手上,還需要促進創新成果的轉化,在創新出現以后,進一步將創新成果轉變成的創新產品,為創新企業和個人帶來經濟效益。加大對高校和創新型企業專利技術的鼓勵和保護,是的他們的創新成果的處置權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上。加大對創新成果產業鏈的扶植力度,要讓創新者和創新企業看到創新可以給他們帶來的價值和效益,可以通過自己的創新技術實現成果轉化,將自己的創新成果轉化為企業股份,或者收益分紅。這些舉措都可以大大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創新的動力,最終為實現萬眾創新帶來根本保證。
2.加強政府統籌協調能力,完善各部門協同機制
政府有關部門需要通過相關措施加強組織領導。建立萬眾創新激勵制度機制,并有發改委牽頭落實和實施,政府部門在制定相關獎勵機制以后,需要自上而下進行統籌協調,使得政策可以很好的在各個地區和部門之間實施,可以保證各地區和部門在對有創新能力和創新成果的組織或個人獎勵的時候,可以做到有法可依。這些獎勵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可以很好的推動萬眾創新的發展,從根本上解決了創新獎勵機制不完善、不健全的現狀,填補了政府對民眾創新獎勵機制的空白。在制定相關政策以后,還要加強政策協調聯動。使得政府各部門之間、政府與地方之間、地方與企業之間、企業與員工之間的協調聯動,加強政策的流通性和普及性。
(二)企業要發揮自身能動性激發員工創新活力
1.激發萬眾創新的活力,必須深化企業改革,營造創新環境。
企業必須通過深化改革,做到簡政放權,增強企業對職工參與創新的鼓勵,制定相應的創新激勵措施,堅持打造一個均等普惠的創新環境,實現企業員工創新的便利化,讓每一位企業職工都可以參與到萬眾創新中來。將政府鼓勵萬眾創新的良好政策進一步消化吸收,形成具有企業自身特點的創新激勵方法,從而激發所有企業員工的創新動力,其次,還要制定明確的規定,保護員工的知識產權,對員工申請專利進行專業的培訓,提高職工的知識產權保護能力。對有創新能力和創新成果的員工,企業還需要進一步幫助員工將創新成果進行保護和轉化成效益。企業可以將員工的創新成果轉化成股權,這種做法很適合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中小型企業,可以更加充分的激發全體職工的創新動力,對企業的快速發展和員工的成長都有著很重要的意義,進而實現企業和職工的雙贏。
2.促進企業創新尤其是科技型企業的創新和升級
目前我國,中小型科技創新企業擁有著很強的活力,有的甚至超過的傳統的大中型企業,所以我們要抓住這一創新轉型的突破口,打造以創新技術企業為導向創新型力量,因為這些具有創新能力的中小型企業,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就可以發展成為短信的創新科技公司。所以,政府需要制定相應的政策加速推進中小型科技創新公司的發展和進步,制定詳細的發展規劃和創新獎勵機制,是企業增加自身原創技術和產品的有力保障,企業通過明確的創新獎勵機制,使得員工的創新和創造力大幅增加,新的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都會有所增加,員工創新的積極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再就是需要在企業內部成立研發部門保證創新型企業的長久發展。
【參考文獻】
[1]郭秀珍.“激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力重在推進經濟體制改革”[J].中國集體經濟.2015(34)
[2]劉良軍.引領“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常態[J].南昌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