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羽希
【摘要】金融創新作為金融中介發展的直接動因,對金融中介演進的影響表現在一般性和差異性兩方面。金融創新的發展也對其風險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關鍵詞】金融中介 金融創新 金融市場 互聯網金融
發展經濟學指出經濟的增長需要創新因素發揮作用,推動經濟實現量性區間向質性區間的轉換,具體到金融發展領域,則強調金融創新的作用。金融創新對金融中介的演進不僅有一般性的影響,還涉及差異性的影響。當然金融創新對于金融中介的發展也存在風險,需理性看待其雙重影響,并采取有效措施維持金融體系的穩定。
一、金融中介與金融創新的界定
王廣謙在《關于加強金融中介整體性研究的思考》一文中,從寬窄不同的三個口徑界定了金融中介:其中最寬泛的金融中介界定為“為資金供給者和需求者實現資金融通活動而提供服務的金融機構、實現資金融通和其它金融活動的場所。對于金融創新的界定,狹義的金融創新主要指金融業務和金融工具的創新。本文主要從狹義的角度來討論金融創新對金融中介演進的影響。
二、金融創新影響金融中介演進的兩個方面
金融創新影響金融中介的演進表現在一般性和差異性兩方面,一般性體現在金融創新對金融中介適應政府管制、規避運營風險、降低交易成本、提高運作效率、金融工具創新、金融服務多樣等方面的影響,差異性影響則體現在金融創新對不同金融中介機構及其與市場的差異性效應兩方面。
(一)金融創新對金融中介的一般性影響
1.適應政府管制,規避運營風險。金融業務和工具的創新,為金融中介規避政府管制和經營風險提供了條件。例如,20世紀50年代中后期,美國“Q”號條例的實施導致通貨膨脹率上升,一度高達20%,銀行為爭取存款開始避開管制,在負債業務方面進行創新,而80年代,拉美的債務危機和美國的儲貸危機爆發,貨幣互換、利率互換、期權交易等金融創新的先后出現,對金融中介機構規避風險提供了有力武器。
2.降低交易成本,提高運作效率。喬治·本斯頓和小克里弗德·史密斯在1976年發表的《金融中介理論中的交易成本》一文中,提出技術和消費者偏好變化將促使金融中介調整產品,以降低交易成本。金融創新降低交易成本的方式通常是借助電子信息技術,提高支付清算能力和速度,從而提高資金周轉速度和使用效率。
3.金融工具創新,金融服務多樣。金融創新不斷開發出新的產品,極大豐富了金融工具體系,滿足客戶金融服務多樣化的需求。金融工具的創新可以說是名目繁多,如證券市場和保險市場的貨幣市場共同基金、現金管理賬戶、證券信用交易賬戶、資產證券化等,增加了金融中介機構的業務種類,拓寬了金融中介機構的經營活動范圍和發展空間。
(二)金融創新對金融中介的差異性影響
首先體現在金融創新對不同金融中介機構的差異性效應。金融創新會使金融中介機構的一些傳統業務轉向金融市場,從而導致某些金融中介機構業務的萎縮和另外一些金融中介機構業務的擴張。比如,債券和票據市場上的工具創新又使得那些原來依賴于銀行貸款的公司獲得了新的融資渠道,其結果是商業銀行等融資類金融機構的資產業務被削弱;證券化更被視為融資類和保障類金融中介的一種“災難性創新”,證券化使得介于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之間的金融工具大量增加。
其次體現在金融創新對金融中介機構和市場的差異性效應。金融創新不斷地為金融中介機構創造新的產品和服務,同時也不斷地將金融中介機構既有的產品和服務推向金融市場。如風險投資公司最初為創新企業提供資金,一旦運作成功,就會轉向二板市場或創業板市場。但這并不意味著金融中介機構的最終消亡。羅伯特·默頓和茲維·博迪提出,金融產品在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場之間的轉移過程實際上呈現反復循環的狀態,并將其稱為“金融創新螺旋”。如此動態地看金融體系的結構演進,很容易發現,金融中介和市場的關系是互補性的,而非競爭性的,金融創新使中介和市場之間形成一種動態交互關系。
另外,金融創新作為一種非專利性創新,而且創新的成功與否依賴于人們對創新產品的認知和使用,基于其價值的不確定性和容易被模仿,人們便不急于立刻接受金融創新,當有較大市場份額的金融中介推動其發展,給人們以信任的基礎,則會提高人們參與使用金融創新工具、業務等的積極性。從這個角度講金融創新的影響,則對金融中介機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金融創新對于金融中介演進的風險
金融創新雖然為金融中介機構捕捉盈利機會、規避市場風險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手段,但也不可避免地加劇了金融中介機構風險的不確定性,增大了金融中介機構風險的管理難度。另外,由于金融監管難度加大,管制的放松,使得金融中介風險外部控制削弱。因而,金融創新的發展也對金融中介提高自身對金融創新的風險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這是整個金融體系穩健運行的需要。
(一)金融創新與金融中介的穩定性
一方面金融創新使金融中介業務日趨多樣化,經營可能更為穩健,效率不斷提高;另一方面又必然帶來金融中介機構競爭的加劇,部分金融中介機構經營風險大為增加。如金融創新使銀行資產負債表結構發生了較大變化,在資產方面銀行貸款比重下降,而證券投資比重上升;負債方面活期存款比重下降,而對利率敏感性高的資金來源迅速增加,增加了銀行的風險管理制度。
(二)金融創新與金融中介的監管
金融創新使金融中介監管日益困難。首先,對于金融中介機構本身新的業務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金融創新使得政府對不同金融中介機構的監管劃分不明確,如在中國出現的余額寶,對其監管主體也缺乏明確性,目前其結算賬戶由中國證監會監管,然而備抵賬戶則由央行監管。
四、結語
金融創新對金融中介影響深遠,并具有核心作用,但并不意味著所有的金融創新都能促進金融中介的發展,進而一味的推崇金融創新,甚至為金融創新而創新,這樣只會造成金融體系的混亂。另外,金融監管機構的監管屬于外部力量,不能從根本上消除金融創新對金融中介機構的內部風險。而且,金融監管滯后于金融創新的“時間差”使金融風險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控制。因此,消除金融創新導致的風險不能全然依靠政府主導的金融監管來解決,也應從金融創新的設計、運行機制等內部角度入手,共同解決有效控制金融風險的問題。
參考文獻
[1]王廣謙.《關于加強金融中介整體性研究的思考》[J].金融研究,2003年8月.
[2]項俊波.《加快金融創新步伐促進銀行業可持續發展》.《輝煌銀行業 回顧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形勢報告文集》中國銀監會宣傳工作部,中央國家機關工委宣傳部編,2011年8月,第82頁.
[3]王廣謙.《20世紀西方貨幣金融理論研究 進展與述評》[M].經濟科學出版社,2010年10月版,第273頁.
[4]王愛儉.《金融創新與虛擬經濟》[M].中國金融出版社,2003年10月版,第4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