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峰
【摘 要】新時代呼喚創新精神,國家、社會急需創新人才。因此在大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為廣大數學教師面臨的重要問題。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分八個方面探討了這一問題。
【關鍵詞】數學教學;創新能力;培養人才
創新是民族、國家進步的永久動力,是我們的事業長盛不衰的重要保證。21世紀呼喚創新精神,國家、社會急需創新型人才。因此在大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為廣大數學教師面臨的重要問題。下面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論述對這一問題的具體看法:
1 樹立創新觀念和思想
創新是民族、國家進步的永久動力,是我們的事業長盛不衰的重要保證。21世紀國家、社會的迅速發展急需培養大批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有用人才。因此我國的高等院校必須大力進行教學改革,破除傳統的教育觀念和思想,努力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他們的創造和創業能力,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培養其勇于開拓進取的精神,堅持教育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把培養大批具有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有用人才視為高等教育的重要內容和核心目標。“高素質、創造性”這六個字體現了21世紀國家、社會急需的創新型人才的重要品質。這類人才能在新時代和新形勢下為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民族的繁榮富強做出重要貢獻。
2 高校教師首先要具有創新意識
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和人生導師,是學生知識的傳授者,是培養創新人才的根本保證。這句話明確地告訴我們,教師首先應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才能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有用的人才。教師創新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創新人才的培養質量,只有具有較高創新水平的教師才能培養出有用的創新人才;而教師如果缺乏創新能力,就不能有效地開展創新教育活動,也就難以培養21世紀國家所需要的創新人才。這就是說,教師在創新人才的培養工作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教師在平常的教學工作中,要大力倡導創新思維,有意識地放棄自我權威的觀念,鼓勵學生主動、積極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尊重他人的不同觀念,倡導百家爭鳴,提倡團結合作,鼓勵學生提出新的思維方式及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大力培養創新人才。
3 營造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的環境
根據新形勢對高等教育的要求,它應是實施創新教育的重要過程。高校數學教師應具有創新思維,徹底改變以傳授知識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和思路,把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標,從教學方式和方法上,更新觀念,勇于突破,堅持在實踐中探索、創新。高校教師一定要充分發揮大學生的創造性,讓他們主動、積極地學習知識,徹底克服數學課堂上教師總是繁忙的主角,部分學生充當配角,多數學生當觀眾的固定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嚴重阻礙了大學生發展創新思維。數學教學中應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目標,努力開拓大學生的創新領域和范圍,尊重學生的人格、個性和愛好,讓他們在教學過程中與教師協同努力,主動積極地進行學習,營造創新教育環境。再者,大學生之間應大力開展多向交流,相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數學課堂上教師要努力搞好合作教學,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角色經常處于變換的狀態中,大力開展分組活動、集體討論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對那些難以解決的問題,應讓大學生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發表個人的見解,糾正他人的錯誤,或將數人的想法合成為最佳想法。總而言之,要創造一個有張有弛、活而不亂、張弛有度的良好學習環境,在這種環境中大學生可以主動、積極地學習,培養、鍛煉其創新能力。
4 應設法調動大學生創新的積極性
數學教師應運用豐富的語言,創設有趣的環境,鼓勵學生打破傳統的思維方式,從新的角度提出問題,應激勵大學生開展創新性質疑。質疑體現了創新思維,它是科學創造與發明的開始。應鼓勵學生質疑教材的內容,質疑教師的授課。同學的觀點存在較大的商榷余地,更要勇于質疑。要破除舊的習俗,開展創新性質疑,并要敢于探索、實踐來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
在數學授課中,教師每次課都要認真總結,也要有意識地鼓勵學生總結,這種能力體現了一種綜合素質。鍛煉、培養大學生的總結能力就是培養學生的集中思維,這和培養大學生的求異思維是緊密相連的。有了集中思維的能力,大學生就能靈活地運用各種知識,將它們總結、概括為個人的觀點、以進一步地開展求異思維,這時求異思維就具有新穎性、科學性并有了廣度。授課過程中要盡可能地讓學生進行總結,如總結問題,總結討論,總結辯論的不同意見,總結授課內容等。總結時應盡可能地挑選數位同學發言,要求他們不要人云亦云,講出個人的獨特理解,要有所延伸、拓展,以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思維。
5 激發和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興趣
創新的過程需要興趣來維持。教師要想方設法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讓大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應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好動”心理,提出適當的問題,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創新和學習的重要動力,它源自于思維,而思維要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在大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提出恰當的問題,使學生“跳跳就可以摘到蘋果”,這樣的問題能吸引眾多的學生,他們就會因興趣而學習和思維,質疑并嘗試解決新問題,培養創新能力。
6 針對學生的好勝心理,培養創新思維
大學生有很強的好勝心理,如果學習成績一直不好,他們就會失去學習的信心。教師應想方設法地使大學生感受到學習的進步,奮斗的成果,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可針對不同的學生舉辦邏輯推理、圖形設計比賽、數學晚會等,以充分發揮大學生的想象力及他們的不同特長,讓他們展示自我,感受勝利的喜悅,用“他要學”來代替“要他學”,讓學生在新的創新環境和氛圍中進行學習、探索,有所收獲,在體會數學給他們帶來的成功和喜悅中,培養創新能力。
7 激勵大學生開展探索性、創造性學習
一旦大學生有了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就能主動、積極地學習,而不是被迫、被動學習。應激勵大學生突破單純地依靠課堂講授、依靠老師的學習方法,使他們主動積極、自主地學習,開發他們的創新思維。應激勵大學生多提問、勤思考,學有所思,不怕困難,知難而進,勇于進取,養成開拓創新的習慣,提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要鼓勵大學生敢于提出問題,發展創新思維,提出創新學習的目標,要求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不迷信權威、課本,勇于提出自己的觀點,善于發表的個人的看法,進行創造性、探索性的學習。
8 充分利用數學中的重要人物、數學家的趣事、典故、數學發展史等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
大學生多半喜歡名人趣事,數學教學中可結合有關內容來給學生講述數學發展史,展示數學成果,還可以不時地加入某些數學家成長的故事及其在社會進步中的貢獻,他們的雋永格言,某些重要數學結論的來歷,數學上的爭論等等,以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積極性,這樣學生既可以熟悉數學的發展史,掌握數學知識,又可以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學習數學的興趣。
新世紀呼喚創新人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下轉第240頁)(上接第243頁)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廣大教師更要發奮圖強,勇于創新,不辱使命,為國家、社會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為振興中華、實現中國夢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張恒亮.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讀書文摘,2015(6).
[2]戴艷冰.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J].考試與評價,2014(7).
[3]彭寶輝.淺談數學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下),2011(3).
[責任編輯:田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