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翠玲
摘 要:小學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學科,語文課堂教學的方法多種多樣,其中,小組合作學習法是一種重要的課堂教學方法,小組合作教學法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動性,而且能夠提高學生獨立觀察、分析、判斷事情的能力。那么,小組合作學習法對于語文教學有哪些重要意義,有哪些具體教學措施,在小組合作教學中又該注意哪些問題,對此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小組合作;重要意義
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必須要加強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不僅要能學到相關的知識點,還要把學到的內容運用到生活之中,成為一種生活能力。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精神,有助于提升學習效率,還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和同學之間的合作意識。現在很多教師把合作學習法貫穿在整個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升,加強參與性與合作性,還能滿足新課程標準對學生學習能力培養的要求。本文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對合作學習進行分析,并且簡單闡述合作學習法在教學中應該如何應用。
一、正確認識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
1.小組合作學習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改實施以后出現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的實施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充分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和主體性。實施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形成主動探究的能力。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可以自由發揮自己的特長,不受大環境的影響,在小范圍內實現集中智慧解決問題的局面。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實現自己的知識構建目標。小組內的分工合作也是培養學生交際能力、協調能力、合作能力的一種最佳形式。新課改后實施的這種教學模式,對于深化和推進素質教育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深刻認識到學生學習能力培養的意義,并且能在實際行動中身體力行地執行和貫徹素質教育的理念。
2.小組合作學習實現了課堂角色的轉變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知識的傳輸者,在課堂中處于主體地位,主導著學生的每一步學習,這種方式適合應試教育,只看重學生的學習成績,沒有關注到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在新的教學觀念下,教師應轉變自己的教學位置,把課堂的主體權利交給學生,教師在教學中起引導作用。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學生運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教師就是每一個小組的組織者,同時也是小組活動的引導者,讓每一個小組的學生都能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踴躍發言,說出自己的觀點與看法,與小組成員相互溝通交流,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進行小組分配學習中,需要有以下幾個步驟:首先,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興趣狀況分成不同的小組,讓每個小組都能有學習成績較好、一般、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同時還要有組織能力強的學生,這樣才能保證小組的活躍性;隨后,就是根據不同的內容進行學習任務的布置;然后,就是教師選擇小組成員對文章進行分析或者是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解答,看小組學習的效果如何;最后,教師通過對學生的評估檢驗學生小組學習效果,然后對小組進行調整,以達到小組合作的最佳效果。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現小組合作學習的措施
1.加強課堂討論力度,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效率
合作學習方式是能夠保證學生之間交流互動的有效方式之一,這種方式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模式,通過合作學習,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更加頻繁,教師可以通過互動與交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這種方式要求教師應該多給學生課上討論的時間,讓學生可以依據學習內容進行討論,同時還能在一些問題的解決上相互啟發。有效的交流還能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保證學習效果。
2.利用學案導學的形式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嘗試
學案導學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是學生學習的脈絡引導,是學生學習重點知識的提綱挈領。學生根據導學案的內容可很好地建構本節課的知識體系,完善本節課教學內容的網絡體系。利用導學案的學習可以實現更加民主的教學目標,尤其是學生自己編制的導學案,更有利于學生的知識建構。我們倡導語文學習中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做法,提倡學生在筆墨的支持下進行語文的閱讀和學習。比如,在閱讀教學前,教師先讓學生預習,提煉重點知識。自己設計本節課要學習的綱要,然后在課堂上借助老師和同學的幫助,完成這份導學案的學習內容。所以,小組合作學習中應用導學案的方法進行學習,可以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小組合作方式,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重視團結協作的精神,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還能促進學生之間的情感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素質。但是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老師要注重教學效果的提高,注重教學的實效性,不能把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熱鬧地進行后卻沒有應有的實際效果。
參考文獻:
唐燕.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四忌[J].才智,2010(18).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