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福明
摘 要:倡導數學課堂的動態生成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動態生成強調課堂教學不只是知識的傳授、學習過程。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的生命歷程,課堂教學應當煥發生命的活力。一個具有生命力的課堂總是在動態中生成的。
關鍵詞:動態生成;預設;感悟
一、關注重點,是動態教學的觸發點
教師需要具備隨機應變的能力,在面對突發狀況時能應變自如。這樣我們的數學課堂將變得更加的生動真實。
1.關注新問題
學生由于認知在不斷地深化和發展。他們往往和以前的舊知識產生了不同的聯系,從而迸發出種種問題,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善于將課堂上的問題轉化成課堂拓展。例如,在講解四位數的減法時,讓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有學生提出:2500-1875=625一題,問:我的算式十位上0減7不夠減從百位退1,如果百位上是0那怎么辦?這個問題的提出讓我眼前一亮,我驚訝于學生能夠很好地把新舊知識聯系在一起。我在課堂上對這位學生提出了表揚,轉而讓同學們一起來解答這個問題。
2.數學思想的培養
在新課標教學目標中明確提出對數學思想培養的要求。數學思想是在所學知識的基礎上不斷拓展運用的過程中生成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結合解題方法的溝通、比較、總結,滲透數學思想,使數學課堂顯示出豐富的教育內涵。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小學數學思想方法主要有類比思想、分類思想等,這些思想的培養都需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挖掘滲透。
二、做好準備工作,是動態生成的質量保證
課前準備工作就是圍繞課堂目標、教學任務對課堂環節進行預先設計。顯而易見,這樣的預先設計是教師個人對這堂課的設想,帶有很強的主觀色彩。隨著課改的深入,很多老師已經認識到動態教學的重要性,但是也因為對這一教學方法的認識不夠深,而忽視了課前準備工作,對課堂的設計過于簡單,知識的涵蓋量也不夠廣泛。倘若教師要很好地運用動態教學這一方法,就必須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細心的課前準備是數學課堂優質動態生成的重要前提。
三、隨機應變,是決定動態生成成效的關鍵
新課程對數學教師的要求是不斷提高,重組課堂中涌現出來的各種信息理念下的數學課堂,從而推動動態教學的生成。課堂是未知的,在課堂上發生一些不可預測的情況也是難免的,也有可能出現學生不能接受教師所講內容的情況。所以在課堂上,不管出現什么情況,都要求教師對之前的準備進行隨機調整,讓課堂更加地切合實際,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吸收課堂知識。
如,在教學“面積和面積單位”一課時,教師在教學三個面積單位時,教師本來打算是先讓學生了解平方厘米的概念,然后再用面積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紙片去量一些平面圖形的面積,在量的過程中,產生認知矛盾,進而學習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可是,在實際學習中,由于受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的影響,大多數學生對平方厘米都沒有什么概念,但是對平方米有一定的認識了解。教師根據這一情況,適時調整教學預設,改為先學平方米,再學其他兩個單位,這樣的教學設計更符合學生已有認知規律,取得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在這次教學中,教師以學生為中心,果斷、適時地對教學方案進行調整,是數學課堂走向動態生成的重要起點。
四、張揚個性,是動態生成的歸所
動態數學課堂教學的最終將何去何從?是讓學生學會用書本上的知識去解答書本上的習題嗎?還是讓每個學生都循規蹈矩地學習數學呢?很顯然這是不可行的,數學學習本該是一個生動活潑、和諧而有個性的過程,并達到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都能得到不同的發展的目的,我想這就應該是動態教學的最終歸宿吧。因此,數學課堂不能忽視學生個性化的發展,讓學生既學習了知識,身心個性又得到了發展。
例如,在教授“四邊形的周長”一課時,首先展示8個圖像,讓學生自己給每個圖形取名字。然后根據自己的喜好挑選一個圖形,說出它的周長,再互相討論,理解周長的定義。這一教學片段,充分地展示了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個性化學習學生從不同角度理解了周長的概念,并且記憶深刻。在學生理解周長的定義后,老師又組織全班學生去探究自己喜歡圖形的周長,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得到充分激發,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學習。在這堂課中,教師并沒有按照統一的要求去進行教學,而是在一個廣闊的空間讓學生進行探索性學習,讓學生對周長的定義有了不同的認識。
總之,動態課堂的有效生成是基于教師的智慧之上的,這種智慧不只是對專業知識的認識程度,更多的是將教學活動和教學實踐結合在一起,這是教師在教學中反復實踐積累的經驗。經驗豐富的教師在面對任何一種教學方式都能夠游刃有余,能夠讓學生和老師在課堂上發生思維碰撞,擦出思想火花,從而再有所發現,有所拓展,有所創新,促進教學的不斷生成和發展。
參考文獻:
黃桂林.預設與生成的融合[J].教學月刊(小學版),2006(2).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