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曼曼
摘 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數學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新課程改革注重孩子的全面發展,思維思想上的創新,個性發展的多元化,想象力的豐富性等都是新課程改革所要的成果。小學生雖然在成人眼中還是個小孩,可他們有時表現出的能力會令我們刮目相看,贊嘆不已。
關鍵詞:品質培養;教師;創新意識;家庭教育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孩子在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對象的特征,獲得一些體驗。”這就要求教師給孩子提供一個相對放松自由的環境,讓其自主學習,通過提高學習興趣來提高成績。如何才能做到呢,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一、注重學生品質的培養
課程標準的改革對我們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徹底改變以往的教育理念,要關注素質教育。我們不僅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和良好的自身素質,還要有創新思想,在關注每位學生自身全面發展的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所謂個性,在心理學上的解釋是包括個性傾向性和個性特征,前者包括人的需要、動機、興趣、信念、世界觀等,后者包括人的能力、氣質和性格。只有將兩者有機結合,才能有效促進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學生的個性發展水平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而表現出不同的差異。他們獨特的個性品質,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的童年甚至一生。因此,教師應關注并注重孩子的個性需求,讓學生的需求得到滿足,個性得到發揮。作為一名低年級數學老師,我覺得和學生在一起很快樂,他們的純真可愛帶給我無窮的快樂。課后的朋友關系讓我的課堂也變得精彩無限,孩子上完課經常會說“這節課我學得好開心呀!”聽到這樣的評價我的內心無比滿足,天下應該沒有比孩子自己喜歡學習更好的學習方法了。學生的人生成長之路能否相對順利,在一定程度上由他們獨特的個性品質所影響。一個愛學樂學的學生的習慣不會糟糕,自然成績也不會太差。
良好的學習環境對孩子的成長學習也很重要,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個性來提升成績,也離不開精彩的數學課堂。數學課堂是思維火花碰撞的地方,在數學課上教師應學會放手,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展示自我。遇到困難不急于解答,而是將問題拋給學生,讓其自己動腦解決。課堂上的競爭,正是發展個性的最佳時期。教師在放手的同時也要適時地給他們適當的扶持和肯定,讓他們遇到困難勇于面對、不退縮。學生只有相信自己,認為自己有足夠的能力解決任何困難,才能在學習數學,解決數學問題時勇往直前、不退縮。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興趣則來源于孩子自身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摒棄以前那種“填鴨式”教學,而要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和已有的認知經驗來探索學習新知識。課始教師可以巧妙設計問題情境,讓精彩的課堂導入來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中應尊重孩子的天性,在讓他們動眼看、動手寫的同時還要讓學生充分動手操作、動口去說、動腦思考,真正投入到學習中。練習環節,教師可以設計形式各異、難度適中的練習,讓學生感到做練習不再是學習的負擔,而是他們通向快樂的橋梁。當他們親自體驗到學習所帶來的樂趣,才會從心底愛上學習,愛上精彩的數學課,他們的創造性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孩子在獲得成功后是最快樂的,尤其是競爭中所獲得的快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各種比賽,比如看誰口算得又快又好,看誰能將題目說得更完整等,比賽可以激發孩子的潛能。每個孩子都有得第一的心思,教師應該善于捕捉孩子的心理,通過競爭來提高興趣是一種可行的方法,當然,教師要引導孩子正視競爭所帶來的后果,關注競爭的過程,讓孩子在競爭中有所收獲。
三、注重家庭教育的影響
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父母們,不要以為只有當你們和兒童說話時,教育兒童學習及命令兒童時,才執行教育孩子的工作,在你們生活的每一個瞬間都教育著兒童。”孩子三歲入園前都是和父母在一起的,三歲入園,七歲入學后,除去白天的在校學習時間,其他時間都是和家長在一起的,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數學這門學科的特點。因此,家長在日常的生活中可以多給孩子一些機會和鼓勵來鍛煉和表現自己,這對提高孩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著良好的效果。
課堂40分鐘的聽課效率是決定孩子成績的關鍵,而專心聽講習慣的養成與日常生活的細節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家長應該從關注小事開始,配合學校培養孩子各方面的習慣。當今社會個別家長片面地認為孩子走進學校自己就沒有責任了,孩子在校的任何表現都與自己無關。可事實恰恰相反,孩子的一些良好習慣的養成是一點一滴積累而成的。因此,家長在平時和孩子相處過程中就應該注意孩子習慣的培養。例如,明確要求孩子和別人講話時要正視別人的眼睛,可以幫助孩子提高注意力;放學回家后要求孩子向自己復述老師今天的上課內容,讓孩子來當小老師,可以培養孩子上課認真聽講的意識。另外,在家庭教育中,如果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挫折,心灰意冷,家長可以充當保護神給孩子以安慰和鼓勵,讓孩子勇于面對困難。
孩子是天生的學習者,小學階段是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最佳時期,作為教師我們應因材施教,在促進孩子全面發展的同時關注每個孩子的思維發展,讓每個孩子都能有所得。
參考文獻:
郭思樂,喻偉.數學思維教育論[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