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梅
【關鍵詞】 高效課堂;轉變觀念;教學方式;因材施教;學習氛
圍;創(chuàng)新能力;小組合作學習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6—0083—01
“高效課堂”是相對于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低效甚至負效而言的,是指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里,獲得最大效益的教學活動的課堂。高效課堂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也使學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快樂的成長。那么,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呢?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 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意識是行動的先導。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直接影響一堂課的效率。因此,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和單一的教學方式。首先,要轉變自身觀念,進而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師講得過多、學生參與過少而導致的靠大量課后作業(yè)來完成教學任務的問題,逐步改變課堂上學生被動接受多、主動思考少的現(xiàn)象。在教學方式手段上,運用多媒體教學就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策略。在平時的教學中經(jīng)常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就會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同時,也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運用多媒體手段,可以通過聲、光、色、形,將教學過程直觀地、形象地、生動地直接作用于學生的各種感官,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在設計導入環(huán)節(jié)時,更容易把學生引入到教學情境中去。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將學生帶入教學情境中,再適時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要了解學生,做到因材施教
“要真正了解學生,必須走到學生的心里去”,要和學生交朋友,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要了解學生固有的知識基礎,不能過高估計他們的水平。學生是教學的對象,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原有知識基礎如何,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因此,教師一定要心中有學生,要承認每一個學生的內(nèi)在潛能,而不應對學生抱有先入為主的成見,把學生定型化。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有不同的要求,使他們都可以通過努力來達到自己的學習目標,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創(chuàng)造欲望,最終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
人文性和情感性決定了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要努力營造出動人的教學情境與氛圍。小學語文課文絕大部分是情文并茂的美文,教師在設計導語時,除了考慮知識的傳授外,還必須把握文中的“情”,以創(chuàng)設一種氛圍,使學生入情、移情、冶情。 愉快的環(huán)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舒心。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習,更有利于知識的掌握。因此,教師要運用語言、課件、音樂等各種手段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使學生以一種自由、放松的心態(tài)投入到學習中。然后通過一系列的問題,把學生逐步引入課文深處,讓他們不知不覺中進入深層次的學習中,讓他們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探索知識,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問題中來,為實現(xiàn)高效課堂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四、強化學生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向學生傳輸教學知識只是一個十分膚淺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技巧,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自主學習。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該注意多向學生傳輸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積極開展合作學習和探究式學習,切實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例如,在教授《秋天的雨》一文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分組討論學習,對文章進行閱讀,然后讓小組學生進行討論,找到問題,教師匯總問題,對突出的問題進行探究學習,提出文章中幾種不同顏色雨的作用,共同探究問題的答案,深入理解文章,最后教師再做總結。
五、實施小組合作學習
合作是一種比知識更重要的能力,它越來越成為當代人的一種重要素質,受到大家的青睞。在課堂上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師生間、學生間的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思考問題,發(fā)展思維的發(fā)散性、求異性。小組合作學習作為現(xiàn)今課堂上主要的學習方式,已為廣大教師所喜用。
“合作學習”把問題放在小組內(nèi)討論,尋找解決策略,教師所做的正是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的工作。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中,學生要發(fā)言,要聽取同學的意見,在評價中要當小老師。這樣,學生參與的主體地位會更加突出。在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時機是很多的,可以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展開“合作學習”。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相互合作下學習,使學生互相檢查、幫助、促進。同時還要投入到小組活動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現(xiàn),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