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林
摘要:課后作業是初中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課堂教學的延伸與擴展,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發展思維的一項常規性的實踐活動,更是師生信息交流的一個窗口和平臺.它對于鞏固課堂教學效果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對這項工作認識不夠,落實草率,采取一刀切的辦法.往往忽視學生個體差異和課型的目標要求,導致學生對完成作業沒有興趣、不積極,甚至照抄照搬,起不到完成作業的應有效果,有時甚至會對課堂教學效果起反作用.新課標明確要求,作業應該成為學生鞏固知識、快樂實踐、勤于創新的園地,是學生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途徑.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積累,在作業設計中總結了一些好的方法,不斷加以運用和改進,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后作業;有效設計;探析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對學生思維能力要求較高的重要基礎學科,具體開展相關教學過程中離不開訓練強化,從而鞏固提升學生的知識理解掌握以及新舊知識之間的過渡聯系。數學課后作業是具體教學開展相關教學活動的常用有效手段,是教師開展教學實踐的重要根據地,是相關教學內容開展進行的有效延伸及深刻拓展。傳統教學開展時,教師受到沿襲多年的應試教學思想,提倡慣用“題海戰術”進行相關課后作業設計布置。學生長期處于作業量繁重、學習壓力大的學習環境下,很難達到預期教學效果。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廣實施,初中數學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不僅僅簡單的處理好課堂教學講解環節,同時還應當注重課堂教學延伸——課后教學開展。設計對于學生學習有效的課后作業,提升數學教學效率及教學質量,從而適當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然而縱觀當前初中數學課后作業的設計布置現狀并不容樂觀,部分初中教師在具體實踐開展過程中存在設計內容枯燥乏味、形式單一不變,缺乏吸引力,單純追求作業布置量而忽視相關輔助教學質量,設計作業目標不明確,缺乏層次性布置開展等不足及漏洞。
一、利用數學作業鞏固學生所學知識
教師的教學開展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利用設計布置數學課后作業的形式幫助學生對所學相關知識的掌握理解及有效“回顧”,數學認知素養的有效“強化”。促使強化學生在實際作業完成解答過程中,進一步鞏固基礎知識從而逐漸形成基本數學學習技能。例如,教師在開展教學“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內容后進行課后作業設計時,教師應當抓住該部分知識的重難點,同時還應當注重學生之前學習數學知識的過渡聯系。設計出,“解不等式:4(x+3) 二、完善家庭教育 為了更好地完成家庭教育,學校要召開家長會討論家庭作業的監督問題,或者開展網絡家長論壇進行討論。首先,要鼓勵家長教會孩子做題的要領與學習方法,教會孩子如何讀題、怎樣進行分析、如何多維思考,多注重這些能力的培養才是正確的輔導方法。其次,要讓家長進行監督,要堅持讓孩子先做作業后去玩。學生一旦養成這個良好習慣,學生的作業質量會逐步得到提高和保證。家庭作業有易也有難,學生做作業總是會遇到不同難度的題型,不管是易題還是難題,只要養成“先做作業后去玩”的習慣,學生就有了充足的時間去嘗試、探索和鉆研。如果失去了這個良好習慣,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只好倉促完成作業,學生心里想著“能先交差就行了”,學生交完差后,大部分學生也不再去做這些枯燥無味的數學作業了,久而久之,數學作業的質量也就得不到保證了。再次,做好家長的榜樣作用,給予學生正能量。這一點對家長的要求也許太高,但是,只要家長有這樣的心理狀態,總會找到一條給學生傳遞正能量的途徑。家長不必學習高深的、理論性極強的知識;最后,家長可以當孩子的學生。為了孩子的發展,我們家長要做點讓孩子感動的、一起成長的一些事情。總之,學校通過召開家長座談會,以座談和書面調查的方式全面了解家庭教育現狀,然后指導家長監督學生完成家庭作業。另外家長要鼓勵孩子動腦思考,確實不理解的記錄下來第二天到學校請教同學或老師,讓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課后作業設計要具有延伸性,有助于培養學生預習新知的“超前意識” 教育實踐主義學者認為,課后作業是為鞏固升華課堂教與學活動效果而呈現,又是為學習探知新知內容“做鋪墊”. 部分初中學生預習數學新知經常表現出“無目標、無重點、無方向”的現象,教師可以通過設計課后數學作業,將需要學生新知預習的內容及要求,融入和滲透在課后作業之中,讓學生在有的放矢的預習活動中,逐步培養學生數學預習的“超前意識”,為下一節課新知講解打好基礎. 在課后作業的預習內容設計過程中,教師不能“直接展示”強行灌輸,而應該“循序漸進”,逐步引導,將新知基本內容以及重難點,通過填空式、問題式等方式,引導學生初步探知、逐步掌握,切實提高課后作業的延伸、預設功效. 四、作業評價的形式要多樣 加強作業評價改革,賦予作業新的活力,已成為當前課程改革的一個首要任務。目前,許多教師批改作業的方法是“遇對必鉤”,“有錯必叉”,或打分數,或劃等級,結果是以偏概全,不能準確地衡量學生的真實成績,非但達不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反而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抹殺了學生的個性;反饋作業不及時或反饋糾錯的落實不到位,使很多問題不能得到有效解決。只有通過課外作業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參與程度和合作精神等做出過程性的評價,進而采取有效措施反饋調整,才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得到激勵,產生自信心和成就感,從而轉化成繼續進步的動力。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廣大教師逐漸認識到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的重要意義。為了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當轉變教學理念,制定科學教學目標,優化教學方法,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加強數學課堂教學的新穎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重視課堂提問,設計科學合理的數學問題,加強數學教學貼近學生的生活聯系,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開展全面的、有效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從而實現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提高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郭建民.關于初中數學新模式的探索與研究[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2.(9) [2]溫永剛.談數學作業改革的幾點嘗試 [j]濟南教育學院學報,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