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祖坡
【內容摘要】隨著時代的進步,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我們對世界文化有了更寬容的懷抱,然而在其中我們不得不承認這使得傳統文化受到一定的沖擊,越來越多的國人不重視傳統文化,漸漸出現崇洋媚外的現象。不管怎樣,這樣的做法很容易讓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得不到該有的發展,讓多年歷史沉淀的魅力消失殆盡。在這個時刻,讓傳統文化重新煥發光彩是國人義不容辭的義務。
【關鍵詞】傳統文化 小學生 走進生活
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軟實力的代表,為了國家的繁榮昌盛,每個人都有義務來了解、接納與傳承傳統文化。而在這危急時刻,讓傳統文化走進人們的生活是很有必要的。而小學階段正是學生學習知識、增長見識的黃金時期,抓住這個寶貴的機會,讓小學生認識到傳統文化的內涵,從傳統文化的魅力中吸收到寶貴的知識,培養個人高尚的品格與情操,從而促進個人的全面發展,做一個社會的可造之材。那么我將針對小學教學,淺談如何讓傳統文化走進小學生的日常生活。
一、積極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
談到如何讓傳統文化如何走進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其中最直接的無疑就是積極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切身地參與到活動中來,直接看到、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不再是死板的紙上談兵。相比過去的教學,我們不難發現,真正地給予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的機會是少之又少,學生往往是從課本上知曉這些傳統文化,通過紙質的媒介自然會使文化的魅力大打折扣。這樣的教學方式很難完全地還原傳統文化的真實性與獨特性,學生一旦不能正確地理解好傳統文化,更不用說要愛上傳統文化,來傳承傳統文化了。并且對小學生而言,精神世界的建設也同樣重要,因此在課外教師積極開展豐富的活動,幫助學生了解傳統文化,既可以幫助學生做好精神文明建設,同時讓傳統文化走進學生的日常生活。比如教師可以在每周末選定一定的主題,然后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活動,讓學生更加了解優秀的傳統文化。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此前,韓國“端午申遺”被炒上風口浪尖,那么學校可以借此機會,就以燦爛的端午文化為主題,引導學生參加主題性活動。比如學校可以以端午知識為題庫,開展一個知識競猜大賽,對答題優勝者給予獎勵,這樣的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熱情,在參與比賽的同時,了解更多燦爛的傳統文化。
二、有效結合社區推廣工作
對小學生而言,學習任務還不是特別重,所以學生在學校待的時間不是足夠多,學生更多的時間是在家,那么要讓傳統文化走進學生的生活,切記不能放過社區工作,學校必須有意識地結合社區工作,讓學生能夠雙向的吸收傳統文化。在以往的教學中,學校往往是一個獨立的工作單位,習慣性地把工作范圍設定在校園內,因此校園宣傳工作的實效性受到限制。反觀社區宣傳工作,也不能夠有效地結合其他單位,使得宣傳工作的有效性大打折扣。針對這樣的情況,把這兩個重要的單位結合起來,有效地開展推廣工作,不放過學生的空閑時間,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習到更多的傳統文化知識。尤其是在假期,學校往往會安排一定的社區實踐活動,那么這個時候學校可以有意識地與社區做好溝通工作,把傳統文化作為主題開展實踐活動。比如在假期中,學校可以結合社區開展傳統文化匯演活動,組織學生以傳統文化為背景,彩排一些精彩的節目,開展文化匯演,以表演的形式宣傳傳統文化知識。既豐富了學生的日常生活,還真正地讓傳統文化成為了學生生活的一部分。
三、科學借助家長輔助
家長在學生的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所以為了幫助學校讓傳統文化走進學生的日常生活,更加了解和接納傳統文化,教師有必要科學地借助家長的輔助,讓學生能夠在教師難以輔助的時候得到家長的幫助。我對此做過一個專項的調查,發現很多家長在學生的生活中能夠承擔的輔導責任十分有限,由于工作時間的限制,使得很多家長對學生的日常生活很難做到有效地輔導。針對這樣的情況,不得不說,學校有必要建立一定的機制,科學地借助家長的輔助,讓家長在生活中輔助學生學習傳統文化,以及有效地傳承傳統文化。尤其對小學生而言,家長的角色在學生心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借助家長的力量能夠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俗話說“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那么學校在傳統文化的宣傳工作中,可以把家長作為一個宣傳單位,讓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熏陶,讓學生接受耳濡目染的影響,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比如學校可以借助家長會的時機,對家長進行傳統文化的宣傳,并且制定相應的宣傳工作,對家長部署相關的工作,讓家長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進行傳統文化的深入了解。這樣下來,學生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家里都能夠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接班人。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