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俊
【摘要】本文闡述了有效作業的定義、性質及原則,并從教師應如何指導學生用好作業本、師生應如何對待作業、教師應如何批改作業三個方面對開展英語有效作業展開論述。
【關鍵詞】初中英語 有效作業 探析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3A-0028-02
根據《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首要目的是為學生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打基礎。為了實現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五維的目標,開展有效的作業,鞏固英語課堂效果是非常必要的。
一、有效作業定義
有效作業一詞引申自有效教學(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所謂“有效”,主要是指學生通過完成一定內容的英語作業后,對課堂所學內容理解更深刻,英語能力獲得具體的進步或發展。有效作業既要符合有效教學,也要符合教學和學習規律,促進學生向多元化、高素質發展,且這一發展應符合社會的需求。
二、有效作業的性質
有效作業要符合三個性質,即合規律性,合效益性,合效率性。
(一)合規律性
具體說來,有效作業是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的,它以學生掌握的課堂教學內容為基礎,提煉了教師課堂的教學內容,突出了教學目的,檢測并鞏固了教學效果,保障甚至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就初中英語而言,作業應該符合語言的認知規律,即藉由課堂內外語言聽、說訓練,給予足夠語言鋪墊,再到布置課內外讀、寫練習。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既符合語言的習得規律,也遵循學生認知能力提高的規律。
(二)合效益性
作業內容的設置要遵循《新課標》、符合教學內容、配合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益。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應能通過作業獲得效益,即有效作業應能促進學生的進步和發展,又符合社會和學生個人的教育需求。
(三)合效率性
合效率性是指作業也必須講求效率。姚利民老師說過,相對于教師的教學投入,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是盡可能大的、理想的。合效率性要求作業所花費的時間盡量少而師生從作業中獲得的利益盡可能大。也就是說,學生只需投入少量的時間和精力,就能高效提高能力,鞏固知識,以最科學的投入,最大化地促成學生的發展。
三、有效作業的原則
有效作業的核心就是鞏固學生學習效果,是教師課堂教學效果的再次擴大化。為達到這個目的,作業的布置應該遵循如下原則。
(一)針對性原則。明確任務目的,確保作業的針對性。每節英語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都應該布置跟本次課堂內容相關的作業,這個作業既能輔助教師達成教學目標,又能輔助學生掌握課堂知識,完成學習任務。
(二)延伸性原則。這部分作業在充分的課堂練習之后進行,要求學生獨立完成。這些作業不是簡單機械地重復學生在課堂上做過的練習,而是課堂教學的課外延伸。這樣的作業才能激發學生寫作業的激情,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三)分層性原則。不同水平的學生,應該完成難度不同的作業。對于基礎知識和基本聽、說、讀、寫能力方面的作業,應該是全班統一要求;一些延伸性的作業,可以根據學生的能力不同,分層要求。基礎薄弱的學生的作業,可以側重模仿,鞏固課堂所學;英語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應該完成一些拓展能力、延伸性強的作業。
(四)時效性原則。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H.Ebbinghaus)研究發現,遺忘在學習之后立即開始,而且遺忘的進程并不是均勻的——最初遺忘的速度很快,以后逐漸減慢。所以作業的布置應該符合記憶的規律。及時布置作業,有利于學生鞏固當堂和當天所學的知識,避免在最初學習后的快速遺忘。所以,教師要及時布置當堂作業、當天作業、模塊作業等。
(五)復習性原則。人的大腦是一個記憶的寶庫,人腦經歷過的事物、思考過的問題、體驗過的情感和情緒、練習過的動作,都可以成為人們記憶的內容。英文學習中的單詞、短語和句子,甚至文章的內容都是通過記憶完成的。從“記”到“憶”是有個過程的,包括了識記、保持、再認和回憶。作業的功能就是實現保持、再認和回憶。單純地注重當時的記憶效果,而忽視了后期的保持和再認,是達不到良好的記憶效果的。艾賓浩斯的遺忘實驗向我們充分證實了一個道理:學習要勤于復習,而且理解的效果越好,遺忘的速度越慢。所以,教師布置的作業要時不時地回顧前面所學的知識,防止遺忘,以達到復習的效果。
(六)多角度原則。布置作業的角度也應該豐富。作業可以是文化類的,例如“收集英文里的外來詞匯”;也可以是生活實踐類的,如,參加英語角、交一個外國朋友等;還可以是提高語言能力類的,如根據情景編寫對話;或者是調查獲取信息類的、與科技相關的;還可以是實際操作類的等。當然,作為初中英語教學活動的一環,作業最普遍的還是教學中的常規的類型,下文將作詳細闡述。
(七)規律性原則。作業布置要遵循規律性原則。規律是指自然界和社會諸現象之間必然、本質、穩定和反復出現的關系,有時也可按通俗成為習慣。外研版初中英語教材中,每個模塊所設定的作業內容和每道題的位置都相似;要求教師上完每堂課、每個單元、每個模塊后所布置的作業是遵循一定規律的,是反復出現的、相似的、穩定的。具體來說,教師在上每個模塊前,可先布置抄寫生詞等預習類作業;每上完一個模塊的第一單元后,可布置模仿課文標題造句的作業,即運用該單元的重點語法造句。漸漸地學生也就習慣了課前預習,自覺地關注第一單元的標題句。同時,學生也可以預測老師將會布置哪方面的作業,從而在課堂上特別留意相關知識點。有規律地布置作業,可以指明學習目標,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更輕松。
四、常規作業的分類
(一)按完成作業的方式,分為口頭作業和筆頭作業。口頭作業又可分為兩類作業:(1)朗讀作業。由于英語學習缺少語言環境,學生缺乏口語交流、鍛煉的機會。要想讓學生熟練掌握英語這門語言,必須加強朗讀訓練。除了在課堂上的朗讀,學生在課外也需要加強朗讀訓練。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朗讀每個單元的單詞表、課文、語法講解等部分,每部分每天至少讀三遍;(2)背誦作業。教師挑出每個模塊中有代表性的文章或者重點段落來讓學生背誦,例如外研版初中英語教材中每個單元的活動4或者活動5。不管是朗讀,還是背誦,都可以增強學生的語感,還可以復習文章中的詞匯、短語、句型和語法。筆頭作業類型有:抄寫單詞,翻譯課文,造句仿寫,聽寫詞匯和句子,聽力測試題,綜合模塊測驗試卷等。
(二)按完成作業的時間和地點,分為課堂作業和課外作業。課堂作業主要是教材中預設的一些教學活動,同時包括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知識的及時鞏固性練習。它既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是筆頭的隨堂練習。課前準備和聽課要求也是課堂作業之一:學生每節英語課至少備齊紅黑兩色筆,專心聽課,認真做筆記,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課外作業俗稱為家庭作業,可以是筆頭作業,也可以是口頭作業。課外作業可以是活動類的,也可以是識記類的,主要是為了防止學生遺忘所學知識,加深學生印象,提高學生語言運用的能力。
(三)按照訓練目的來分,分為鞏固基礎類作業和提高能力類作業。中國學生缺少英語的運用機會和語言環境。聽寫、抄寫單詞,翻譯課文、仿寫句子和段落,可以夯實學生的詞匯量,讓學生牢牢掌握英語語法知識,鍛煉學生英語運用能力。英語作為一種交流語言,既是與不同文化的交流手段,又是獲取外國優秀文化知識的橋梁。利用英語知識去完成獲取信息類的作業,可以幫助學生拓展視野,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訓練學生運用交際用語、調查交流和閱讀獲取信息的能力,這樣的作業必不可少。
(四)按訓練內容來分,作業可以分為聽力類作業、說話類作業、讀書類作業、詞匯類作業、句型操作類作業、語法類作業、綜合類作業。聽力類和說話類作業一般適合在課堂上完成——平時的聽力訓練和說話類的活動,需要教師給予及時的聽、說指導,如,教授作答聽力題的答題技巧,糾正交際用語中的肢體語言和語音語調等。由于缺乏英語對話環境,英文朗讀是提高聽說能力必不可少的,它可以幫助學生積累語言經驗,并對語言運用提供技術支持。所以大量的課內外誦讀練習,可以幫助學生提高的聽說能力,同時可以從聽的角度,復習詞匯和句型。
五、作業本的安排和作用
每節英語課學生要帶齊課本、同步練習冊、作業本。本文所說的作業本特指有教師批改的作業本,包含聽寫本、造句本、作文本、抄寫本,每一個本對應一種作業。同一類作業寫在同一個本子上,有助于學生清晰了解自己的不足——如果是詞匯掌握不牢,聽寫本可以很直觀地反映出來;如果是語法不熟悉,同步練習冊的作業效果可以體現;如果是運用語言的能力有欠缺,造句本和作文本可以體現出來;如果是綜合能力不足,測驗卷可以體現。學生可以根據各種作業的主次來檢查自己的不足,并展開針對性的復習。另外,學生學會了分類管理自己的作業,有助于培養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為今后井然有序地安排生活打下基礎。
六、作業要求
作業要求學生獨立思考,認真按時完成,并在教師批改后及時訂正,定時統計自己的作業次數,及時彌補各種原因造成的缺作業的情況,關注作業成績,力求每次作業收到良好的效果,積極做好學習上的查漏補缺工作。對教師來說,教師要及時批改作業并返還給學生,還可以建議家長每周末檢查孩子作業,監督、幫助孩子提高作業效果。
七、作業的批改原則
作業的布置與批改是教師檢查教學效果、改進教學的重要依據,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對作業的布置與批改要給予高度的重視。
(一)注重個體性。作業是教師了解學生學習狀態的重要途徑,教師批改一次作業就相當于與學生進行了一次交流。所以教師在批改作業時,對學生個別存在的問題要給予具體提示,個別錯誤個別指導,必要時輔以文字說明,力求讓學生收到相當于當面指導的效果。
(二)注重整體,有規范性。教師要認真批改作業,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講評,普遍性的錯誤在課堂上集體糾正,并給出統一、規范的作業標準。
(三)有追蹤性。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當學生在作業中出現錯誤,教師給予提示和指導后,并不意味著與作業相關的教學活動就結束了。因為,盡管教師在作業批改中指出了學生的不足,也在課堂上進行了講評,但有些學生仍然不能完全掌握相應的知識。所以教師必須要求學生將錯誤的作業及時訂正,教師再次批改學生訂正后的作業,持續追蹤,直到學生不再犯同樣的錯誤。教師追蹤批改學生的錯題,不單是為了讓學生不再犯同樣的錯誤,最主要的還是培養學生自我糾錯的能力。
總而言之,有效的作業是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夯實基礎,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徑。科學開展有效作業,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果,幫助學生掌握課堂所學知識,為鞏固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服務。
(責編 劉小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