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基于當前以電子簽名技術為基礎的合同平臺的研究,文章分析了其發展現狀,概括平臺模式特點,并進行分析,提出優化模式以及未來平臺發展方向。引入保險模式的閉合合同平臺,將在大數據的驅動下,實現供需雙方精準配對,形成互聯互動的開放式生態系統。
關鍵詞:合同平臺;電子簽名;保險;第三方;數據;生態系統
隨著互聯網+的深入發展、信息技術的普及,以及電子簽名技術的日漸成熟,基于電子簽名的服務市場廣受資本青睞。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特屬數據資產,如轉化為數據的指紋、DNA、人臉、心跳、誠信等,電子簽名也是一個人的專屬數據。以電子簽名技術為基礎的合同平臺是電子簽名的直接產物,平臺使得簽名數字化、簽署合同實時掌控,幫助用戶實現文件的自動化管理。但平臺又將如何快速擴大市場,真正像“線上支付”一樣得到大眾的接受與認可?
一、背景及發展現狀
電子簽名、電子簽章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軟件”,同網上銀行、線上支付一樣,將共同成為一體化互聯網和數字化便捷生活的基石。電子簽名不僅僅用于合同的簽訂,更是融入我們的生活中,審批文件、收簽快遞等等只要是傳統筆墨簽名的地方都可以將便捷、高效、低成本的電子簽名深度運用。隨著簽名法等相關法律的出臺,電子簽名這塊領域將爆發出磅礴的力量。美國電子簽名初創公司DocuSign經過飛速發展已經成為行業“領頭羊”。據報道,目前全球188個國家有超過10萬家公司以及5000萬個人都在使用DocuSign的電子簽名服務。90%以上的世界500強企業都使用過DocuSign,而惠普和思科甚至把DocuSign作為標準化的電子簽名工具。DocuSign的技術已經被應用到金融服務、保險、房地產等多個行業,思科、Comcast、惠普都是該公司的客戶。國內電子簽名企業“e簽寶”累計簽名破億次且在2016年資本“寒冬”下又融資4500萬;“上上簽”電子簽約云平臺順利獲得順為資本領投,WPS、經緯中國、DCM跟投的數千萬元人民幣A+輪融資;“法大大”電子簽名、合同平臺目前已通過ISO27001安全認證并獲得眾安保險承保,用戶量超過930萬(截至2017年1月)。以電子簽名為基礎的合同簽訂平臺將有廣闊的發展前景,這將是一個千億級、萬億級的巨大市場。電子簽名、合同平臺行業相對處于早期發展階段,但預計2017年會進入一個相對爆發的狀態。
二、平臺特點
線上簽訂合同在全球化經濟發展中將會取代傳統面對面簽訂紙質合同的方式成為國際貿易的主流交易形式。安全公正、便捷高效、集約,實現線上交易、線上簽約、線上支付一體化服務,推進整個社會的無紙化進程,打通數字化簽約的最后一個梗阻。目前,電子合同簽約平臺都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形成以電子簽名為基礎服務,并向認證、驗證、存證、時間戳等領域擴展。但同時電子合同具有易消失性和易篡改性,且幾乎不留痕跡,雖然隨著技術的發展,已經形成相對安全的保障體系,而且其安全等級要比紙質版合同高的多,但為了使廣大用戶普遍接受與認可,使用戶用的放心,在技術上需繼續突破,模式上仍需繼續優化與拓展。
三、只做“第三方”,形成閉合式服務
甲乙雙方在簽訂合同成功后,平臺將自動在第三方公證機構云端存證系統進行存證。如司法鑒定、仲裁時需提供依據將直接由存證機構提供,并在糾紛發生時提供第三方公證服務。做到合同進入系統之后,甲方和乙方都無法擅自修改合同。所有的用戶數據包括合同均進行數據加密。平臺在用戶發生簽名行為時,通過使用短信、令牌信息、指紋或人臉識別等生物信息的策略配置使得行為具有唯一性。每筆簽約均打上國家授時中心提供的“時間戳”服務,讓用戶所有的行為均可精確追蹤查詢。通過合作的方式,加強公證司法效力保障,提供一站式電子數據存管與公證服務。由于環境的不確定性導致合同適應性不足,各方出于對長期利益、信任關系連續性考慮可共同提出申請可對合同進行補充。收件人和發件人可以隨時隨地通過賬號查閱簽署的文件,或者把它們打印出來保存。簽約過程中用戶會得到簽前身份認證、簽中技術保障和簽后證據保全服務。但平臺只做中間媒介,不接觸任何簽名、合同。用戶只要在平臺注冊,加密認證之后便擁有自己的簽名、簽章和合同管理系統,使用戶用平臺自我管理、自我服務。
四、平臺引入保險,為“合同”參保
由于合同本生存在的復雜性、信息不對成性和環境不確定性,要簽訂靈活性和適應性都很強的合同,成功的關鍵就是是否按照合同內容執行,所以就會出現在合同規定時間內沒有完全履行合同內容等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違約行為。致使每一份合同都存在中斷、撤銷、毀約的風險,保險“保的”就是合同能不能成功執行。所以對風險進行管理,由第三方保險公司提供保險服務,將保險業務引入平臺。根據合同類別、當事人或當事雙方達成協議的具體內容以及履行合同的難易程度等相關影響因素制定相應的保險方法。保險公司對合同約定的可能發生的事故因其發生所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保險金責任。在保險合同中所約定的事故或事件是否發生是不確定的即具有偶然性和事故的發生是保險合同的另一方當事人即被保險人無法控制的倆者的基礎上量化風險,形成一定的賠付比例和保險費率。保險類型根據目前合同法中列舉的合同類型如:買賣合同;贈與合同;借款合同;融資租賃合同等以及其他非典型新時代增生類合同:購銷合同、擔保合同、保險合同、旅游合同、聯營合同、格式合同和無名合同等合同類型以及保險風險設置相應的的保險形式,且設置針對后期甲乙雙方達成一致后的合同補充的保險形式,形成自動保險系統。合同當事雙方都可在平臺簽訂合同的過程中自由選擇是否購買保險以及保險的額度、形式等。著眼降低合同簽訂風險,提高效益,提升合同平臺競爭優勢,促進平臺開放式服務,建設生態化平臺模式。
五、未來發展
電子簽名是最基礎的互聯網服務,通過合同簽約的數據沉淀在電子簽名、電子簽約的基礎上構建全新的生態服務體系。平臺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企業用戶在簽訂合同過程前進行企業信息注冊,平臺便可形成企業數據庫。大數據驅動產業發展,實現供需雙方的精準配對,驅動區域產能融合,利用數據資源,打造全行業的平臺生態模式。企業之間可能通過一個訂單的切入,而建立起供需關系,形成產業鏈上的合作。當一個企業有需求時,在平臺上發布需求,企業通過平臺“應聘”,發布者擇優選擇服務商,類似于競標模式,讓企業相互都能輕松找到優質輸入和輸出。我們的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一直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產學無法得到很好的對應。那么擁有龐大企業數據庫的平臺就可以完成這件事。再比如:裝修設計公司在平臺上得到裝修訂單,同樣通過平臺線上“招募”裝修材料、家具企業,形成輸入和輸出的生態鏈。只要一個有需,一個有供,就能形成互聯,互聯中存在競爭,促進企業乃至整個商業生態系統的開放式服務,真正使平臺成為產業互聯平臺,且這種競合關系下的交易合同簽訂更容易形成良好的信任,降低合同簽訂和監督成本。資源配對需要平臺,平臺化交易需要共享,在共享模式下建立的生態系統才能使企業獲得1+1>2的效益。
六、總結
互聯網已經進入深度應用期,各行各行都在互聯網+,電子簽名作為互聯網的基礎服務將得到深度運用,打通了互聯網時代全流程電子化的最后一個環節,并將以創新的開放式服務建立起互聯的生態系統。以電子簽名為基礎的合同平臺為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社會公共服務和企業內部提供一站式服務,為我國互聯網服務的跨越式發展打下結實的基礎。共享經濟平臺的數據沉淀將建立互聯互動的全行業開放式生態服務模式。相信未來將實現服務平臺化,平臺一體化,個人數據化。
參考文獻:
[1]DocuSignExpress數字簽名[J].辦公自動化,2014(02):12.
[2]王眾.如果有撕不毀的合約,它一定在網上--上上簽:用技術讓契約成為習慣[J].IT經理世界,2017(Z1):16-18.
[3]楊云飛.e簽寶累計簽名破億次資本“寒冬”下又融4500萬[N].現代物流報,2017-01-04(A10).
[4]徐祺,崔久強.云計算環境下的電子簽名服務研究[J]軟件,2016(6):33-36.
[5]龍昊.消費互聯向產業互聯深度轉型[N].中國經濟時報,2016-12-30(003).
[6]彭本紅,武柏宇.平臺企業的合同治理、關系治理與開放式服務創新績效-基于商業生態系統視角[J].軟科學,2016(05):78-81+118.
[7]楊云飛.e簽寶:多場景服務提效降本助力物流企業安全運營[N].現代物流報,2016-11-25(A08).
作者簡介:蘇海鵬(1997.11- ),男,籍貫:山西省朔州市,學歷:大學本科,工作單位:山西大學生命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