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婧



摘 要:一個展覽的展線設計,是這個展覽的精髓和支撐。若展線的設計構想流暢動人、有抑有揚,那么整個展覽也會隨之帶有生動的“韻律感”。建立在四維空間基礎上的展線設計,是對普通展示的升華,可以使展示空間分布疏密得宜、展示語言曲折盡致,使觀展者眼前有景、心中有影。
關鍵詞:四維空間;展線設計;以人為本
一個展覽,是對文化、知識、信息、觀念和思想的傳播,其表現的內容必須建立在客觀、真實的學術支撐的基礎上。展覽的類型有很多,其中主題性展覽也需要根據展示的內容和性質及相關要求科學地策劃與主題相符的展覽。
策展的過程是一種觀念形成的過程,展覽的過程是觀念傳達的過程。我們不是為了展出一些作品而去策展,而是通過一些作品傳達我們想要表達的思想觀念,其中展品、空間、時間、聲、光、電、互動裝置等要素都承載著我們需要傳達的思維信息。
策劃一次主題性陳列展覽,必須對展品及場地進行調研分析,使環境與空間達到最大化的利用效果。通過搜集展品信息,可以將策展的范圍限定在一個有限的范圍內;可以使策展者提煉展示主題,總結、串聯展線設計;可以使觀展者在有限的空間中無限地利用“時間”,從而解讀展示內容。
回看上海美院掛牌儀式與“不銹寶鋼”“春華秋實”主題展覽,使我想要探知其中的關聯:我們策劃一個儀式與兩個主題展三者之間存在哪些聯系?三者選址的原因及展示的風格是什么?三者放在一起,想要表達怎樣的一種思維模式和觀念信息?
一、問題剖析
(一)對于展示主題與展品的分析
展品是展示的主體,單一作品也許不能完全表達一種觀念及信息,但是通過分析展品的藝術特質、類型、材料及尺寸等信息,可以將展品按照一定的思維模式進行分類。
不銹寶鋼主題展中,需要展出包括清華美院、中國美院、西安美術學院、魯迅美術學院、天津美術學院、云南藝術學院、湖北美術學院在內的共133件不同類型的“不銹寶鋼”藝術作品。由于作品的尺寸及表現形式不同,我們根據本次主題展覽的性質及特點,按照一定的原則將展品分類排序、組織陳列。
從作品的表現形式來看,共分為三類:一類立體類作品,包括雕塑9組、裝置4組;一類影像類作品13組;一類平面類作品103組,其中繪畫作品90組、木刻作品2組、數字微噴1組、攝影作品10組。
春華秋實主題展中,展示內容包括“大事記”“春華”展覽中20位先賢簡介及作品展示、“秋實”展覽中包括15位藝術家的簡介及作品三個模塊的展示內容。
在展覽內容的設計階段,策展人員需要根據展品的信息,針對一定的原則對展品進行設計分類,然后才能提煉出展覽的主題,繼而再凝聚藏品的甄選。
兩個主題展中對于展品的分類意味著策展者想要運用不同的思維模式表達不同的思想觀點,由不同的思想點串聯為“線”,使彼此相對孤立的展示內容聯結成有關聯的展示內容,從而形成一道引人思索的“展線”。只有構架“展線”,才能在展示的過程中達到不偏離主題的同時豐富展示的內容,最大限度地起到展示的目的。
(二)對于展覽場地的分析
展覽場地是承載展品、延伸展線的地方,展覽場地不只是一個三維的立體空間,而是一個“時間”與“空間”融合的“四維空間”。只有規劃好展示空間,才能使展線串聯順暢進行。增強展示的教育性、趣味性、靈活性,從而達到展示的目的,產生一定的積極意義。
首先我們對展示設計環境比較熟悉,把握性比較大;其次由于展示空間相對規整且團塊化明顯,使我們設計的阻力大大減小;再次展廳相對固定,不需要進行太復雜的空間規劃。
由此展線設計的雛形初步形成,如(圖1)參觀流線圖:
二、概念分析
(一)展線設計的概念
一個有深刻意義的展覽,不是用各種展示手段把展品包裝得很“花哨”,也不是把心思用在分割展示空間上,等等;而是透過每一組展品來表達一個展示點,通過各個展示點的串聯使所想要表達的觀念逐漸顯露出來,為觀展者剖出問題,激發起他們的好奇心而后助其解決問題。漢斯·烏爾里希奧布里斯特便是“觀念先行”的先行者,他認為策展的核心是理念。展覽的策劃應該是策展人藝術創作的過程,也就是說策劃展覽本身亦是一個藝術創作的過程。
“展線設計”的思維方式是策展者對于本次展覽的理解與歸納,展覽本身也體現了策展者的專業素養與專業協調能力。“展線設計”的思維方式有很強的主觀能動性,這便使展覽帶有某一個人或者某一個團隊的鮮明特色。
(二)展線設計中以人為本的概念
設計為人,做任何事情的出發點應該以“人”的感受為先。展線設計應該充分考慮到以人為本,展覽展示給觀眾的是視覺的空間,但是在觀眾的心里可以由此而形成另一個“心理空間”。一個好的展覽、一條好的展線設計,會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或者留給他一些知識。在這個可聞、可見、可問、可以以不同角度去觀察、體驗、感受、參與的空間內,展線引導著觀展者的思維,使其完整有序地了解展示內容,領會展示意義。此時的展線就發揮了其服務于人、教育于人和制約于人的作用。
當然這里的“以人為本”,講的是宏觀概念。每個人的思維方式是不同的,評判一個展覽的“優”“劣”,其所站的角度也是不同的。一個展覽的設計,能夠照顧到大多數觀展者的心理感受,以“大局為重”,便是不失敗的展覽。
其次,展覽的精髓主要是在向觀展者表達藝術的思維與策展者的思維。策展者往往把握的是時尚的線脈,是時尚的開創者,而不是跟隨者。他們的作用是引導、帶領觀展者進入、理解其所要表達的“思維”中。
相反,在觀展的過程當中,觀展者的心理反應也為展線思維的建立提供了逆向的參考建議。展線設計與人產生了相互作用,形成了良性的互動循環。
三、主題性展覽的展線設計
(一)上海美院展線分析
“不銹寶鋼”展示區中的藝術、設計作品,為同一個主題進行設計創作。藝術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所以展示形式也要相應地進行變化。根據其人流走向設計及展區分布,可以科學有據地分配展品的位置。
參展者在“不銹寶鋼”繪畫藝術作品的展示區內,使觀展者有如臨其境之感。在潔凈的墻面拼湊以寶鋼為背景的不規則裝飾平面上,使得展廳有了“鋼”的“硬度”。配合展廳內朦朧的天光與柔和的燈光,使得“舊廠房”披上了藝術的氛圍,更顯歲月帶來的年代感與雅致感。寶鋼與美院的結合,是“剛柔并濟”的配合,也體現了美院人的“彈性”作風與“前衛”思想。如(圖2)上海美院展廳效果。
從展廳出來,進入美院的走廊,就從“不銹寶鋼”進入了“大事記”的展覽環節。此處以時間軸為“線”,串聯“大事記”的展示內容。由于走廊呈長條狀且來往人流不僅有觀展者,所以走廊的布置會相對活潑一些;采用視頻展示與互動方式搭配,使得活躍的氣氛中不失內涵,如(圖3)“大事記”的展示構想。
圖文影音的方式傳遞了信息,使觀展者在行走的過程中產生形象記憶。時間節點的劃分,總結了美院歷年來跨越式成長的歷程,展望了美院對于成長道路上的更高期望。
(二)展線在四維空間中的延伸意義
所謂“四維空間”是指在由長、寬、高所構成的靜態三維空間基礎上再加上時間因素而形成的一個動態的時空概念。我們在對展覽進行前期規劃和設計時, 需要考慮展線在空間和時間上的組合變化。
按照立體展示的新理念,在空間允許的情況下,可以一直從天花板延伸到地面,甚至將地面也作為展示面。這種方式會使觀眾有一種“走進”展覽的感覺。
展線橫向設計的長度和范圍是不確定的,“大事記”環節的展現設計則為長廊式(通道式)展線。這種布局方法使展線利用率較高,動態線單純,方便參觀。
一個展覽空間中,如果展品沒有縱深的層次,就會顯得單調、呆板。要避免這種情況,就要營造豐富的立體空間感,增強展線的視覺沖擊力,也就是要增加展示面的層次。而“大事記”的展線設計方法則采用凸起法,把展示立面向外加厚、拱起,以達到突出展示內容的目的,這樣就能使展線在縱深方向上形成層次。
四、結語
通過總結展線在豎向、橫向、縱深和時間上的組合變化,可以使我們深切地體會到展線在四維空間中的延伸走向及其意義。
通過對展線的思考,可以總結出策展者對于此次展覽的用意及此次展覽的深刻內涵。上大美院是繼承與發揚上海海派精神文明傳統的地方,掛牌儀式的舉辦是對海派精神文化的先鋒者努力的肯定與贊賞。“不銹寶鋼”展出的是我美院對海派文化傳承與發揚的藝術精神。借用“不銹寶鋼”的主題,表達美院“不銹”、精神“不銹”這種生機勃勃的活力。“春華秋實”展出的是老一輩藝術家對發揚海派文化做出的努力。由此便不難看出策劃一個儀式和兩個主題展的原因是什么了。三者通過一條展線相關聯,表達了對海派文化先驅者深深的敬意,表達了我美院人繼承發揚海派文化的決心。
一條展線表達一個觀念,承載一段精神,傳承深刻意義。展覽的相關知識和經驗需要我們不斷地完善學習,才能做出精彩的展覽,才能詮釋更深刻意義。
作者單位:
上海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