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萍+耿欣+唐娟
摘 要:該文依據食品營養學課程的主要內容和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引入了過程性評價。在過程性評價體系中設立了文獻翻譯、市場調查、課堂表現、個人作業、團隊作業等多種形式,貫穿于食品營養學的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過程性評價的實施,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改善了食品營養學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并為過程性評價的在其他課程中的應用提供依據。
關鍵詞:過程性評價;食品營養學;教學;應用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07-0161-03
Abstract:In this paper,process assessment was applied in food nutrition teaching according to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ode. Assessments were designed in all the process of teaching,including literature translation,product survey,class performance,personal optional assignment,group work. Through the implement of process assessment,learning initiative and ability of finding and solving problems were enhanced. The quality and effect of teaching were also improved. This study would provide a basis for application of process assessment in other courses.
Key words:Process assessment;Food nutrition;Teaching;Application and practice
食品營養學是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是研究人體營養規律、營養與健康的關系以及營養改善措施的一門學科,具有很強的科學性、應用性和實踐性。傳統的教學評價普遍使用終結性評價,教師常用考勤、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各占一定比例,構成最后的評價成績;其中平時成績主要有課堂提問、小測驗等,占最終成績的10%~30%;期末考試作為評價學生學習情況的主要依據占總成績的60%~90%。這種評價手段形式相對單調,考試情況反饋不及時,期末考試普遍存在“突擊”現象,學生掌握知識不扎實,且缺乏有效的思考和探索,影響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隨著食品營養學教學內容的不斷更新和教學模式的不斷優化,教學的評價體系也應隨之不斷更新,因此建立一種合適的課程教學評價體系,對提高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的參與性,以及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過程性評價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逐步形成的一種評價方法,它強調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1]。過程性評價并不是只關注過程而不關注結果,更不是單純地觀察學生學習的過程,它是具有導向性的評價方式,強調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并重的學習方法[2]。目前,關于食品營養學教學方法的改革較多[3-6],但過程性評價在該課程中的應用還未見報道。將過程性評價運用在食品營養學課程教學中是一次有益的嘗試,在實現教學目標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綜合素質,同時為過程性評價的廣泛應用提供參考和依據。
1 食品營養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方法
1.1 課程的主要內容 食品營養學主要討論人體對營養素的需要,食物的營養價值、膳食平衡等。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中國人的營養狀況、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能量及各種營養素、各類食物的營養價值、特殊人群營養、營養與疾病和社區營養。通過該課程的教學,使學生掌握營養學基本原理和基礎知識,熟悉不同人群對食品的營養要求及合理膳食的構成,培養學生將來從事營養食品的生產與加工、開發新食品資源、營養保健和配餐的能力;可以指導人們平衡膳食,合理營養,從而達到預防疾病、增進體質、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
1.2 課程的主要教學方法和模式 在教學手段上,絕大多數高校均采用多媒體教學,而且隨著校園網絡的發展和普及,部分高校利用網絡教學平臺進行輔助教學,增加教學互動。筆者前期對該課程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進行了改革和探索,采用的教學方法有案例教學法、討論教學法、問題啟發式教學法、論辯教學法、對比教學法、團隊協作學習等,每種教學法都有各自的特點。針對不同的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提高了教學效果,由教師為主體逐漸轉變為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且增加了平時成績的比例,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但還存在部分學生作業完成不及時,實驗操作不認真,課堂參與度較低的現象。因此為提高學生的重視性以及課堂參與度,由被動學習逐漸轉變為主動,必須對該課程的評價體系進行改革。
2 過程性評價及在食品營養學教學中的實施
2.1 過程性評價的特點 相較于終極性評價,過程性評價具有過程性、全面性、及時性的特點。過程性評價能夠動態的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逐步形成以教學—學習—評估為特征的更為合理的過程性評價體系[7]。過程性評價的全面性主要指的是評價中除了對基本知識的掌握外,更關注學生對于知識的運用和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獨立完成一些設計性項目的能力。過程性評價的及時性,主要是指可以在第一時間及時地反映學生學習情況,并對學生的學習效果作出判斷,肯定成績,找出問題;有利于教師根據反饋進行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模式的調整,并促使學生對學習過程進行積極總結和反思[1]。
2.2 食品營養學過程性評價體系的實施
2.2.1 過程性評價體系的構建 為適應時代人才培養的需要和人們營養的需求,以“強化基礎,增強技能,提高素質”為指導思想,針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參與度不高,自主學習能力較弱的現象,在該課程的考核中引入過程性評價。而適宜的評價體系可有效指導課堂教學的組織并通過廣泛的參與機制和良好的反饋機制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不斷改進和發展。過程性評價并不是只注重過程而全盤否定終結性評價,這兩種評價方式各有特點,在食品營養學的教學過程中在過程性評價的基礎上進行終結性評價,以促進食品營養學教學質量的提升。因此,為保證過程性評價在該課程教學過程中能夠順利進行,教師首次上課就告知學生,食品營養學課程的考核將引入過程性評價,最終成績由過程性考核(課堂表現20%、個人作業20%、團隊作業20%)和期末考試成績(40%)組成;其中課堂表現(考勤、回答問題、討論、論辯等參與積極性)、個人作業、團隊作業等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將實行教師評價(50%)、同學互評(30%)、學生自評(20%)的方式進行綜合評價。個人作業由教師布置題目,學生進行自由選擇并完成;團隊作業由教師給定范圍,學生按照興趣自行組隊并合作完成。最后通過學生評教、教師評學、問卷調查等方式達到師生間的進一步交流,結合課程考核對教學效果進行綜合評價。
2.2.2 過程性評價體系的實施 評價體系的內容由教師根據每章節內容在課堂或網絡教學平臺布置,評價形式有:
(1)文獻翻譯:教師給出幾篇食品營養學熱點問題及較新的觀點的外文文獻,讓學生進行翻譯,或者老師給予關鍵詞讓學生自行查找文獻翻譯。
(2)市場調查:如課堂講了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等內容后,讓學生到市場上調查相關產品,如蛋白質粉、含反式脂肪酸的食品、EPA和DHA的產品、功能性低聚糖產品、維生素補充劑、補鈣、補鐵產品等,調查內容包括品牌、含量、產品形式、價位等,像蛋白質要調查是什么蛋白、鈣鐵是什么形式的鈣鐵?為什么?調查后對相關產品進行討論,以此讓學生了解市場相關產品并能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通過匯報、學生互評及教師評價形成最后成績。
(3)課堂討論及論辯:根據相關內容設定題目,如“骨頭湯是否補鈣?番茄生吃還是熟吃更好?食物中膽固醇對血脂的影響?怎么看待全民補碘現象?”等。規定每個題目6~10人可以選擇,學生根據情況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題目,查找資料,課堂進行論辯。
(4)課堂測驗:通過測驗考察學生上課聽講的認真程度以及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
(5)團隊作業:教師根據課程內容布置團隊作業,如:各類食物的營養價值這一章節,教師分解任務,學生組隊選擇題目,通過查找資料和相關資源,制作PPT,走上講臺與同學分享和交流,老師最后做總結或組織同學討論。其次,對不同人群(學齡兒童、青少年、成人年、孕婦、老年人、運動員)組織膳食調查,讓學生走進社區,進行連續5~7d的膳食調查,然后對各種營養素進行計算,對該人群的膳食進行評價。第三種團隊作業是食譜的設計。除上述人群外,還針對高血壓、糖尿病、肥胖者等人群設計1周的食譜,并進行說明和各種營養素的計算。學生自行組成團隊,一般3~5人組成一個團隊,然后進行選題和分工,提交作業、討論,最后通過小組互評和教師評價進行綜合評價。教學實踐證明,團隊作業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團隊合作精神和認知能力。
上述作業分為必選和任選,任選作業包括3人次個人作業和2人次團隊作業,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作業,完成相關作業,教師及時反饋作業情況,讓學生對學習情況有所反思,改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
3 過程性評價在食品營養學課程中的實施效果
在食品營養學教學中引入過程性評價后,能夠動態的連續的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引導和激勵學生主動學習,使學生注重學習的過程,有利于形成和諧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互相學習,使原來單純的知識考察變為知識、能力、素養的綜合考察,從而對學生的評價更加客觀公正,提高了教學質量,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過程性評價能夠被大多數的學生所接受,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了團隊合作精神和利用營養知識解決相關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聶力.過程性評價在大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5(50):135-137.
[2]李琳,潘子強,沈志華,等.過程性評價在“食品化學與營養學”理論教學中的應用實踐[J].廣東化工,2016,43(16):232-233.
[3]張晶晶,王錫昌,陶寧萍,等.多元化教學在食品營養學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農業科技,2014(13):347-348.
[4]李桂峰,肖春玲,高譽嘉.基于網絡環境食品營養學課程多元互動教學模式構建及應用效果[J].現代農業科技,2013(15):341-342.
[5]馬先紅,劉洋,連麗麗,等.食品營養學教學方式探究與改革[J].農業與技術,2016,36(5):162-163.
[6]聶小華,孫培龍,何晉浙,等.基于建構主義的《食品營養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探索[J].食品與機械,2015,31(1):275-280.
[7]毛彥平,邢進生.全過程評價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論壇,2011(2):175-176.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