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龍
摘要:從創設教學情境、掌握學習方法以及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等方面對初中數學教學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探討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3-0100-01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要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和身心發展需要,保護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動力。
1.培養數學興趣,讓學生學有動力
興趣是動力的源泉,要獲得持久不衰的學習數學的動力,就要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在教學中我做到了以下幾點:一是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使學生能接近數學。數學并不神秘,數學就在我們周圍,我們時時刻刻都離不開數學。二是重視數學的應用教學,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認識。許多人認為,學那么多數學知識有什么用?日常生活中根本用不到。事實上,數學的應用充斥在生活的每個角落。以往的教材是和生活實踐是脫節的.新教材在這方面有了很大改進,向數學的應用邁出的一大步,比如線性規劃問題就是二元一次不等式組的一個應用。教學中重視數學的應用教學,能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的作用和魅力,從而熱愛數學。三是引入數學實驗,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直觀。讓學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參與包括探索、發現在內的獲得知識的全過程,使其體會到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樂,從而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求知欲。四是鼓勵攻克數學,使其在發現和創造中享受成功的喜悅。數學之所以能吸引一代又一代人為之拼搏,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數學研究的過程中,充滿了成功和歡樂。
2.創設教學情境,激發主動意識
置身情境之中,有助于思維障礙的突破,因此,教師要發揮自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創設教學情境,鼓勵學生自主探索,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意識,提高學生自主思考問題的能力。
3.幫助掌握方法,加深學生理解
數學知識枯燥乏味,邏輯性強,特別是繁雜的數學概念和定理公式常常讓學生云里霧里,不知所云,損害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究其根源,讓學生趕到學習吃力的原因還是缺乏科學的學習方法。筆者以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就如何學習數學概念和定理提出以下幾點建議:首先,反復閱讀概念定理,熟記其中的符號和名稱;其次,背誦時總結知識規律和特性;然后,自主思考概念的反映范圍,嘗試找出正反實例;最后,學會前后關聯,進行對比學習,強化對概念的理解和記憶。
4.結合實際,使學生理解數學
由于我國長期以應試教育為主,我國的學生與國外學生相比,對于提出合理的問題這一項有著很大的差距。作為一名新社會的教師,我們應做的是對每一個學生的實踐能力水平、認知差異和興趣愛好都要有所了解和掌握。我們還應讓學生們親身體驗一下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魅力,認識到數學在我們生活中的地位和它的實際應用,激發廣大學生對數學這一科目的學習興趣,可以使學生們的好奇和喜歡探究的天性發揮得淋漓盡致。比如說在學生們學習幾何體的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們注意酒瓶,熱水瓶等容器,我們不難發現它們都是以圓柱體為主,可是這些容器為什么要設計成圓柱形?它們有哪些優點?圓柱的底面半徑和高之間的比有沒有一些特殊的關系和規律?這樣的課題都是貼近日常生活,又與數學學習密不可分的,在探討中學生們可以充分體驗到數學在生活實際中的重要性。
5.把握教學原則,實施創新教育
以數學知識作為載體,將有關數學思想和基本方法的教學滲透到以數學知識為主的教學中。教師要適度的把握好滲透的程度,將數學概念、公式、定理、法則的提出過程介紹給學生,對于知識是怎樣形成、它的發展過程,如何解決問題和如何總結出規律的概括過程,使學生在這些過程中可以充分將思維展開,進而可以發展學生們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使學生們獲取新知、發展新知、運用所學新知解決問題形成一體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認真把握住向學生們逐級滲透的原則,既可以總結出這一章節的重點部分和難點分散的要點;又將數形結合的思想滲透給學生們,使學生們更加容易接受。在不知不覺中將學生帶入蘊含于數學之中的種種數學思想方法的海洋之中,一定不要生搬硬套。
6.鼓勵質疑,激起向權威挑戰的勇氣
我們會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有的同學在解完一道題時,總是想問老師,或找些權威的書籍,來驗證其結論的正確。這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他們對權威的結論從沒有質疑,更談不上創新。長此以往的結果,只能變成唯書本的"書呆子"。中學階段,應該培養學生相信自己,敢于懷疑的精神,甚至應該養成向權威挑戰的習慣,這對他們現在的學習,特別是今后的探索和研究尤為重要。若果真找出"權威"的錯誤,對學生來講也是莫大的鼓舞。教學中,對新發現、對巧思妙解及時褒獎、推廣,能激起他們不斷進取,努力鉆研的熱情。而且我認為,質疑教學,對學生今后獨立創造數學新成果很有幫助,也是數學探索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
總之,作為初中數學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從"經驗型"向"科研型"轉化。只要教師善于引導學生把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學以致用,探究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調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鼓勵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師生和諧相處,共同合作,就一定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