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華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小學體育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鍛煉學生的身體。所以,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要不斷革新教學方法。激勵教學法是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最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主要圍繞激勵策略,分析激勵策略在小學體育跳繩教學中的應用,探討激勵策略在小學體育跳繩教學中的作用。通過激勵策略為其他小學體育教學提供意見。
關鍵詞:小學體育;跳繩教學;激勵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3-0129-01
1.激勵教學策略的概念
激勵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活動的目標。激勵教學法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正激勵、二是負激勵。所以,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學會正確使用激勵教學法,充分發揮正激勵的作用,提高小學體育教學的效率。根據激勵的效果,可以把激勵教學法分為正激勵和負激勵。按照激勵教學的渠道,小學體育跳繩教學中的激勵教學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種形式:一是目標激勵法,主要是指教師通過對小學體育跳繩的數目進行規定,達到一定數量的學生可以得到獎勵,比如對于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來說跳到125個,就可以得到相應的獎勵,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對跳繩的參與度。二是言語激勵法,主要是通過教師的語言來激勵學生,以跳繩活動的特點用言語的激勵讓學生可以自主開展跳繩活動。三是競爭激勵法,主要是通過比賽的形式,激發學生的潛能,通過競爭讓學生可以參與到跳繩中,營造出良好的跳繩氛圍。
2.激勵策略在小學體育跳繩教學中的應用
2.1 榜樣示范激勵策略。在小學體育跳繩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榜樣示范法激勵學生。比如在規定的時間內,教師可以選取跳繩最規范、個數跳的最多的學生。把他在跳繩中的表現在同學中進行表揚,讓學生可以向他學習。通過榜樣示范,激勵學生都向他學習。
榜樣示范法可以讓學生有一定的競爭心理,每個人都想要被老師表揚,所以在體育跳繩中就會發揮自身的潛能,從而形成一個良性的競爭。
2.2 因材施教、個性化激勵。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身心特點,在小學體育跳繩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每個學生的體質不一樣,對于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教師要采取合理的跳繩數量,讓他們可以根據教師規定的數量進行練習即可,在不損害學生的身體健康為前提,讓學生可以增強自身的體魄。對于不同的學生教師采取不同的激勵機制,對于性格較為內向的學生,教師可以多鼓勵他們與其他學生進行交流,在體育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對于跳繩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讓跳繩能力強的學生去帶動他們。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多方位的激勵。
3.激勵策略在小學體育跳繩教學中的作用
3.1 有利于增強學生對跳繩的興趣。在小學體育跳繩教學中,教師要學會營造教學情境。激勵策略可以增強學生對跳繩的興趣,利用游戲的方式、合作的方式,可以開展對跳繩活動有關的學習。激勵教學可以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教師站在學生的角度去開展體育教學活動,能夠提高體育課堂的效率。
3.2 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激勵教學法是通過多種形式對學生的跳繩教學的激勵,讓學生在體育課中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力,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有很大幫助。當前的教育是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的目標就是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跳繩活動可以鍛煉學生的身體以外,還可以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通過激勵教學法,可以幫助教師實現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3 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地位。激勵教學法主要就是根據學生的發展變化而變化的,教師的激勵策略是輔助教學的,在小學體育跳繩教學中強調是實踐能力而不是理論知識。激勵教學法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比如教師在跳繩教學中,首先自己先進行示范,然后會告訴學生在進行個人跳繩中需要注意的技巧,比如:"在跳繩的時候,要輕落地這樣可以減少落地時帶來的痛感,還可以提高跳繩的速度"。教師在跳繩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言語鼓勵可以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4.結語
綜上所述,激勵教學法是小學體育教學中最常見最有效的一種教學方式。小學體育跳繩教學有利于小學生的身體素質,能夠給提高學生的平衡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在小學體育跳繩活動中運用獎勵策略是正確的。教師在運用獎勵策略時要學會明確教學目標,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跳繩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林樹森. 小學跳繩教學策略探究[J]. 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11:173-174.
[2] 李樂鵬,崔鵬鶴. 激勵教學在小學體育跳繩教學中的應用[J]. 才智,2016,18:135-136.
[3] 鄧湘琪. 小學跳繩教學中激勵性學習評價的有效性分析[J]. 當代體育科技,2016,30: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