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玲
摘要:導入是課堂教學中的前奏曲,有效的課堂導入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本文對小學語文課堂導入進行了思考并總結性提出了導入的一些技巧和方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課堂導入;重要性;思考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3-0152-01
導入是課堂教學不可忽略的一環,針對不同學科設計的課堂導入也有所不同,指望通過一個固定的模式復制是絕不可行的。一堂成功的課與成功的導入有著密切的關系,萬事開頭難,而導入恰恰是課前的鋪墊,是開啟知識海洋的海岸前線。針對語文學科的特點,本文將對課堂導入進行分析。
1.課堂導入對語文的重要性
1.1 形象的導入有利于加深學生的記憶。形象性的導入藝術是以形象的方式導入新課時,老師通過多種媒體的語言、動作、表情、色彩、音樂、幻燈、圖像、模型等作為傳遞信息的載體,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理論形象化,不僅給學生提供賞心悅目的形象,而且有利于學生對教材生動地感知,深刻的理解和牢固的記憶。
1.2 新奇的導入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指向。心理學研究表明,令學生耳目一新的"新異刺激",可以有效地強化學生的感知態度,吸引學生的注意指向。蘇聯教育家贊科夫也認為:"不管你花費多少力氣給學生解釋掌握知識的意義,如果教學工作安排得不能激起學生對知識的渴求,那么這些解釋仍然落空。"一般說來,導入所用的材料與課文的類比點越少、越精,便越能留下疑竇,越能吸引人。
1.3 趣味性的導入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認為:"一堂課上之所以必須有趣味性,并非為了引起笑聲或耗費精力,趣味性應該使課堂上掌握所學材料的認識活動的積極化。"充滿情趣的導入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劑課堂教學的氣氛和節奏,師生間往往在會心的笑聲中達到默契交流。
2.小學語文課堂導入的思考
一堂優質課離不開成功的導入,針對不同學科精心設計相適應的導入是成功的起點。語文導入工作下足功夫,體現學科的基礎性、綜合性、人文性,刺激學生充分發揮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特點和優勢,自主學習探索創新。
2.1 教學語言活潑幽默。如何將設計的導入情景實現,與教學語言有密切的關系。正如前面說的,如果說課堂教學是一門表演藝術,那么教師就要有相應的演技。教師在自我學習中有意識地鍛煉教學語言,例如詩歌朗誦,說故事等。抑揚頓挫的語調對導入設計的故事情景具有很好的烘托效應。通過鍛煉獲得感動、情趣、詼諧也可以點燃課堂氣氛。幽默課堂、活潑課堂是需要教師用心,更需要自身的不懈努力,要想過導入這一關,教學語言的苦功夫必須要下的。
2.2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雖然這一點與課堂教學本身無關,但是作為新課改進程中成長的教師,眼光應該放遠,不能只是就課堂而論課堂。課下與學生的交流互動,一方面是教師深入學生心中,目的是形成影響力,方便組織教學,學生適應習慣教師教學風格,積極情感投入;另一方面是了解學生興趣特點與基礎能力,這對教師備課有重要支撐作用,使課堂具有針對性,目標明確。如果忽略了學生因素,導入就無從談起,出現"滿堂灌""獨角戲"的尷尬也就是意料之中了。
2.3 教姿教態生動形象。一堂好課離不開學生的熱情投入,教師的教態不可忽視。這里要指出的是,教態自然,體面與熱情奔放不是矛盾的,建議從事教學工作中,以陽光正面的形象激發學生。想讓信息技術教學達到既要讓學生動手又要讓學生動腦,教師就必須通過自身努力帶動學生積極投入情感,強調學生主體能動性的同時也不應該忘記教師本身也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
2.4 課堂導入的一些具體方法。課堂導入方法豐富多樣,需要教師結合"學情"和"課情"加以具體應用。以下是幾點主要的導入方法。
(1)看圖導入。教科書的每一課都安排了意境優美、色彩鮮艷的情景圖,配有教學掛圖,通過網絡資料還可查閱到更多的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圖片。教師在導入時充分發揮其作用,以此導入新課,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提高學習的興趣,收到良好的效果。
(2)提問導入。教師可對學習內容進行提問,通過設立一個疑點激發學生的思考,也可以單刀直入,直接提出問題,使學生在積極思考中迅速進入新課。
(3)故事導入。精彩的故事能引人人勝、扣人心弦,令人回味無窮,對學生而言,則更能引起他們的濃厚興趣和強烈的傾聽欲望,因為喜歡聽故事是人類的天性,從兒童時期到少年、青年、老年,故事一直陪伴在我們左右,人們沉醉其中、樂在其中。
總之,小學生更愛聽故事,抓住小學生這個心理特征,運用一些成語故事、寓言故事、科學家或名人的故事,甚至教師自己根據教材編一些短小有趣的故事導入新課,引起學生的注意,既可以激發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又容易使學生領悟教材的內容。
參考文獻:
[1] 小學語文課堂導入淺析
[2]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導入的藝術
[3] 如何優化小學語文課堂"導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