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麗
摘要:幼兒自信心的培養是幼兒園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在體育活動中,幼兒比較容易獲得直接的成功體驗,是培養幼兒自信心的有效途徑。實際操作中可從幼兒自身和教師引導兩個角度出發給孩子提供鍛煉機會,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關鍵詞:體育活動;幼兒自信心;培養
培養幼兒的自信心既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對幼兒各種能力培養的需要。自信心就像“催化劑”能將人的一切潛能調動起來,使人們百折不撓,不斷努力,最終獲得成功。在幼兒園的各科教學中培養幼兒自信心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幼兒的自信心方面有其他學科難以比擬的特殊作用。體育活動不僅有助于幼兒的身體發育和健康,而且有助于鍛煉幼兒的意志和發展幼兒與幼兒之間的合作關系,幼兒比較容易獲得直接的成功體驗,是培養幼兒自信心的有效途徑。現就體育活動中幼兒自信心的培養,結合開展體育活動實踐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為幼兒提供主動探索的機會,幫助幼兒充分認識自我
幼兒期是個體主動性發展的良好時期,教師應該為每個幼兒提供機會,引導幼兒主動探索和主動思考。如果幼兒僅僅是被動地去做教師要求他們做的事,即使他們學會了怎樣做,也不懂得為什么要這樣做,更不會了解這樣做的意義。長期以往,幼兒就會養成依賴性,影響自主性和自信心的發展。因此,在體育活動中,教師應以發展幼兒的主動性為主要任務,讓幼兒知其然,更加知其所以然,使幼兒成為主動走向成功的探索者與學習者。
給孩子機會鍛煉他們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在活動中我們往往啟發和鼓勵幼兒自己去發現和創造各種玩法。如玩《 滾圈》游戲。開始,我先不示范,而是讓幼兒拿著圈自由玩耍, 同時啟發幼兒動腦筋想一想:“ 圈可以怎樣玩?要和別人玩得不一樣。” 由此, 孩子們便會想出各種富有童趣的玩法—— 轉圈、 開汽車、 套圈、 烏龜走、跳圈、 滾圈等。在此基礎上, 我又引導幼兒:“ 玩滾圈游戲時, 你可以自己玩, 也可以找好朋友和你一起玩。” 于是,經過探索和嘗試, 有的幼兒獨自玩起了《 滾追圈》 游戲, 即將手里的圈用力向前滾出后,再追跑上去抓住圈;有的幼兒則結伴分別用單圈和雙圈玩起了“雙人滾接圈”、“互滾互接圈”、“鉆山洞”等游戲。在游戲中,大多數的幼兒能在通過訓練或總結經驗后展現出超凡的能力,幼兒的活動得到了老師的肯定,自信心自然也進一步增強了。
二、提高要求,給幼兒提供機會挑戰自我
體育活動中,我們根據每個幼兒的活動水平,提供可選擇的、難度不同的活動器具,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和運動能力,選擇不同的活動器具。同時給予幼兒不同的指導和幫助,滿足幼兒的不同需要。在幼兒對某一活動獲得了初步感性認識以后,我們又通過增加活動量和活動難度,給幼兒創設新的嘗試機會,讓幼兒不斷體驗到自己的能力和成功。
以幼兒練習助跑跨跳動作為例。開始,我只是讓幼兒自由選擇繩子、橡皮筋、松緊帶等來試著跨跳,由他們自由的嘗試,然后請幾個跨跳 較強的幼兒給大家做示范。我再把跨跳要求講解給幼兒,并引導幼兒進行跨跳練習,待幼兒掌握跨跳要領后,我進一步增加難度,出示用硬紙板做成的寬度不同的“小溝”和塑料板(兩塊)拼搭成“∧”形的“小土坡”,放在場地的四周,讓幼兒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由窄到寬、由矮到高循序漸進地練習。這樣,不管跨跳能力強弱,幼兒都能獲得一定的成功經驗,都對自己持有一種滿意的態度。
教師要多鼓勵幼兒從自身的起點出發,努力爭取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發揮幼兒自身潛力,使幼兒在獲得一定成功的基礎上,挑戰自我,產生向新高度新目標沖擊的信心。
三、及時鼓勵、積極評價、支持幼兒超越自我
幼兒的自我評價主要依賴于成人的評價。在體育活動中,教師要運用多種方式對孩子的表現進行反饋和評價,獎勵和懲罰可以說是最常用的方式。而這又主要是通過言語和非言語(表情動作)的方式向孩子傳遞贊許和反對的信息,孩子則通過心理體驗來領會教師的意圖,調整自己的行為方式。教師善用鼓勵的方法,正確的評價,對培養幼兒的自信心是極其重要的。
1、用言語形式對孩子進行評價時應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用豐富的評價語。如果孩子的動作做得很好,而老師只用“好”或“不錯”來評價,孩子會感到不滿意 。老師應預測孩子的需要和情境的性質,作出適當的表揚,使表揚產生真正的激勵作用。例如,當孩子的動作完成得好時,老師可以說“你很勇敢”、“你做得很漂亮”、“你這樣做,老師非常喜歡的、“老師相信你可以做得更好”等。請孩子示范時,老師可以說“我們一起來看×××的表演”、“我們都為你感到驕傲”等。事實上,教師可以用無數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態度和情感。這樣既可以增強老師和孩子間的關系,也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樹立。
第二,用肯定性語詞代替否定性語詞。肯定性語詞能明顯地告訴孩子應該怎么做,而否定性語詞只告訴孩子不應該怎么做,卻無法表達應該怎么做。而且否定性的詞語容易使孩子的心理產生一種暗示和自我否定。特別是當孩子產生害怕心理時,老師用“勇敢些”、“放松些”就比用“不要膽小”、“不要緊張”更帶有激勵作用。用“你應該再努力些”、“我已經看到你在進步”、“我認為你能做得更好”比用“你不要偷懶”、“你的進步不快”、“你讓我失望了”等更能使孩子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
2、非言語性的評價是通過面部表情、聲調、身體動作等方式來表達的。它是語言交流的輔助形式,在體育活動中具有獨特的作用。
第一,輔助性言語。它包括語氣、語調等。同一個語詞,老師運用的語氣、語調不同,它表達的含義就不一樣 。如“加油”兩個字,如果語氣生硬,就有責備的成分;如果語氣親切,就是一種鼓勵。又如“啊”字既可以 表示驚訝,也可以包含期待。
第二,動作行為。即通過身體動作來表示自己的態度或情感。由于體育活動場地較大,老師學會用點頭、拍手 、搖頭等動作來表示贊同或反對是很重要的。
第三,人際空間。心理學研究表明:在教學情景中,那些預期采取否定態度的孩子傾向于站在遠離老師的地方,那些想獲得表揚的孩子傾向于站在靠近老師的地方。所以教師應經常走近孩子,拍拍他們的肩,摸摸他們的頭,表示無聲的支持或贊揚。
第四,目光接觸。老師可以通過視線來與孩子交流友好、親切或焦慮、憤怒等情感,告訴孩子老師正在關注他們。這樣的及時鼓勵、積極地評價既可以增強教師和幼兒之間的關系,更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樹立。
通過上述三個階段方法的實施,可對幼兒自信心的培養起到明顯的作用。但自信心的持續鞏固還需要一個長期的、不斷固化的教育過程,需要進一步的教育強化。除了在體育活動中,我們還應該在日常教育和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通過其他方式和策略培養幼兒的自信心。讓幼兒逐漸學會辯證地認識自我,既看到自己的優點,又要發現自己的不足,使他們在一次次的嘗試、探索、創造中去認識自我、挑戰自我、超越自我,在每一次“成功的喜悅”的激勵下、在點滴中鞏固和加強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