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紅
摘要:“有效教學”一詞是源于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育科學化運動。在我國,有效教學改革的實驗熱潮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在教育界掀起來,學界學者基于國內外的經驗和成果進行了很多創新研究,取得了不錯的成果。在新一輪課程改革逐步深入的背景之下,對有效課堂教學的探究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但課堂教學中的問題也以一種動態的趨勢呈現出來,本文試圖從有效課堂教學的含義出發,就現今高中思想政治課堂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剖析并尋找其原因,力圖探索一些有效的策略。
關鍵詞:高中教學;思想政治;解決對策
一、有效教學的定義
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它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衡量教學的有效與否并不是指教師的教學態度是否認真,也不是指學生的學習是否努力,而是看三維目標的達成度,看學生能學到什么或者學得好不好。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高中思想政治有效課堂教學是指師生按照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在三維目標的指導下,以最小的教學投入取得學生最大的發展,并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的教學活動。
1、教學概念。作為一種教育教學理念,是在認知心理學、建構主義學習觀等教育教學理論下提出的一種教學思想,是課堂教學行為的指導。
2、教學策略。作為一種教學策略,給課堂教學提供一系列具有較強可操作性的方式和方法,
二、使課堂教學更具有科學性和可測性
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同前在基礎教育課堂教學中,無效或低效的現象普遍存在,學校為了追求成績、升學率,那種“片面的、短視的”傳統的教學效益觀仍然占據主導地位,不適應課程改革的要求??梢哉f,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
1、教學內容空泛。基于新課改對當今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重視知識的延伸,即向課外、朝生活拓展,讓學生體會思想政治課堂所學的知識在生活中的價值和意義,這充分體現出教學中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出現了教學內容空泛的現象,即教師盲目地給學生拓展知識、豐富內容,而拋開教材,導致教學內容空洞、泛化、重點不突出、學科特點不突出等。
2、教學活動形式化。活躍的課堂氛圍是有效政治課堂教學的應有之義。教師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參與性、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是,在這個背后卻流露出了一種形式化的傾向:為了活躍課堂而活躍課堂,表面上看去教室里面一片“熱鬧景象”,但是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效果。在課堂上,一些政治老師為了體現新課改理念,不管學習內容是否有必要進行討論,都一律讓學生以學習小組合作的方式參與到課堂中來,學生在接到任務之后就討論起來,但學生只堅持了幾分鐘就開始偏離主題,而且討論完之后,老師并沒有進行必要的解說和分析。時間花費了,學生也“參與”進來了,但是得不到實質性效果。
3、教學評價和反思不到位。對于教學評價,從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來說,多數教師都明白對學生要以“鼓勵為主,批評為輔”,故對學生的回答都以“很好、不錯、有進步……”等來對學生進行鼓勵,但沒有對學生的回答進行一個深入的分析,評價只是走了個形式。這種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盲目地鼓勵評價沒有真正關注學生的發展,相反會磨滅他們對學習的熱愛。教學反思在當今的教學中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對教學反思的不及時或忽視的現象仍然存在,上完課就事不關己了,沒有留出足夠時間進行總結、回顧、反思。加之,只重視教師的反思而輕學生的反思。這些都會影響到教師的教學進步,也造成學生的學習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三、高中思想政治有效課堂教學的策略分析
1、明確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靈魂,是貫穿整個教學活動的引子,教學目標是否明確直接影響到教學計劃的制定教學內容的取舍、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過程的設計等一系列的環節,同時它也是評價教學是否有效的一個標尺。明確教學目標之后,在實施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就必須以確定的目標為中心而展開教學,堅持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托,在教學過程中以培養知識和技能為出發點,以情感態度價值觀來引導課程,使教學內容、形式、方法都為落實教學目標而服務。
2、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教學內容是指在教與學兩者之間相互作用時所傳遞的信息。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上,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實際上的需求一致,這是最完美的。但事實上教材的內容往往需要經過教師的選取處理、補充拓展、整合重組后才傳遞給學生。因此,教師應有效地處理好教學內容,避免內容的過大過空過時等問題。
3、優化教學方法,實現互動式教學。高中思想政治有效課堂教學,需要不斷地與時俱進、創新超越。在教學方法上也不例外,除了傳統的教學法之外,出現了許多新的教學方法,比如討論法、探究法、實驗法等。它們的出現對傳統的教學方法產生了一定的沖擊,像講授法就受到了質疑。但是講授法能長時間的存在,必然有其可取之處。所以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應該堅持繼承與創新的統一。在理論性較強的高中思想政治課堂上講授是必不可少的,但講授要做到精練、簡潔、有效、到位,并在講授的基礎之上,做到多種教學方法的融合,使教學方法優化。讓學生在一種輕松的氛圍之下,主動學習知識,并使師生之間得到一個情感的交流,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實現有效的互動,有助于有效課堂教學的實現。
4、重視教學反思。教學反思的過程實際上是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扮演的兩個角色,既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站在受教育者的角度、立場去體會教與學,實質上是將“學會教學”和“學會學習”有機統一,這樣做有利于提高教學工作的自主性、教學經驗的質量,使教師能夠形成良好的職業品質,有利于挖掘教師的潛能。
四、結語
總之,課堂上的浪費是最大的浪費,課堂上的無效是最大的無效。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師應從提高自身素質、完善教學方式、跟進教學反思等策略積極實踐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實驗[J]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2] 曹寶靜.中學政治教學建模[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3.
[4] 王清梅,趙革.國內外案例教學法研究綜述[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2009(3).
[5] 魏禮飛.創新教育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10).
[6] 袁玉明.論創造力培養的課堂教學策略[J].發明與革新,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