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麗萍
摘要:自古以來創新就是促進社會發展的動力,為國家民族的發展提供條件。對于教育來說,創新也是十分重要的,數學教育更需要創新。目前我國初中數學教學還停留在傳統的應試教育階段,即讓學生刻板的學習課本上的知識,為了考試而學習,不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本文就描述了如何增強初中數學教育中的創新成分,如何增強初中學生的創新思維,尤其是在數學學習方面充分運用創新學習的方法,從而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水平。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創新思維的培養;具體方法
數學作為一門理科性學科,需要很強的思維能力才能學好。初中數學是學生開始形成數學思維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學生以后的數學學習以及全面發展提供良好的思維指導。
一、什么是創新思維
創新即指不斷地對客觀世界和客觀事物進行研究探索,從而提升自身的認知水平,滿足自己發展的需要。創新思維就是指人類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創造出新的獨特的想法。創新思維在初中生身上的體現主要是通過學習知識加上老師的指導從而找到新穎的解題思路,突破原有的固定解題思路,從而達到靈活多變的解決問題的目的。
二、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需要培養哪些創新思維
在培養初中學生數學創新思維時,要重點培養學生的質疑思維、發散思維、逆向思維、邏輯思維。
1、培養學生的質疑思維。在國外的教學課堂上,學生可以公然“頂撞”老師、質疑老師,然而由于我國傳統的“尊師重道”思想的束縛,學生的質疑思維得不到發展。在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鼓勵學生質疑老師,讓學生敢于說不,提出自己的想法,積極地與老師展開討論交流。通過對學生質疑思維的培養,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增加自信,還能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拓寬學生的數學思維。只有做好質疑思維的培養,才能做好接下來創新思維培養的其他過程。
2、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鄧小平主席在改革開放時期提出“黑貓白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的理論,從而鼓勵人民積極創新。這句話同樣適用于初中生學習數學的過程,學生應該打破傳統初中數學死記硬背的套路,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讓學生能夠從各個角度去思考問題,從而運用多種方法去解決初中數學問題。同樣,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還能讓學生運用到日常生交際中,學會換位思考,從而更好地處理問題。如在解決初中幾何問題時,經常要用添加輔助線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當然添加輔助線的方式有很多種,這時就要學生運用發散思維去尋找不同的方法解決輔助線問題;又如在計算初中應用題時,要用到設未知數的方法,當然也可以設不同的未知數來解題,這里也需要發散思維。
3、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逆向思維,顧名思義就是用不同于正向思維的方式進行思考的一種創新思維方式。逆向思維在初中數學教學中也有重要作用,運用逆向思維能夠拓寬學生解決初中數學問題的思路,能夠指導學生發現更多的解題辦法,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如果學生從正向去思考問題找不到答案時就可以用逆向思維方式解決。如在解決初中數學證明問題時,就經常運用逆向思維方式:從問題入手,運用已知條件,從反方向出發解決問題,就是常用的反證法。又如在證明“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時,要先從逆向提出“兩邊之和小于第三邊”“兩邊之和等于第三邊”兩個假設,根據常識顯然這兩個假設不成立,就用逆向思維證明了題目。
4、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數學是一門理性的學科,在學習初中數學的過程中,要提高數學學習能力,就一定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邏輯思維就是要拋開事物的表象,掌握事物的本質,從而對事物形成概念并運用概念來反映事物。邏輯思維在初中數學中的作用表現在,學生能夠通過解答一道數學題,從而學會其中包含的數學原理,在今后的解題過程中又能熟練地運用數學原理。所以,老師要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數學試題,讓學生通過對試題的熟練進而理解其中的數學原理,實現學生從表面理解到深度理解的過度,實現從感官記憶到理性思考的飛躍,從而增強邏輯思維能力。學生在做大量初中數學試題過后,進行整理概括,了解數學原理,并將數學原理運用到以后的數學問題解決中,提高做題能力。如通過做很多計算圓面積的試題從而記住圓面積公式,又如在解一元一次方程式的過程中,學生經過不斷的計算賦值不同的一元一次方程來了解解方程的原理,在以后遇到解方程的題后就能運用邏輯思維解決。
三、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創新思維
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從以下幾點做起:
1、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為創新學習打下基礎。 興趣是初中學生學習的原動力,是學生學習的基礎。所以想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首先要做的就是激發學生創新學習的興趣。初中數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運用新型的教學形式,要豐富教學內容,還要積極與學生進行互動溝通,讓學生進行自主的討論,讓學生在討論中體驗學習的樂趣。良好的課堂引導教育,能夠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造熱情,學生在成功解決問題后,就能增加自信,就能體會到創造性思維的優勢,從而在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更好地應用創造性思維去解決數學問題。
2、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要要從以下幾點做起:第一,要充分運用課堂時間來促進學生良好思維習慣的形成,教師要在課堂上提出高水平的問題,從而引導學生形成“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的思維習慣,還有利于充分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上課質量;第二,要讓學生明白自己在學習上的主人公地位,老師只是引導者,在解決初中數學問題的過程中,老師要讓學生發揮主動性,幫助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如在解決平行四邊形證明問題時,要引導學生運用已學的知識入手,分別對平行四邊形的四個性質進行運用,再加上輔助線的運用進行證明,在這過程中主要讓學生自己思考以及讓學生了解如何思考;第三,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保障學生提問質疑的權利,老師要把握好問題的難度,讓學生有思考的空間,如果學生回答正確要對她進行夸獎,增加學生的自信,如果回答得不好,也要鼓勵并運用錯誤的回答來引起課堂討論引導學生回答出正確答案,不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也有利于良好思維習慣的形成。
3、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促進創新思維形成。初中是學生性格塑造、學習思維形成的重要階段,一定要注重學生在這期間的心理健康和學習健康。為了學生能形成良好的學習思維和性格,學校就不能讓學生在壓抑的環境中學習生活,學校應該為學生營造愉快寬松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中,正確的認識自己,也促進老師對學生的認識,從而讓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好的引導學生形成創新思維。如學校要增加自習課程,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進行自我探索,在自習課中能自由的對不懂的問題進行理解,可以在與同學的溝通中尋找創造更多解題思路。
四、結語
近年來,社會對教育越來越重視,大力提倡開展素質教育。然而,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仍處在應試教育階段,不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面對這樣的現狀,應該大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初中這樣關鍵的時期,更要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從而促進初中學習的發展。在初中數學教育中,老師要指導學生形成創造思維,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數學創新,從而促進初中數學教育的發展進步。
參考文獻
[1] 向陽.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創新思維的培養[J].成功(教育版),2013,(8):110.
[2] 鄭仁榮.新課程下地理教學中創新思維培養探微[J].讀與寫(上,下旬),2014,(16):238-238.
[3] 韓瑞芳.優化課堂教學點燃創新思維--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淺析[J].讀寫算(教研版),2014,(22):5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