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熠
[摘 要]互聯網時代,科技日新月異,各行各業都需要創新,金融業更要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不斷創新與發展,才能在大數據的浪潮中健康高效地發展。文章探討了互聯網金融發展存在的機遇和挑戰,提出了規避風險、抓住機遇的具體措施,以期對互聯網金融的創新與發展進行充分的探討。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互聯網金融;創新與發展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0.059
隨著科技的發展,互聯網技術發展突飛猛進;隨之而來的是對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等方面的影響。金融行業也深受其影響;互聯網金融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誕生的。金融行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對數據收集與處理的高依賴性;但是,現代社會特別是中國:龐大的人口數量、復雜的應用市場、不可計數的信息量等,運用傳統的信息處理方式顯然已經不能滿足現代金融發展的需要。所以,為了適應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大數據的應用是必然的。這是對推動金融行業發展、推動社會產業鏈升級、提升效率的重要方法。所謂的大數據是指為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大數據的出現對金融行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這個互聯網、電子商務迅速發展的時代,互聯網金融企業打破了傳統金融企業的壟斷。所以在大數據背景下,如何利用大數據在數據處理方面的優勢發展互聯網金融,從而推動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創新與發展是文章主要探討的問題。
1 互聯網金融發展存在的機遇
大數據金融是在基于金融行業龐大數據信息的基礎上,借助互聯網技術、云計算以及智能應用等手段,對數據進行深度的挖掘分析,并最終為管理者提供決策支持。所以,互聯網金融依托大數據可以降低整體運營成本、發現企業運營中的問題、增強數據對稱性等,從而促進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
1.1 通過大數據分析,降低整體運營成本
通過大數據分析可以快速鎖定目標客戶人群;大數據分析所依據的數據并不是通過詢問消費者自己的意愿來獲取的,而是通過收集消費者的消費或行為數據,在此基礎之上進行的分析,從而得出有用的信息。而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往往是自己意愿的真實表達,所以,依據這樣的數據分析出的結果是具有很大真實性的。這樣,就可以使企業更加合理地制訂自己的產品計劃和精準的廣告投放,從而給企業帶來更多的收益。
1.2 通過大數據分析發現問題,更有利于企業的成長
企業的管理是企業生存的生命線,所以如何及時解決企業管理中的問題是關乎其生存的大事。但是,解決問題之前有一個發現問題的過程。雖然傳統的企業管理模式中也有監管部門,但是對于細微的問題或難以察覺的而又關乎企業發展的問題如何在源頭發現是很重要的。所以提高對企業的監控能力是避免全局性問題產生的一個重要方法。而通過大數據分析可以及時地發現企業管理中的問題和漏洞,這樣就可以把問題解決在搖籃中,從而節約企業的運營成本。例如:某銀行實行指紋簽到,優秀員工A從入職以來從不遲到早退,但近幾天的簽到總是遲到,通過對A近幾年所有簽到數據分析發現其最近的遲到是偶然現象,這時作為管理者是否考慮到是不是A家庭最近有什么問題,或身體出現了狀況,及時地了解員工的異常情況,不但可以激勵員工工作,還可以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所以,通過大數據分析,不斷地發現企業內部管理中的問題,促進企業的不斷成長。
1.3 通過大數據分析,能夠增強數據對稱性
傳統的金融行業的具體業務和客戶信息有很大的關系,但在傳統金融行業中,客戶信息往往是客戶自己提供的,這就很難保證信息的真實性,就容易造成信息的極大不對稱,對于金融行業來說,信息的不對稱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風險。而在大數據時代,金融機構不再單純依賴客戶提供的信息,而是通過數據監控客戶的財務信息,這種監控是全程的、持續性的,這就很好地解決了信息的不對稱現象,從而降低了金融機構的運用風險,給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保障。例如現在的銀行對于客戶的交易支付、資產負債、納稅、信用記錄等進行全面的綜合評估,能夠計算出客戶的違約概率,從而大大降低銀行的運營風險。
2 大數據時代給互聯網金融帶來的挑戰
2.1 金融機構的非結構化數據難以分析利用
互聯網金融在實際的業務過程中,由于相關規定需要錄制視頻,而這類非結構化的數據是很難用傳統的數據分析方法和工具加以利用的。而金融機構的這類非結構化的數據量往往又是龐大的。還有網絡時代,網絡聊天等內容也逐漸成為金融業務的依據,但是從目前的使用情況來看,情況不容樂觀。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這部分數據大部分是非結構化數據,金融機構在利用的時候存在很大困難。所以,非結構化數據的處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金融行業的發展。
2.2 大數據對技術的高要求導致決策的風險增大
大數據處理在我國也僅僅是剛起步的階段,與之相對應的技術和軟件發展都還不成熟。現階段我國大數據的應用主要還是在傳統結構化數據領域,對于非結構化數據領域基本無法運用。這就導致金融機構的決策依據——大數據分析的結果具有片面性,從另外一個角度說,就是增強了決策的風險,這對于整個金融行業的發展是不利的。
2.3 缺乏數據支撐,不利于風險管控
傳統的金融行業與客戶之間關系比較緊密,信息獲取比較廣泛、真實,它們的數據基礎是比較好的。但是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互聯網金融隨之誕生,緊隨其后的是互聯網金融機構的大量出現,近幾年,如馬云牽頭成立的小微金融服務集團等,這些小微金融企業急需要數據的支持,但這也恰恰是這些小微金融企業所缺乏的。而數據又是金融業務不可或缺的依據,這就增加了金融業務的風險。
3 推動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措施
3.1 積極推進金融機構的大數據戰略
大數據的時代已經來臨,每一個企業都想搭上大數據的便車。金融機構更是要從長遠利益出發,一方面,要轉變發展思路,制定相關的大數據發展措施,要以客戶的需要為核心進行創新,積極豐富客戶的數據,從而形成完整的數據結構,以降低企業營運風險,推動企業的發展。客戶數據結構一般包括客戶基本信息、客戶行為信息、客戶偏好信息等維度,在此基礎上,對客戶數據進行分析,確定客戶類型、客戶風險度、客戶價值度。另一方面,網絡金融機構還要積極積累自己的數據,進一步挖掘和分析客戶需求,以為客戶提供多樣化和個性化的服務方案為目標,利用網絡和電商平臺等方式,提高商業銀行營銷與廣告的精準性,進而發現新的商機,為銀行拓展新的業務。
3.2 以大數據為依托創新信用評價制度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特別是近幾年“互聯網+”概念的提出,更是推動了互聯網和其他行業的融合。網絡金融行業在這個大背景下也出現了爆發式的發展。身邊隨處可見的網絡金融服務,比如微信上的眾籌、類似于借貸寶的借貸平臺、小微銀行等,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由于網絡金融的快速發展,也顯現出不少問題,比如網絡借貸平臺好多采用無抵押貸款,而好多貸款者是無經濟收入的學生或其他投機者,一旦他們不能到期還款,這將嚴重影響網絡金融的發展。還有網絡眾籌,前不久爆發的虛假眾籌等新聞給我們的網絡金融機構敲響了警鐘。造成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還在于網絡金融的快速發展,而與之相配套的政策、措施卻沒有跟上。傳統的評估征信制度和方式已經不能適應大數據背景下網絡金融的發展。所以,要積極以大數據為依托,建立新的誠信評價模式。當然,建立新的誠信評價制度并不是完全拋棄傳統的誠信評價制度,而是在繼承傳統誠信評價制度優點的基礎之上進行積極的創新與改革。與此相互配合,還應該有效地挖掘和收集客戶的信息,例如朋友關系、信貸歷史等方面的信息。另外,還要積極構建安全有效的風險預警機制和控制機制,把線上與線下有效整合,為投資者建立一個高效、安全的投資環境。
3.3 以大數據為依托發展互聯網金融客戶對商家(C2B)模式
所謂的客戶對商家模式就是以客戶為中心,主要的做法就是把分散的購買欲望通過大數據分析聚合到一起,形成一個強大購買統一體,從而改變傳統商家對客戶模式中用戶“一對一出價”的弱勢地位,使單個用戶能夠以大批發商的價格購買單個商品,有效降低購買成本。而做到這一點就需要通過大數據對消費者或者客戶的需求、習慣、行為等進行及時、全面的分析,通過分析,篩選出目標客戶,然后通過精準的銷售,就可以達到聚集那些分散的購買欲望的目的。另外通過大數據分析,還可以有針對性地制定出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從而提升客戶體驗,推動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互聯網金融客戶對商家模式是未來金融發展的必然趨勢,互聯網金額企業要想在未來的發展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然通過創新與發展來不斷地適應這一趨勢。只有這樣互聯網金融才能有一個更好的未來。當然,也要注意到,這樣做必然會提高金融的服務成本,資金監管的難度等問題。
總之,在大數據背景下,我國互聯網金融面臨著重大機遇。大數據分析技術為互聯網金融打開了另一扇大門。依托大數據技術,互聯網金融實現了一定的轉型,正在漸漸地取代傳統金融行業。隨著大數據和互聯網金融的不斷融合,互聯網金融的透明度將不斷提高、營銷越來越精準化、風險規避能力不斷增強、經營績效不斷提升、運營效率也不斷提高,這都將不斷推動我國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健康發展。但是也要看到,由于大數據技術在我國還處于剛起步階段,本身需要完善的地方還有很多,和互聯網金融的融合就更加困難重重,比如2013年“棱鏡門事件”就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在利用大數據給我們帶來的革命性變化的同時,也要不斷地積極創新,推進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并且傳統金融的取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互聯網金融需要規避風險,抓住機遇,只有這樣,互聯網金融才能在大數據的浪潮中健康高效發展。
參考文獻:
[1]潘煒迪.淺析大數據時代的互聯網金融發展[J].經營管理者,2015(3).
[2]王月瑤.大數據時代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機遇與風險應對[J].經濟師,2017(1).
[3]鮑駿超.論金融大數據的機遇及其挑戰[J].商,2016(9).
[4]李慧貞.商業銀行應對互聯網金融挑戰的創新發展策略[J].時代金融(下),2015,17(3):56-57.
[5]鐘向群.中銀C2B開放上線探索“團購”電商模式[EB/OL].(2014-01-14).http://www.ebrun.com/20140114/89867_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