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甘菊
摘 要:在當今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注重使學生經歷獲取知識的過程,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體驗,已經成為廣大小學數學教師的共識。采取體驗式教學法,有助于改變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被動接受的學習狀態,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有利于激發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促使學生的創新精神與數學素養得以培養和提高。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小學數學;生活情境
對當前數學課堂教學現狀進行觀察,我們會發現,由于部分教師對體驗式教學方式了解不夠全面,對體驗式教學的各個要素認識不深入,對體驗式教學的具體策略缺乏深入研究,導致在課堂上應用此種教學方式時,教學內容雖然有大致框架但是缺乏內涵,無法產生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采取何種教學方法來使體驗式教學發揮最大的教學價值和功效,是身為小學數學教師的我們當前應該重點思考的問題。下面,筆者就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對此問題淺談幾點個人看法。
一、讓學生在生活式情境中體驗——使學生感受數學知識的學習意義與價值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所以,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善于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經歷出發,創設生活式的教學情境,讓學生通過對現實生活情境極為貼近的活動體驗來感受到生活中處處蘊含著數學,并由此認識數學知識的學習意義和價值。
比如,以“小小商店”這節內容為例,本節內容主要通過購物實踐活動,讓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得到進一步的加深,對人民幣換算和簡單的計算進一步掌握。所以,在進行本節內容的教授時,我就采取了開展角色扮演活動的方式來進行教學,具體方法為:對講臺進行簡單布置,使其成為一個小小商店,里面設置食品區、衣物區、鞋帽區、玩具區、學習用具區等等,然后在班里選取4名學生,一名學生扮演總經理角色,一名扮演售貨員角色,其余兩名扮演顧客角色,接著,給“顧客”發放我們提前準備好的人民幣,讓他們模擬購物。這樣,通過模擬商店購物情境活動,創設了一種生活式教學情境,在這種情境中,學生通過積極參與、體驗,既加深了對人民幣和人民幣換算及簡單計算的進一步認識和掌握,也讓學生體會到了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感受到了數學知識的學習意義和價值。
二、讓學生在自主探究活動中體驗——使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得以提升
新課改強調要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能力。在數學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摒棄以往一講到底、以自身為主體的灌輸式教學方式,而是給學生提供充足的實踐空間,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通過經歷觀察、實驗、猜測、驗證等活動,對數學知識的產生與發展有清晰、全面的了解和認識,從而促進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比如,以“圓的認識”這節內容為例,在課堂教學中,我讓學生都剪下一個圓,然后將圓片對折、打開,換方向后繼續對折、打開,反復進行若干次,讓學生匯報自己所觀察到的情況,如,生1:所有的折痕都交于一點,這個點就在圓的正中心。生2:所有的折痕長度相等。生3:折痕通過這個交點分為了相等的兩部分……由此,結合學生的回答,我們可以引出圓心的定義。然后,繼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操作,結合學生的觀察發現,引出半徑定義……這樣通過讓學生在自主探究活動中進行體驗,既使學生對圓各部分名稱和特征有了深層次的理解與認識,也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得到了極大程度的提升。
三、在知識應用中進行體驗——使學生的數學應用實踐能力得到提高
荷蘭著名數學家弗賴登塔爾曾說:“數學來源于現實,存在于現實,并且應用于現實,教學過程應該是幫助學生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我們在數學課堂上向學生講解分析了數學知識點之后,還應給學生提供對知識進行應用體驗的機會,即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為自己的生活服務,如此能進一
步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使學生的數學應用實踐能力得到
提高。
例如,以“扇形統計圖”這節內容為例,在帶領學生對扇形統計圖進行初步認識,使學生了解了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之后,我為學生布置了這樣一項課后實踐作業:對自己一周的活動時間進行記錄整理,然后運用扇形統計圖將這些數據做成一個一周活動時間統計圖,做成之后,對統計圖加以分析,看自己的活動時間是否合理。這樣,就給學生提供了對所學知識進行體驗、運用的機會,使學生深深體會到了統計圖在我們實際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時學生的數學應用實踐能力也獲得了極大提高。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要深入研究和分析體驗式教學法的實施策略,轉變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被動接受的學習狀態,體現學生學習主體性,激發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進而促使小學數學課堂獲得最優化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蘇娜.小學數學體驗性學習的實踐與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
[2]戴雅君.體驗式教學設計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研究[J]. 考試周刊,2013.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