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紀榮
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黃金階段,而在這一階段教師如何做好培養工作幫助學生打開思維大門,使學生能夠遨游于知識的海洋呢?結合小學教學現狀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希望對其他小學數學教師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思維;培養
在小學階段,數學教師要想進一步開發學生的思維,就必須結合小學生思維的特點以及他們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思維上的難點來進行教學設計,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通過對思維的訓練進而提升學生整體的實力,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培養學生基本數學思想,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數學思想是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對數學知識最為本質的認識,它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具有指導性意義,也是建構數學模型、解決數學問題的基礎。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想使學生不斷提升自身的數學思維就必須為學生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小學數學學習的過程中,作為教師,必須給學生傳授一些數學基本思想,使其從根本上武裝起來。
例如,筆者在講授“長方體和正方體”這一部分的知識時,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就希望通過教學設計能夠給學生傳授類比思想,筆者在課上為學生放映了相應的動畫情節,讓學生通過動畫人物去進行立體圖形的認識,這樣就能引起學生對長方體的興趣,將學生帶入到動畫場景中去,讓學生通過動畫來學習知識,這種數學思維的培養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學中利用學生的求知欲傳授知識,能夠切實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逐步提升自身的能力。
二、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新課改以后,學生逐步成為學習的主角。這一主體性的變化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做出更多的改變,讓學生參與到教學設計中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種學習能力也是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一部分,只有學生學會依靠自身去探索數學知識,才能逐步懂得數學的樂趣與方法,在對數學知識不斷探索中才能使數學知識得到逐步的積累,從而一步步增加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積累量,使學生能進一步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
例如,在講授小學數學“圓的面積公式推導”中,筆者認為教師可以通過課程設計反客為主,在教學的過程中結合教學的內容設計教學環節,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筆者在教學中就將把圓等分的教學模具發給學生,讓學生在小組內拼一拼,在教學中教師對那些拼成長方形的小組進行引導,讓學生學習圓面積公式是如何推導的,這樣在教學中學生就成為學習的主體,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知識的學習,這種學習方法能夠切實提升學生自主探索數學的思維能力。
三、結合生活場景教學設計,提高學生解題的能力
生活中有很多應用數學的場景,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可能拉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與學生生活的距離,讓小學數學知識在生活中更加具體化,使數學學習從抽象的數學符號中抽離出來,在這個教學過程中也能夠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是有幫助的。
例如,針對“小汽車每輛能坐4人,大客車能坐25人,有3輛小汽車和1輛大客車,問一共能坐多少人?”這一道題,教師可以將其更生活化,將其和學校組織的春游以及學習活動結合起來,轉變為“同學們,咱們年級現在如果要組織春游,學校可以給咱們班三輛小車和一輛大客車,而小汽車能坐4人,大客車能坐25人,大家來算一算夠不夠咱們年級人坐呢?(年級實際有75人,這個信息學生是知道的。)這樣這道題就成為現實生活中切實需要解決的問題,學生一聽到春游,學習的興致就能得到極大的提升,這樣學生就會想盡一切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適當地引導就能讓學生掌握數學解題的方法。
四、培養學生反思學習習慣,使學生思維更加縝密
在教學過程完成以后教師還要幫助學生反思。在教學中教學的對象是學生,教師要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有主見地思考、評判事物。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所得結果進行及時的驗算,檢驗問題答案的合理性,出現問題及時找出原因,做出調整與改進,這對于學生整體學習是非常有利的。通過對于學生反思思維能力的訓練,既能培育學生的思維,也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索欲。而且這一方面的訓練也能使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更加仔細,從而減少考試時不必要的丟分。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為此教師要充分尊重與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對學生進行恰當的引導,促使他們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從而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獲得提升,而且教師在教學中也需要根據時代的需求變化教學策略,制訂出適合小學生的思維培養計劃,讓小學數學教育也與時俱進,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深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朱擎天.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現狀實證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
[2]浦春華.小學數學教學中注重解題反思與優化思維品質的研究與實踐[D].上海師范大學,2012.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