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丹 蕭央 陸穎曉

摘要:MOOC不僅能豐富中職院校精品課程的內涵,更能適應中職學生的學習特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注意力曲線理論、學習金字塔理論是MOOC背景下中職院校精品課程設計和開發的理論基礎。本文以中職院校常用計算機工具軟件課程為例,提出在中職院校精品課程設計和開發的過程中,應以人為本,關注學生的成長需要,科學組織課程內容,豐富課程呈現形式,遵循教學規律,重視師生互動,遵循有效教學的原則,并介紹了教學分析、制定目標、選擇策略、選擇技術、設計活動和評價調整的課程開發步驟。
關鍵詞:中職院校 課程開發 MOOC 常用計算機工具軟件課程
近年來,隨著電腦和網絡的普及,以課程講座視頻、嵌入式課程測試與評估、師生互動一生生互動為三大構成的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Luses)在各級教育系統中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和發展。筆者以常用計算機工具軟件課程為例,探討中職院校精品課程設計與開發的基本原則和流程,以促使中職院校精品課程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對資源共享的要求,并滿足學生成長及教學改革的需求。
一、MOOC對中職院校精品課程設開發的意義
MOOC具有工具資源多樣化、課程學習多元化、課程受眾廣泛化、課程參與自主化的特點。在中職院校精品課程設計和開發的過程中,引入MOOC理念,對提高課程的適用性、增強課程的實用性具有重要的意義。
1.MOOC能豐富中職院校精品課程的內涵
中職示范校精品課程建設是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2010年到2013年組織實施“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計劃”的組成部分,也是建設的重點和難點。2010年,上海市教委將“創建100門精品課程”納入中職教學工作目標,并隨后搭建了上海市中等職業學校精品課程平臺,現已開發精品課程90余門。
中職院校精品課程建設是教育資源開放共享趨勢下的代表項目,目的是依托信息技術促進中職院校教育教學資源共享,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促進教育現代化,現已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呈現出一些問題。例如,大多精品課程以視頻公開課的方式呈現,以教師講授為主,缺乏線下學習者與授課教師的互動;雖然有些課程建立了互動交流平臺,但資源利用率和學生參與度普遍較低;課程視頻數量有限、質量較低,未能完全呈現課程內容等,難以為學習者提供全面有效的學習支持,也難以為教師提供科學可行的教學支持。將MOOC的理念運用在中職院校精品課程建設中,可以豐富精品課程建設的內涵,提高課程建設的質量,提高課程資源的可利用性。
2.MOOC更能適應中職學生的學習特點
受我國當前就業形勢和升學形勢的影響,中職學生多數是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從生源質量上看,區別于普通高中學生,中職學生在學習上呈現出以下特點。第一,學習目標不明確。中職學生大多在15歲左右,心智發展基本成熟,但由于年齡較小,且成長過程中在學習上所獲得的正面信息較少,對為什么要上學,以及畢業后可以做什么缺乏認知,學習目標不明確。第二,學習動機不強。中職學生在學習中多數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不是“我要學”,而是“要我學”,受自我保護等心理暗示,以及家庭環境、社會環境等的影響,較少關注自我發展,學習動機不強。第三,學習態度不端正。在學習的過程中,中職學生較難遵守學校規章和課堂秩序,上課睡覺、玩手機、看小說、聊天等現象比較常見。第四,學習能力較弱。在一定程度上,學習結果和學習能力呈正相關,中職學生對于應該學什么、怎么學、怎樣合理利用時間、如何提高學習效率等問題關注較少,因此,容易出現花了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學習成績的提高卻不明顯的現象。第五,學習熱情不高。中職學生缺乏刻苦、主動、向上的精神,部分學生意志薄弱,缺乏客觀的自我認知,怕付出、怕吃苦、怕困難、怕失敗,惰性強,急于求成、容易放棄。但與此同時,中職學生也充滿了好奇,容易對新事物產生興趣,理解、接受新事物快。將MOOC融入中職院校精品課程建設中,能夠更好地適應學生的成長需要和學習特點。
二、MOOC背景下,中職院校精品課程設計和開發的理論基礎
將MOOC理念引入中職院校的課程設計和開發中,主要是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注意力曲線理論、學習金字塔理論作為理論基礎。
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經皮亞杰、布魯納、維果茨基等人的不斷發展,已成為教育領域中較有影響力的一種學習理論。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地建構內部心理表征的過程,不僅包括結構性的知識,還包括大量的非結構性的經驗背景。因此,建構主義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認為學生能夠結合已有經驗,主動地對外部信息進行選擇、加工和處理,而非簡單地接受教師以及其他媒體傳播的信息;教師不是教學活動的主體,而是輔導者或合作者,教師應引導并允許學生對知識進行重新建構。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網絡精品課程設計的啟示主要在于創設基于問題的學習情境,在課程設計和開發的過程中,教師應提煉符合教學目標的核心問題和整體流程,激發學生主動思考、探究問題,引導學生回顧和利用已有知識、技能,遷移性地解決新問題,獲得新知識。
2.注意力曲線理論
根據注意力曲線理論,圖1展現了學生在課堂中的注意力呈現曲線變化的態勢,即在課堂教學最開始的時候,受精力、興趣、期待等因素的影響,學生的注意力最集中,之后呈現下降的態勢,在約15~20分鐘后,進入注意力的低谷,隨之緩慢上升,在臨近下課的時候,由于對下課的期待,又到達一個峰值。
MOOC課程表達方式豐富多樣,聲音、動畫的組合,持續的反饋和互動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提高、維持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具有較好的作用。
3.學習金字塔理論
學習金字塔理論認為,學習方式和學習保持率呈現出一定的關系。如圖2所示,講座、閱讀、視聽、示范、小組討論、動手實踐、教授他人立即學以致用的教學方式的學習保持率分別為5%、10%、20%、30%、50%、75%和90%。其中,保持率在30%以下的幾種傳統方式為個人學習或被動學習;而保持率在50%以上的為主動學習或參與式學習。有研究發現,學生對文本資源的注意力保持時間在10分鐘以內,對視頻資源的注意力保持時間在20分鐘以內,這為網絡教育實踐提供了理論依據。在數字資源具有視頻制作可行性的情況下,教育者應盡可能采用視頻形式教學。
三、MOOC背景下,中職院校精品課程設計和開發的基本原則
在MOOC背景下,中職院校精品課程的設計與開發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以人為本,關注學生的成長需要
以人為本是一種教育理念,不僅要求分析和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目標、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能力,還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的過程中,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發展需要出發,關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水平,重視過程評價和實時反饋,適時調整教學方式。因此,在課程設計和開發中,教師應從學生的角度考慮課程的合理性和適用性,課程目標的確立、課程內容的選擇、呈現方式的設計、教學活動的開展及相應的支持系統都要考慮和適應學生的需求和差異,合理把握課程開發過程中課程、技術和學生三者之間的關系,始終將學生置于教學的主體地位,不能本末倒置。
2.科學組織課程內容,豐富課程呈現形式
精品課程的建設具有標桿和示范作用,一門課程的開發能否達到精品課程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課程的設計、呈現和組織能否達到較高的水平。在當前建設開放性的基于網絡平臺的精品課程的背景下,課程內容的選擇應基于課程建設的價值取向和課程教學的目標設置,課程的內容結構應完整、精煉,不同模塊之間應具有較好的承接性,每一部分的內容也應具有相應的獨立性。在課程的呈現方式上,課程不應停留在傳統的視頻課程的基礎上,而應借助MOOC的理念,利用多種媒體呈現教學核心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
3.遵循教學規律,重視師生互動,提高有效教學
教學規律是貫穿于教學活動中的客觀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在精品課程的設計和開發過程中,應關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水平、學生對知識的建構原理等基本規律,實時注意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注意力水平,豐富師生、生生互動的方式。教師不過度強調教學進度,不忽略學生的反饋,應時刻將學生置于教學主體的地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在此過程中,教師應通過正面激勵、實時反饋、榜樣樹立的方式,重視學生學習態度的改進和學習能力的培養,持續改善學生的學習行為。
四、MOOC背景下,中職院校常用計算機工具軟件精品課程的開發
常用計算機工具軟件是中職學生的一門公共必修課,根據課程開發的一般流程,在精品課程的開發過程中,可以遵循以下程序。
1.分析教學受眾群體和教學內容
首先,中職學生的基本特點為:學習基礎較差,學習主動性不強,學習動機不明確,學習方法有待提高等。其次,通過課程的學習,學生應能夠掌握有關計算機系統工具、網絡工具、文件壓縮與加密工具、多媒體工具、圖形圖像工具、動畫制作工具、計算機安全工具及其他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
2.從學生和內容出發,明確課程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計算機系統優化、磁盤維護和管理、文件的上傳和下載、郵件收發和即時通信、多媒體文件播放、多媒體光盤制作、文件壓縮和解壓、文件加密和解密、文檔閱讀等計算機常用軟件方面的相關知識。
(2)能力目標。第一,通曉一般常用的計算機工具軟件的使用方法;第二,具有遷移能力,能靈活運用所學技能,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并具備一定的計算機實際操作和運用能力。
(3)職業素養目標。第一,引導學生敢于動手、能夠動手;第二,培養學生認真、刻苦、善于思考、敢于探索、勇于實踐的工作作風;第三,使學生養成踏實、嚴謹、精確的工作態度。
3.選擇適當的教學策略
常用計算機工具軟件課程共6學分,108學時。基于課程目標和課程性質,教師可采取講授、演示、動手實踐、小組討論、教授他人立即學以致用等方式綜合運用的教學方法,在計算機機房進行理實一體化教學。教師可以講授、演示的方式向學生介紹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識,學生在示范、實踐、討論中了解知識和掌握技能。
4.選擇課程開發平臺和技術
目前,國內較大的中文慕課平臺有:學堂在線、超星慕課、智慧樹、果殼網、C20慕課聯盟、過來人公開課等。在綜合考慮各大慕課平臺的網絡環境,教學平臺,網絡課程的數量、模式、提供者,教學支持方式的基礎上,結合筆者學校的實際情況,選擇了超星慕課作為課程建設平臺。
5.設計學習資源
資源建設是精品課程建設的重要內容。在學習資源的設計中,應聯系學生的原有經驗,強調具體技能的獲得,合理設計課程內容呈現的順序,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常用計算機工具軟件課程可以設計為基礎模塊和實踐模塊兩部分,學習資源的呈現和課程的展開應由淺入深、逐層展開。在學習資源的設計和制作過程中,應綜合考慮課程結構的完整性和適時評價的可能性,可以大量借助數字化手段和多媒體技術,采用微課、視頻等多種形式精講課程的知識點。
6.適時評價和及時調整
課程的設計、開發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在精品課程資源建設完成后,應全面分析教學內容呈現方式的合理性,以及教學實施過程的科學性,關注學生在上課過程中對課程內容和教學方式的實時反饋,重視知識發展過程中新技術的涌現,及時完善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
(作者單位:上海市材料工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