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興貴
摘要:“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全面發展,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內容。在高中生物教學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成績,是提高高中生物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教學方法
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落實新課改的要求,學校教育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要求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激活課堂。但是目前學校教育中仍存在陳舊的教學方式,如教師單一的講授,統一要求等,這種陳舊的教學方式抹殺了具有“生命力”特點的生物課,使生物課堂變得死氣沉沉,學生的學習積極不高,教學效果不好。教育必須以學生 的發展為本,因此我們必須倡導新的教學方式,即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法,激活生物課堂,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讓生物教學走進生活,激活生物課堂
什么是生物教學走進生活?在多年的生物教學中,筆者的理解是生物教學走進生活有三點:興趣立足生活,知識服務生活,意識指導生活。也就是,學生的興趣應立足于實實在在的身邊的生物學現象,而不是空洞抽象的課本概念,從而學到的如識才能融會于身邊的實際生活中,解決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幫助自己過上更充實多彩的生活,并在學習與運用生物學常識的過程中不斷培養起熱愛自然,關注動植物,堅持綠色環保、人與自然和平共處的意識,響應國家低碳環保的相關政策,為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陶行知先生曾經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而教育。”這句話鮮明地指出:現實生活是教學的源泉和動力,是學科知識的歸宿。生物學與人們的日常生活、醫療保健、環境保護、經濟活動等方面密切相關。新課標中特別明確提出:“注重在現實生活的背景中學習生物學,倡導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學的核心概念,并運用生物學的原理和方法參與公眾事務的討論或作出相關的個人決策。” 因此,高中生物教學要讓興趣、知識、意識都通過生物的課堂教學走進學生的生活,走進學生的心里。
例如:學生容易把含有能量和利用能量混為一談,覺得人吃了食物,食物中有能量就可以了,不需要線粒體。教師可舉一個能量在體內沒被利用的例子:白蟻是吃木頭的,它靠體內的鞭毛蟲分解木頭獲取能量為生,而初生的白蟻體內沒有鞭毛蟲,必須從其他白蟻身上獲得。因此,僅食物中含有能量是不夠的,必須通過線粒體的作用,在氧氣的參與下,把食物中含有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樣就讓學生深刻領會了線粒體這種能量轉換器的作用。從而讓學生體驗到生活中的生物信息。
再比如,講“營養物質”時,教師可聯系生活實際講一日三餐如何搭配,應用所學有關營養方面的知識,讓學生自己設計一天的食譜,并針對學生中存在的飲食習慣問題指出危害。結合常見的生活方式病,如高血壓、高血脂等,指出飲食習慣不是小事,而是關系到一生健康的大事,讓合理營養這種生活理念扎根于學生心中,這遠比一次生物考試成績更有意義,更能提高教學質量,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體會到生物知識是非常有用的,從而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激活生物課堂。
二、運用實驗教學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激活生物課堂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通過實驗,不僅能激活生物課堂,還能幫助學生認識抽象的知識,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通過主動參與,分析問題,探索規律,既長了知識,又學到了技能。同時通過實驗過程中的合作學習,喚起學生對生物學習的熱情及對生物問題的深人思考,活躍了課堂氣氛,也培養了學生的 團隊合作精神。例如,“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這個實驗,可以讓學生分組去做,然后交換所觀察的葉片細胞及葉綠體的形態和分布情況。除了教材中的基礎實驗外,教師還可以努力挖掘教材,根據學校的實際條件增加一些有趣味性的實驗,可利用燒杯、金魚藻、漏斗、試管等來探究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產物;用不同顏色的廢塑料片或彩色卡紙片、細鐵絲研究DNA分子規則的雙螺旋結構,通過一系列具體而直觀的教學,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這些 實驗操作簡單,現象明顯,既揭示了生命活動的本質,還激活了生物課堂,從而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提高了生物課的教學質量。
三、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思維,激活生物課堂
思維總是伴隨著問題開始的。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能夠喚起學生極大的求知欲和期待感,因此,教師要想吸引學生,讓他們積極探索生物世界的奧秘,就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盡可能多的設置問題情境,循序漸進,抽絲剝繭,層層深入,將學生置于問題情境之中,從而用成功的問題情境,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激活學生的學習動機,促使他們主動探究新知。例如,在教學關于“細胞呼吸”的知識時,可設計下列一組問題:1.蘋果儲存時間長了,我們會聞到什么樣的氣味?2.在我們參加完劇烈運動之后,四肢的骨胳肌肉會有什么樣的感覺?3.釀酒時為什么要密封?4.一些高等植物在水淹后能進行無氧呼吸,可等水了退之后為什么有些卻不能成活?5.水稻等一些植物,它們的根為什么可以長時間的在水中生存?這些問題很多是學生熟悉的身邊之事,他們有很多都具有感性認識,但又好像似懂非懂,說不清楚,答不準確,此時,教師抓住學生的興奮點,再適當追問,學生的興趣也自然被激活,從而產生了深入了解,透過現象了解本質的積極探究的內在沖動,課堂也不斷被推向縱深,使整個課堂沉浸在濃郁的探究范圍中,不僅激活了生物課堂,還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結語
一個有效的教學過程,不僅能夠從技術上為良好的學習效果做鋪墊,更能夠很好地營造調節課堂氣氛,樹立和強化學生對于生物學的探索和應用意識。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我們有必要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不斷給高中生物課堂注入清新的活力,真正讓學生在生物課堂中既掌握知識,又發展技能,更感受快樂。采用多元化教學,教師必須不斷突破固有教學思維和傳統教學方法,從多角度進行教學創新,激發起學生對于學習內容的關注熱情與研究興趣,高中生物的教學效果必將得到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李玉芬.讓高中生物教學走進生活[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07).
[2]李曉霞.激活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方法初探[C].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 第十卷;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