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計算機應用基礎已經是當前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的一門必修課。該門課程的應用性、適用性都很強,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工作都有著很大的幫助。當前的學生雖然都有一定的計算機使用經歷,但是學生在使用計算機時往往是用于娛樂和溝通,很少使用計算機中的工作、學習軟件。因此,在高等職業技術學校開設計算機基礎實踐的課程,讓學生學習如何操作計算機,運用計算機來學習、工作,處理問題,以提高學生的計算機使用能力,在走上工作崗位之后能夠熟練運用計算機來完成工作。
【關鍵詞】高等職業 技術教育 計算機應用 實踐
【中圖分類號】TP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4-0029-02
高等職業技術學校開展計算機應用基礎實踐課程,是為了提升學生對計算機的操作能力,適應社會的信息化發展。計算機的使用在當前已經十分普遍,學生的學習中也需要運用一些辦公軟件來進行文字的編輯,圖像的處理等,因此在學校開展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不僅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也方便了學生在學校的學習。當前的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在開展計算機應用基礎實踐課程時,因為學生水平的差異等因素,影響著實踐效果,因此學校要以提升學生能力為向導,采取相關的策略,提升計算機實踐課程效果。
一、高等職業技術學校計算機實踐課程開展現狀
(一)學生操作水平存在較大差異
高等職業技術學校開展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針對大一的學生進行的,但是由于學生的家庭背景以及所處地區不同,在中學的教育階段接觸計算機的程度并不相同,所以在課程的開展中面臨著較大的困難。
(二)教學方法落后
當前的計算機應用教學中,教師普遍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通常以理論教學為主,實踐課程的安排相對比較少。單純的理論教學不僅無法激起學生的興趣,同時也不利于學生實踐水平的提升,這種教學模式遠遠落后于時代的發展。
(三)缺少教學目標
在高等職業技術學校計算機應用教學中,學校并沒有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教中學目標能讓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更加有針對性,方便對學生進行系統化的教學。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導致教師的教學過程安排比較混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無法理解教師所教的內容,影響計算機應用課程的教學效果。
(四)案例適用性不強
教師在教學中采用的案例基本都是課本上的案例,卻不是生活中真實的案例,這些案例在生活中的適用性并不強,甚至一些教師自行設置的案例并不符合實際情況,對學生的學習不僅沒有幫助,還會給學生帶來負面的影響,誤導學生,等到學生在生活中真實應用到這部分知識時,卻無法按照課堂的教學內容進行操作,影響學生的實踐應用。
(五)考核過于形式化
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對于計算機應用課程的考核并不重視,考核的內容過于形式化,教師設置的考核內容只是對一些知識進行簡單地測驗,卻沒有對具體的應用操作進行考核,考核對于學生的實際能力達不到測試效果,并不能真正檢驗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實際操作能力。
二、高等職業技術學校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內容缺乏創新
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內容的設置缺乏創新,計算機課程應該是以當前的市場需求為目標進行制定,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企業對人才的技能需求也在發生著變化,但是學校設置的教學內容卻沒有根據企業需求的變化進行創新,教學內容過于陳舊。
(二)教師占據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在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的計算機應用教學中,一般都是教師單方面的向學生講授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師生之間缺乏有效的互動,教師代替學生占據了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學生通常都是按照教師的安排進行學習,沒有自主思考的空間,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不到發揮,這樣的教學模式影響了學生的自我學習以及自身學習水平的提高。
(三)課程安排不合理
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的計算機課程安排相對比較少,一般一周只有一節課程,實踐課程的安排更少,因而教師不能詳細的向學生講解課程內容,只能將課程內容進行壓縮,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并不能完全掌握課程內容,加之,兩節課之間間隔的時間比較長,導致學生在下節課開始的時候就會將上節課的內容遺忘。
三、以能力為導向的計算機應用基礎實踐策略
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在畢業之后面臨的是就業,因此學生開展計算機用用基礎課程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以便于在生活中進行應用,以及將來就業之后運用計算機解決工作中的實踐問題,因此學校的課程安排以及內容設置都要以促進學生能力提升為目的,具體策略如下:
(一)構建完善教學體系
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在開展計算機課程時要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學校應該針對現代企業做一些市場調查,了解當前企業對于員工在計算機應用方面的要求,最常使用的軟件等,根據企業的需求合理安排課程內容。同時要對學生的計算機水平有一定的了解,例如學校可以在新生入學之后安排計算機測試,了解不同學生的計算機水平,然后按照學生的水平進行班級的劃分,方便教師進行課程的安排。
(二)豐富教學形式
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例如可以讓學生提出在其他課程學習中計算機應用的困難,然后教師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幫助學生結局現實中的問題。也可以采用“任務驅動法”,向學生布置一些任務,讓學生合作完成,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實踐技能的提升,也能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和互相學習。
(三)增加實踐課程
學校要適當增加計算機課程的安排,特別是實踐課程,讓學生有更多的上機機會,可以在機房親自操作計算機,課余時間也可以將機房向學生開放,鼓勵學生在課下進行自主學習。另外也可以與學校周邊的企業合作,讓學生獲得到企業中實踐的機會,了解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方向,從而促進學生有目標、有方向的學習。學校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考核也要從實踐入手,盡量減少理論知識的考核,而是將現實中的應用問題交給學生完成,來測試學生的水平。
四、結束語
在信息時代的今天,計算機已經和外語一樣成為人們求職的必備技能之一。高職院校自然順應時代需求,全部開設了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在這種形勢下,計算機應用課程質量的高低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起著直接影響,與學生畢業后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密切相關。
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對學生的計算機教學應該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學校應該根據當前的市場需求制定明確、合理的教學目標,教師在教學中也應該采用多種教學形式,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另外也要加強實踐課程的安排,鼓勵學生多上機體驗,鍛煉自己的實踐操作能力,促進自身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崔維響,宮小飛,王磊.基于“行動導向”的高職院?!队嬎銠C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研究[J].科技信息,2012,(21):143-144+183.
[2]凌艷.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教學研究與實踐[J].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3):50-52.
[3]廖克順.以應用能力為導向的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實踐[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114-116.
作者簡介:
周錚(1983-),女,漢族,講師,從事計算機應用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