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月
摘要: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開展,學校開始意識到尊重學生人格的重要性,為有效激發學生各方面的潛能,小學教育教學中開始逐漸實行差異教學。小學語文是小學生的必修學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采用差異教學的方式,能有效培養小學生的學習習慣,養成良好的性格,但其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簡要分析了小學語文差異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指出了有效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差異教學
隨著新課改的進行,學校越來越重視對學生潛能的開發和個性的發展,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并具有鮮明的個性,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對其進行區別對待,根據實際教學需求,采用差異化教學的方式進行語文教學。小學語文差異教學能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個性,但是目前小學語文差異教學中仍存在一定的問題,本文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針對性的解決策略。
一、小學語文差異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雖然有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已經認識到差異教學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還是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如果沒有及時對其采取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就會導致小學語文教學效果低下,小學語文差異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具體如下:
1.教師的語文理論基礎薄弱。
眾所周知,教師在小學語文授課模式的基礎都是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獲得的,因此,常常會出現小學語文教育理論基礎薄弱的情況,尤其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差異教學,這種教學方式比較特別,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接觸的較少,很多教師在差異教學中沒有明確教學目標,這就導致教學時間大量浪費,切教學效果低下。
2.班級人數對語文教學的限制。
要想提高小學語文差異教學的效果,教師應該以身作則,充分了解班級中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思想情況和家庭情況,教師往往是通過調查和訪談來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的,但是班級中的學生人數較多,教師無法對全班學生進行分類,往往只能通過考試成績來判定學生的差異性,沒有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導致學生學習小學語文知識的潛力無法被激發出來。
3.教師對語文學科的理解欠缺。
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教師應該將學生作為學習小學語文和發展自身個性的主體,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必須重視對學生個體差異和不同學習需求的了解,但是很多小學語文教師沒有充分意識到這一點,他們在教學中往往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過分強調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主導地位,這就導致教師在課堂上和學生缺乏交流,對語文學科的理解欠缺,學生在學習中往往會感到拘謹。
二、完善小學語文差異教學的有效對策
1.加強小學語文教師的理論學習。
在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下,很多教師在短時間內無法適應新的教學理念,這就導致小學語文教學面臨著重要的困難。由于學生的生活環境各不相同,他們都有自己的個性,也可以說學生之間具有個性差異,教師必須注意到學生之間的這些差異,將差異教學運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但目前我國很多一線小學語文教師的起始學歷不高,工作后又鮮有機會繼續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雖然實際教學經驗的積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拓展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但是教學理論上的匱乏卻是始終存在的一個短板。因此,學校和相關機構應該適時組織小學語文教師開展繼續教學,加強教師對于創新教學理論的學習和掌握。尤其是對于心理學、行為學、多元智能理論、掌握學習理論、人本主義教育思想等方面理論知識的學習,以便教師能夠更加敏銳和深入地發掘學生的個性化特點和需求,促進差異教學的有效實施。學校還要加強對小學語文知識的培訓,使其更好的學習小學語文理論知識,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合理運用差異教學的理念,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課堂教學效率。
2.采用分組式教學消除班級人數對教學的限制。
在差異教學中采用分組教學是十分必要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細致觀察學生之間的差異,找出學習問題類似的學生,采用分組教學的方式進行小學語文教學,這樣才能有效縮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時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是十分必要的,這也是小學語文差異教學的核心內容,教師要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和學習心理的不同,制定出合理的教學目標,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以此促進小組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并根據學生學習能力和成績的改變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確保差異教學能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順利開展。實施教學分組是促進差異教學方法有效實施的基本手段之一。根據當前一段時間內我國小學教學班級人數普遍較多的實際情況,可以嘗試進行較為靈活的彈性分組策略,也就是說在語文差異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特定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學習方式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這種分組有別于傳統的學生分組,并不是永久性的,也不是以單個學生為基本分組單位,可以根據教學和學生的需要隨時改變學生分組,并可根據學習任務和自己的實際需要自己選擇組員。
3.教師要及時進行教學反思。
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往往會遇到一些難題,這就需要教師及時進行教學反思,這樣才能幫助教師歸納總結小學語文教學經驗,整合出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結束后,應該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及時反思和矯正,不斷豐富并完善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行為,加強教師對小學語文學科的理解,不斷提高自身的差異教學水平,并在長期的小學語文教學時間中不斷總結經驗,對小學語文教學進行優化,尋找最佳的小學語文教學方式。
總結:
小學生的心智尚不成熟,他們的性格還處于發展的階段,并且其學習習慣會受到外界環境的干擾,教師在此過程中不僅要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還要重視對學生性格的培養,教師應該對語文教材進行細致的研究,因材施教,讓學生充分認識自己,并在極大限速上發揮出小學語文差異教學的優勢,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肖菁敏.試論小學語文差異教學的現狀與實施策略[J].教育現代化.2016(31).
[2]朱海娟.借兒童繪本 叩數學之門——淺談低年級數學課堂差異教學[J].華夏教師.2016(09).
[3]趙瑩華.差異教學模式,讓每一位學生盡情綻放——以《習作我喜歡的美食》教學為例[J].求知導刊.2015(08).
[4]李冬梅.淺論語文差異教學問題及對策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