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野
摘要:21世紀信息技術高度發達,在中專體育教學過程中,傳統的體育學習方式讓學生對于為何學以及如何學缺乏了解,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專學生的積極性,而過多地考慮動作技術的細節,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的自我創造能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為此,我們將拋錨式教學引入到我校體育教學的課程中。
關鍵詞:拋錨式教學模式;體育教學;中專生
現階段,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在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過程中,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束縛了學生的思維。拋錨式教學模式的實施是目前體育改革發展的需要,學生在完整、真實的問題背景中,產生學習需要,成員間的互動,交流,親身體驗從識別目標到提出問題,達到目標的全過程.拋錨式教學模式主要就是學生到真實的情境中感受,體驗,而不是聆聽別人的介紹和講解簡單的說,教學中學生面臨真實事件或問題就作為錨,確定這些問題和事件比喻為“拋錨”問題確定了,學習內容被錨定一樣被確定。
拋錨式教學模式是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觀,新的體育課程改革注重學生個性發展和學習興趣培養的素質教育,本人查閱大量文獻,將“拋錨式教學模式”應用于體育教學中,進行教學嘗試,在繼承傳統教學模式優點基礎上,以解決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之處。拋錨式教學模式的特征、優勢與挑戰,有利于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通過教學中的考察,認為拋錨式教學模式的設計原則和教學環節具有可行性,并且有必要引入中專體育教學的課堂中。
一、拋錨式教學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新課程強調,現代教育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不僅擁有健壯的體魄,重要的是掌握鍛煉的方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進行全面的素質教育。新課程目標,以學生為發展中心,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材施教,把學生的全面發展放于核心位置。隨著當今時代的發展,傳統教學模式已跟不上教學改革的步伐。拋錨式教學以創設問題情境,提出和解決問題為主要教學方法。為了更好的改進課堂教學方法,依據新課改的要求,認為有必要將拋錨式教學模式引入體育教學中。
二、拋錨式教學的挑戰
(1)學生的挑戰,成為獨立的思考者,具備一定的觀察力,團隊合作中最大限度的發揮。(2)教師的挑戰,從信息的傳遞者變為學生學習伙伴,把握教學尺度,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指導。(3)課程設計的挑戰,課程計劃不再是一成不變,隨著教學活動而發生變化,具有彈性。(4)教學評價的挑戰,注重于過程評價,對每一個設計環節,做出相應的評價。(5)開發教材的挑戰,根據“錨”提出類似問題,開發拓展性問題。
堂氣氛下,可以有效的完成技術動作,完成教學任務,所以把拋錨式教學模式引入體育課教學中是必要的。
三、拋錨式教學對學生學習動機的影響
傳統教學模式注重技術的學習,強調發展身體素質,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習動機,個人能力的發展。拋錨式教學,學生比較喜歡教師的上課方法,喜歡技術課的學習,教師創設問題情境,學生積極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開動腦筋,每個小組成員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增進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為學生提供一個團結,互相學習的空間,在一個團隊中增強自信心,此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興趣,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學習動機。
四、拋錨式教學模式對自主學習能力的影響
拋錨式教學,教師注重與學生的交流,享受團體合作的樂趣,讓學生承擔學習任務,通過討論分析小組成員共同完成,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創造能力,充分發揮學習的潛能。課上的教學視頻以及書籍了解有關知識,較難的技術環節課后同學們討論,交流,拋錨式教學模式對學生自主學習有顯著影響。
與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相比較,拋錨式教學模式是幫助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通過解決問題學習運動技術,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通過小組間的合作學習,創設出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技能的環境,為學生提供一個發展的空間,提高創新能力,著重關注學生提出問題的重要性,并為他們提供幫助,使學生更容易掌握技術動作。在這樣的一個學習環境下,學習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習主動地構建知識以及動作技能的過程,這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與實踐能力。
五、拋錨式教學的作用
1、拋錨式教學模式否定了啟發式的“教師中心論”,充分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教學活動的主體。在啟發式中,教師的講授是課堂教學的中心和靈魂,教師“啟”是學生“發”的前提和條件,“發”是“啟”的目的和結果,學生只能在教師啟發之下得到相對于注入式而言的參與性,這是在“教師中心論”的框架內進行進行教學。拋錨式強調“教學過程是學生特殊條件下的認識與實踐的身心發展過程”,學生是認識和實踐的主體,學生起主導作用,教師則是學生自學(即自主學習)的特殊優越條件──起指導作用,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輔佐者。拋錨式教學模式真正使學生處在主體地位,又正確體現了教師的指導作用。
2、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性和探究心理,教學中實驗組的學生先通過動作影像和比賽實況錄像等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提高學習興趣,從而引起學生的學習動力和探究心理,然后要求他們根據教師提供的資料和書本知識,自己模仿自己練習、自我探究,最后教師精講示范,突出技術的重難點,從而使教學效果更為明顯。
3、可以發展學生的設疑、解疑和自學自練的能力,包括掌握重點和把握教學的難點,在實驗組的技術教學中,學生在發現問題后,自己通過網絡或閱覽室查閱有關練習的資料,根據提供的信息自學、自練時間長了,積累的練習方法多了,練習的針對性科學化,自然動作掌握的速度也就快了。另外,學生在探究時,可以多維度的學習,如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很多教師不可預見的問題,教師在教學中未發現的情況學生在學習中卻碰到,通過教師精講,學生自學,演練,改變了以前教師教學生的模式,形成了師生互動學習的新課堂學習氛圍,這樣人人學中求導,主體和客體相互促進,主觀和客觀辯證促進,從而主動發展、創新獲取積極價值和效益,使學習效果事半功倍。
4、可以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和慎重自律,自我挑戰的意識,運動本身就是一項技術,戰術與心理并重的競技性的項目,在當今體育運動飛速發展的時期,成績的好壞完全取決于自身,它沒有與對手之間的身體接觸和直接對抗,這就對球手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壓力,體育運動是一項對心理素質提高的運動。它要求學生具備積極,謙虛和坦誠的心理狀況,排除雜念,向自己挑戰,并挑戰自己。
5、可以把教師從低水平重復課本的繁瑣勞動解放出來,只在學生必須由教師引導和把關的關鍵時刻,再充分顯示教師把握全局,不容取代的重大作用,盡可能減輕學生的繁瑣作用負擔,使學生獨立獲知,勇于嘗試并在識別正誤的過程中增長才干,而不受任課教師個人的認識高度,智能水平及備課設置的框框限制,學生在學習過程的某一階段就有可能無師自通,甚至提出與教師不同的見解,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六、結論與建議
1、結論。通過實驗可以證明,在體育教學中實施拋錨式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均有利于學生身體素質的發展,拋錨式教學模式和傳統教學模式均有利于學生技術成績的提高,但是兩者相比,拋錨式教學模式要優于傳統教學模式,兩者在效果上存在差異。拋錨式教學模式更側重于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合作學習、自助探究能力的培養,通過學生們之間以及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以及積極性,在教學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符合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滲透拋錨式教學模式對傳統教學模式改革的一次嘗試,拋錨式教學模式的運用不能片面的否定傳統教學模式,拋錨式教學模式是在傳統的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應用起來的,它是傳統教學模式的創新及發展,是為提高教學效果而采取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而不是唯一的途徑。
2、建議。拋錨式教學必須使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積極能動性作用有機結合,教者,管理者用拋錨式學在導前,學會因材施教,因勢利導。教師的“教”由主講轉向指導,提供示范,支持,在學生迫切需要點撥的節骨眼上加以指點,在學生力不勝任時作出示范,提示解題的思路與方法。同時要敏感的發現自己備課的不足或獲得的新感受,來自學生的啟發,這樣教學相長,不斷達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拋錨式教學過程中需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需要等因素,為他們提供發揮其才能和智慧的機會和條件,時間和空間,并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學生。拋錨式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加強調授,要恰當處理好橫向與縱向,宏觀與微觀,構建出合理的系統結構原則,獲得整體效率。
參考文獻
[1] 劉學浩.拋錨式教學是各級各類各科教學的創新方式——教育家辦學理論與實踐探索[J].哈爾濱師范大學.
[2] 陳桂芳.建構主義的拋錨式教學策略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理論與研究。2005.06:52-53 .
[3] 高文.教學模式論[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2:12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