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紅
摘要:當前,影視資源在教學當中已經成為了重要的多媒體資源,而如何實現小學語文教學和影視資源的有效整合則是未來語文教學的發展趨勢。本文在對影視資源對小學語文教學作用分析的基礎上,對應用中所存在的不足進行了分析,最后給出了有效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影視資源;整合;課堂教學
對于小學生來說,影視資源是一種知識的載體,孩子們所學習到的東西有些是通過電視電影當中的視頻信息獲取的,教育教學工作正是看到了影視資源兼具圖像、聲音和色彩而逐漸的對其進行運用,使其成為當前有效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輔助手段。
一、影視資源對小學語文教學作用分析
新課標強調課程資源的有效開發及利用,而這里的課程資源既包括課內的也包括課外的,例如教學掛圖、演講會、電視、電影等都能夠成為課程資源,所以從這點上來看,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影視資源的有效開發及利用和當前的新課程理念是非常契合的。
1.能全面提高小學生語文素養。
學生通過影視資源通過畫面、字母及聲音等獲得言語知識,提升學生聽說寫讀的技能,從而幫助學生獲得知識、形成情感,同時還能讓學生認識語文學習資源就在我們的身邊,從而讓學生學會用現代的科技去進行學習資源的搜集,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2.利于促進語文包容性的形成。
語文課程應該增強包容性、利用語文教學促進多元文化發展,所以教師在新課程理念下應該進行課程創造性的設計和實施,因此將影視資源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是符合提高語文教學包容性的要求的。
3.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
小學語文教學是為了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那么影視資源的應用正是增強學生技能的一種創新性的學習,而這種創新正也是學生個性發展的基礎和根本。
二、影視資源與小學語文教學整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對影視資源素材關注度不夠。
受到新課標的影響,當前,大部分教師還是比較喜歡在課堂上應用影視資源的,并且喜歡將其作為教學輔助的手段,但是教師對影視資源的關注度卻不夠,很大一部分教師一般都非要等到上課的時候需要制作課件才會去網絡上搜集相應的影視資源或者是從別的教師那里拷貝,這就使得影視資源的搜集沒有積累過程,很多素材和教學及學生的發展是不相適應的。
2.教學環節中和影視資源整合存在的問題。
預習新課環節雖然不屬于新知講授的環節,但是其卻是教學環節的課前延伸,對于小學語文教學起到的影響和效果是非常大的。預習新課的時間遠遠比新知講授的時間長,所以教師應該把這些時間充分的利用起來,利用影視資源讓學生了解教學背景、熟悉教學內容。新課導入階段是教師喜歡整合影視資源的關鍵環節,但是卻存在著應試資源提取過舊、教師所設置的懸念不夠充分等問題。而在知識教學環節,教師對關于歷史人物、社會資訊、地理及人文等方面的影視資源應用不足。對于學生技能方面的教學培養,很多的教師利用影視資源進行學生綜合實踐能力、說話技能等的培養是嚴重不足的,這也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與影視資源整合最大的短板。
三、提高影視資源與小學語文教學整合的措施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整合課程教學資源,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是教師關心的問題。小學語文作為綜合性較強的課程,是學生學習其他科目的基礎,學好語文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語文有著極為豐富的內涵,用文字來記錄著社會的變遷、作者的情感路程等等,它本身就具有很強的藝術性,是一門生動活潑的課程。然而長期以來受教學手段的限制,部分教師的語文教學一直處于就文字來講述的枯燥局面,整個教學缺乏生機,枯燥無味,無法激起小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而使學生逐漸失去了學習興趣。影視是一門藝術,以畫面與聲音等來記錄歷史,再現真實的歷史與社會環境,以圖文聲像的形式來向學生傳達豐富的教學信息,這些都是其他教學手段所不可比擬的優點,只要我們積極地組織、開發、利用現有的影視資源,結合現代的教學設計思想,就能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效果。
1.加強預習新課階段的影視資源整合。
教師在課前播放的時候應該首先對影視資源的內容及重點等進行了解,然后找準合適的播放時間,在學生觀看的時候給予適當的點撥和講解,從而發揮出影視資源在預習新課階段最大的效用。例如在《滿江紅》學習之前,教師應該讓學生首先去觀看《岳飛傳》影視資源,這樣學生就能感受到岳飛的精忠報國、以及冤死風波亭的歷程,而學生在觀看這一影視資源過程當中的情感體驗及情緒變化是其他的藝術形式沒有辦法實現的,這就為新課的講授打下了基礎。
2.加強影視資源與教學導入的整合。
影視資源與教學導入的整合主要應該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方面從提取學生的舊知入手;另外一方面從懸念的設置入手。例如教師在講授人教版教學內容《白鵝》的時候,教師首先應該將學生一年級學過的《鵝鵝鵝》這首詩提取出來,然后可以播放白鵝的視頻,讓學生通過舊知和視頻獲得對白鵝的基礎認知,從而引出所要講授的《白鵝》。導入階段的懸念設置主要是為了引起學生的強烈學習欲望,激發學習的好奇心,那么教師也可以通過影視資源來有效的設置懸念。例如在學習《丑小鴨》的導入環節,教師可以播放電影《丑小鴨》的預告片,并拋出這樣的問題:“電影當中的丑小鴨就是故事的主人公,從剛才的電影當中我們都了解到了什么?”學生會回答:丑小鴨小的時候非常的丑,總是被人欺負,后來就離家出走了。然后教師繼續提問:“那么離家出走的丑小鴨最后將會有怎樣的命運呢?讓我們一起學習今天的課文《丑小鴨》?!边@樣就通過影視資源很好的設置了懸念,讓學生有了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3.加強新知講授環節與影視資源的整合。
例如在《富饒的西沙群島》的講授中,課文當中有一部分是進行魚群游動的描寫,雖然描寫的較為生動,但是學生卻很難體會,那么教師則可以播放課文當中相關魚類的影視資源,讓學生通過影視資源去欣賞魚類的形狀,這樣學生的感官、聽覺就被充分的調動了起來,從而實現了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跨越及過渡。
總結: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資源整合中主要存在著教師的不重視、影視資源各個教學環節的整合問題,而要想解決這些問題,筆者認為應該從新課預習階段、教學導入、新知講授環節來加強整合,只要我們積極地組織、開發、利用現有的影視資源,結合現代的教學設計思想,就能提高語文教學效果,并發揮語文課程多方面的教學作用,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參考文獻:
[1]曾群少.電影資源在作文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2:24-26.
[2]楊娟娟.淺談影視資源的特點及其在語文教學中應用的意義[J].吉林教育,2009(13):39.
[3]鐘啟泉,張華主編.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