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晨君
摘要:大學生消費行為存在一定的偏差,影響了大學生的健康發展。本文基于大學生消費行為提出思考,加強消費教育,開設消費課程,拓展教育渠道,培育大學生理性消費觀;加強思想引領,將消費教育與思想教育融合,營造理性、健康消費氛圍,培育大學生高尚價值觀;結合實踐活動,開展勤儉節約、勞動實踐活動,促進大學生自主化教育等。
關鍵詞大學生;消費行為;引導
中圖分類號:F063.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6-000020-01
大學生是一支龐大的消費群體,他們與其他消費群體相比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大學生實際消費需求與經濟獨立性之間存在著矛盾性,消費需求強烈,經濟上卻缺乏獨立能力,大學生日常消費主要依賴家庭支出,成為家庭支出中的一筆重要開支。因此,對大學生消費行為進行研究與引導具有重要意義,這不僅有助于緩解大學生家庭支出,也有助于大學生形成科學的消費觀,促進大學生可持續發展。
一、大學生消費行為分析
(一)消費缺乏自主意識,攀比消費現象嚴重
大學生在實際消費中尚沒有形成自主消費意識,突出地表現在消費過程中跟風消費現象突出,不少大學生消費并不是根據自身的實際需要,而是受外界環境或者身邊其他消費群體影響,盲目地消防他人,消費存在攀比現象,在消費中很大程度上受虛榮心支配。這種攀比消費現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不健康的消費環境,亟待培育大學生自主消費意識。
(二)消費脫離經濟實際,超前消費現象突出
每個家庭的經濟狀況是不同的,這就需要大學生根據自身家庭實際經濟能力進行消費。然而在大學生實際消費中,不少大學生消費遠遠超出家庭經濟實際,超前消費現象突出。不少大學生盲目跟風,或者借助消費來表現個性,刷卡成癮,網購成癖。大學生利用信用卡超前透支,部分大學生由于家庭積極經濟較差,形成了惡意透支現象,尤其是網絡金融的發展,使極少部分大學生陷入負債危機,影響了大學生學業與未來信譽度。
(三)消費與理財相脫離,缺乏科學消費計劃
消費與理財是關系密切的兩個概念,目前不少大學生只懂得消費,不懂得理財,消費與理財嚴重脫離,直接導致了大學生消費科學性與計劃性。不少大學生消費隨意現象嚴重,往往是一個月的消費支出在月初就消費殆盡,幾乎沒有大學生養成消費記賬的習慣,尤其是信用卡消費時代的到來與消費透支金融渠道越來越寬廣,大學生“前衛消費”現象愈演愈烈,迫切需要對大學生進行消費教育,強化大學生理財意識。
(四)消費進入多元時代,理性消費危機頻現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大學生消費進入多元時代,主要表現在消費結構的多元化與消費渠道的多元化。從消費結構來看,大學生日常消費除了衣、食、住、行等消費支出外,用于人際交往、戀愛、美容與奢侈品消費等成為大學生一筆重要消費支出;從消費渠道來看,大學生消費除了實體店消費外,網絡消費成為一個主要渠道,不少大學生成為“宅一族”,消費也從實體消費進入網絡消費時代。
二、大學生消費行為引導
(一)加強消費教育,培育理性消費觀
教育是引導大學生進行理性消費、科學消費的重要途徑,高校要發揮在大學生消費者教育中的引領作用,開設消費課程,構建起立體化消費教育體系。
1.開設消費課程
大學要根據大學生消費需求,開設消費課程,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消費教育。首先,大學要將消費作為高校公共課之一,算入學分,通過外在強制性手段培育大學生理性消費觀;其次,高校要根據消費教育需要,聘請專家開設講座,提升大學生對消費的科學認識,幫助大學生樹立理性消費觀。
2.拓展教育渠道
高校要進一步拓展消費渠道,充分發揮網絡平臺、微媒體與家庭等教育渠道教育功效。高校通過網絡平臺,將消費教育作為網絡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發揮微媒體優勢,將大學生零碎的時間利用起來,并推動大學生基于微媒體的消費學習互動;最后要獲得家庭支持,形成家校合作機制,構建立體化消費教育渠道。
(二)加強思想引領,培育高尚價值觀
1.消費教育與思想教育融合
消費教育究其根本屬于思想意識領域范疇,因此大學生消費教育要與思想教育融合起來。高校要基于思想教育與消費教育整合的視角,將消費教育與大學生思想教育有機融合起來,尋找兩者有機融合的“融合點”,將大學生消費教育上升到思想教育的高度,幫助大學生認識到消費觀與世界觀、價值觀之間的關系,以防大學生在非理性消費中迷失自我。
2.營造健康、理性消費氛圍
思想教育要對消費教育發揮引領作用,必須要重視營造健康的、理性的消費氛圍。高校要將理性消費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中,無論是環境建設,還是學校文化建設,都要將消費作為一個重要內涵,使消費教育成為校園文化、校園環境建設的重點之一,要充分利用各種渠道在全校營造健康、理性消費的氛圍。
(三)結合實踐活動,促進自主化教育
1.開展節約消費實踐活動
實踐是強化大學生消費認知的重要途徑,高校要在全校范圍內開展勤儉節約、理性消費實踐活動。一方面,要借助傳統實踐活動優勢。高校要借助傳統實踐活動,例如演講、征文、競賽等實踐活動,在全校開展以“節約、理性”為主題的消費實踐活動,促進學生進行自主化消費教育,培養學生自主消費意識。
2.結合勞動實踐強化體驗
為了進一步強化大學生消費體驗,高校要結合勞動實踐活動,使大學生在勞動實踐中感受到勞動的艱辛,感受到父母收入來之不易;同時,高校要進一步深化校內外勤工儉學實踐活動,為大學生提供勞動實踐的機會,使大學生通過實踐獲得報酬,感受到消費的意義,減輕家庭經濟負擔,促進大學生自主進行消費教育。
總之,消費行為研究對于促進大學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高校要不斷加強實踐調查與研究,及時洞察大學生消費行為,并對大學生消費行為進行合理的引導,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理性的消費觀,促進大學生健康發展。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