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媛媛
摘 要:班級管理是學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班級管理工作是一項需要投入熱情和耐心的工 作,它既需要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教師要有發自內心的愛、淵博的學識,還要有全身心投入和奉獻的精神。班級管理中要充分貫徹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尊重、信任、理解、關心學生,創造激勵學生的機制和班級親情氛圍。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不僅有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給學生一個舒適的學習環境,更可以讓教師在一個輕松和諧的工作環境中處理班級事務,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班級管理;班主任;和諧;人性化
在學校學生工作的各項管理中,班級管理至關重要。在班級管理中要充分貫徹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尊重、信任、理解、關心學生,創造激勵學生的機制和班級親情氛圍。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認為,師生之間應該確立朋友一樣的和諧關系。班級親情化管理模式,既有利于增強班級的向心力、凝聚力、感染力,又有利于創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一、關注學生需要、進行和諧的師生情感溝通是基礎
愛是教育工作的前提、基礎、源泉。只有教師了解學生、熱愛學生,才能關注學生的需要,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愛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主要在“尊重、關懷、理解”六個字上。尊重學生,最主要的是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懷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催化劑;理解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橋梁。只有在愛的氛圍里,在信任和理解中,學生才會盡可能地釋放出所有的潛能,發展其天賦與個性,具備自主的意識與能力,從而自我教育、自我踐行、自我評價,全面健康地發展。
二、嘗試學生自主管理
培養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不僅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發展,更重要的是自始至終要相信學生能自主管理。通常,在班主任管理班級一年后,就會對學生情況有了較多的了解。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可以嘗試改變以往絕對主導班級管理的模式,而將班級管理的主動權交由學生民主選舉產生的、熱愛班級管理工作且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班長和其他班委,鼓勵班干部或學生自主參與班級管理。讓學生放手大膽地管理,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在這一過程中,我們要不斷地實施引導、示范,讓學生先模仿后自主。這對于培養學生的管理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品質和獨立性以及建立民主的師生關系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構建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讓學生在的環境中生活學習
班主任應該努力營造寬松和諧的環境,使學生在和諧溫馨的氛圍中得到全面發展。和諧的環境,包括具有人性化的學習環境,比如不同季節教室布置上色彩的和諧搭配、黑板功能分區的合理化、桌椅的整齊排列等等,這其中蘊含著對學生生活的一種美育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情緒、積極的情感對學生的發展有積極的作用。其次,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也包括建立平等、民主、寬松、和諧的師生關系。班主任真正地尊重、理解、關心、支持、賞識每一個學生,使他們自覺接受教育,才能消除他們心靈上的自卑感,從而使師生之間溝通、交流的機會增多,形成凝聚力。老師和學生之間只有建立在互相溝通、互相交流的基礎上,才能夠形成一種和諧的關系,使班級健康穩步發展。
我們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只有合理地采取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樹立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意識,注重因材施教,才能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讓學生的身心得到真正的發展。
四、用心傾聽是基石
有這樣一個片段:教師問學生雪融化了變成了什么,學生回答雪融化了變成了春天,教師批閱為錯誤并指出標準答案是雪融化變為水。這個教學片段不僅體現出了長期以來形成的傳統的“教師中心主義”的師生關系,還體現出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重視傾聽學生的內心世界。在“雪融化了變成了什么”這一問題之下,學生的回答“雪融化了變成了春天”是一個創造性的、有新意的答案。在此答案之下,隱藏著的是學生獨特的理解與思維方式,而這正是創新能力的必備條件。然而,在傳統的師生關系中,教師簡單地以自己的看法和課本現有的知識直接授予學生,對學生的思維活動給予約束,“格式化”了學生的觀點,而沒有傾聽學生的內心世界。
如果教師在自己的課堂中照本宣科,不學會傾聽,那他就會處在“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情景之中,看不見學生的真實情況。教師要與學生平等交流、對話,在每一次對話中都能夠學會傾聽不同層次、不同思維模式學生的想法,這樣就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不是一味地灌輸。一味地灌輸,注定教師職業定位就是“教書匠”,而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幫助者,退居“臺下”,向一個真正的“教育者”發展。
我是個喜歡安靜的人,但我很害怕特別安靜的課堂。每次提問,看到學生們靜靜地望著我,我都很擔心。學生們的“安靜”,使我看不到問題之下隱藏的東西。作為教師,當然希望學生因為“懂”而不存在問題,但更希望學生能夠因為“懂”而提出更深層次的問題,這樣,教師才愿意去相信學生們已經完全掌握了這個知識點。平時上課的時候,對待學生安靜的表現,我會首先在心里對自己批評一番。一定是我沒有營造好課堂的氣氛,學生們在我的課堂中沒有安全感,以至于他們不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我會在自問自答的同時引導學生產生問題,以此來傾聽學生的聲音。如果學生仍然回答有困難,我就會請一兩位同學,讓他們告訴我問題的難點在哪里?為什么回答有困難?以此來發現自己設置問題的不足。現在快一年過去了,我的提問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同時,也因為我愿意傾聽他們的聲音,愿意坦誠地與他們進行溝通,師生關系有了很大改善。
教育活動就是師生的交往活動,在這種交往活動中,用心傾聽才會有更好的效果。所以,教師應當把課堂看作一個交往的場所而不是一個演講的場所;要把學生看作自主、獨立、能動的,有著豐富感情和思維活力的個體;要把教學活動看作是朋友交往中,傾聽對方內心感受,拉近心與心距離的溝通交流。
班主任工作是既平凡又繁瑣的工作,班級管理苦中有樂。“同一片天空,不一樣的美麗。”班級管理很難有一個固定的模式,但只要我們班主任講究方法,堅持以學生為本,堅持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學生就會從內心真正喜歡上他們的第二個大家庭——班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