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如霞
摘 要:分層教學是一種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教學模式,其核心是面向全體學生,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學生“最近的發展區”,實行分層推進教學,從而做到“因材施教,分層提高,讓尖子冒出來,叫后進生不落伍,達到班級整體優化”,在課堂中實施分層教學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認知需求,促進學生的能力提高和發展,從而提高數學有效教學水平。關鍵詞:分層教學;初中數學;實施
初中數學是初中階段的一門重要基礎學科,也是學校教育教學的重點工作之一。每個學生的接受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如果教師采取“一刀切”的方法,那么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慢慢會失去學習興趣,甚至厭惡學習數學,數學成績就越來越差,同時學習能力強的學生的優勢也無法得到發揮。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有所收獲,就成了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
一、實施分層教學的重要性
分層教學能夠使全體學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在具體的實施策略上主要有綜合交替運用班級、分組和個別教學等形式,在教學效果上能夠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獲得正面的體驗。分層教學充分體現了兼顧全體、分層優化、全體參與的思想,不僅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大幅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分層教學起點低,能全面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學習的競爭性,淡化教學中的形式主義,注重學生學習的實際,具有保尖、促中、補差的作用。例如我實行高效教學后,上學年數學考試和其他同類學校相比,優等生的指數比較低,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和提升學校的聲望,在對全年級的考試成績認真分析的情況下,學校決定實施分層教學模式。前200名組成A層分為四個班.配備精良的老師和輔導員對學生進行拔高和思維能力訓練。由于使用了分層教學法,在本學期考試中,學生的學習成績得到了明顯提高。
二、分層教學的理論依據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和愛好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心理反映,是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內驅力。心理學家、教育家布魯姆指出:“許多學生在學習中未能取得優異成績,主要不是學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水平能力沒有得到合理的幫助造成的。分層教學就是要最大限度的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這種學習條件和全新的學習機會。”原蘇聯心理學家科魯捷茨基對兒童的研究實驗表明他們的數學學習能力存在著差異。所以只要把成績相近的學生分在一個層內,把教學目標分層化解于教學內容的安排,作業練習的布置,思想情感的教育和學習方法的指導之中,學生們將在原有的程度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三、如何在數學課堂中實施分層教學
1.課前做好分層準備
在教學之前就應該做好分層準備這個分層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分層,另一方面就是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內容分層其實是在對學生進行分層的基礎上,對學生的知識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有一個基本了解,從而設計出合理的分層教學方法。教師可以憑自己對學生的理解,根據他們的學習成績和能力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為每個層次設立不同的教學目標,難度不等。
2.學生層次化
教學是不是具有有效性,是不是完成了預期的目標,關鍵在于是不是成功的調動了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是不是每一個學生都從中獲得了知識、經驗。而初中數學教師在開展分層教學的過程中,最為關鍵的就是先劃分好學生的層次,這樣才能夠更進一步的實施具體的分層教學,也才能夠最大限度的保證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獲得了提高。具體分層措施包括了以下幾點:第一,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來實施分層,比如說較為活躍的為一層,積極性一般,但是能主動參與教學的為一層,而對學習沒有太大興趣的為一層;第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思維狀況實施分層,比如說具有高思維能力,能夠快速跟上教師教學思維的為一層,思維比較緩慢,但勉強能跟上教師的為一層,而思維非常緩慢,需要教師點撥才能夠理解的為一層;第三,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來實施分層,比如說成績拔尖的為一層,層級中等的為一層,成績較差的為一層。
3、教學內容分層,強化重點知識掌握
以教學大綱為目標,課堂內容教學以課本為主體,以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為教學的著力點。教學內容面向全體學生,努力做到中等生學會,后進生基本學會。如在講解“一元二次方程舊寸,在自學指導環節可以按照以下學習流程進行:①自學課本中一元一次方程的內容;②通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根)的定義學習,能夠驗證給出的數據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③由方程5x-6=2x有一個根,掌握一元一次方程有一個解,和其他的方程不同;④由方程5x-6=2x一個根,理解方程解在實際問題中的意義。通過分層教學,不同層次的學生互相探討交流,達到了“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的目的。
4.采取激勵機制,實施分層評價
分層評價是實施分層教學的保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平時作業、考試閱卷、回答問題等方面應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尤其對學困層學生應多采用表揚評價,尋找他們的閃光點,及時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對中等層學生采用激勵性評價,要看到他們的成績,也要看到他們的不足,如回答得不完整、不準確等,此時應及時激勵,如他們一旦能答出邏輯性較強的問題時,要加倍鼓勵,給他們以信心;對優等層學生采用競爭性評價,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促使他們更加嚴謹、謙虛,不斷超越自己.總之,學生通過對作業評價、課堂學習評價、測試后評價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及時調整適應自身發展的教學起點,而且有利于學生看到自身的進步和不足,保持積極進取的學習熱情。
總之,實施分層教學充分考慮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內在的需求,這種“體現自主、創設合作、引導探究、注重過程”的教學,充分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為學生創造了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大大提高了學習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2]林文權.淺談新課程標準下初中數學分層教學[J].教學研究,2007(4).
[3]孔慶郵.數學分層教學及研究性學習的探索實踐與思考[J].中學數學教學,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