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鵬宇
數學課程是一門深奧而有趣的課程,然而現階段學生厭學數學現象很嚴重。反思我們的數學教學,的確存在諸多弊端:組織形式死板,教學過程乏味,教師指手畫腳等等。因此,重審我們的教學,重組教學過程是必要的。讓學生“樂學”進而產生濃厚的興趣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關鍵詞]創造;快樂;數學課堂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數學課程本應是學校教育中內容最豐富、最有情趣的課程之一,但遺憾的是現在有不少學生感到數學乏味而難學。伴隨著知識的增加和能力發展,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逐漸衰減。于是數學成了學生的負擔,逐漸討厭數學、冷淡數學課。這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師不得不反思教學過程、研究教學策略,創造快樂數學課堂,使數學課不再枯燥下去。
1 設計導語,喚醒學生
從心理學角度看,一堂課的開始,學生普遍存在著一種對未知的渴望,這種渴望情緒既強烈又短暫,教師應抓住這一良好契機,設法點燃學生心靈的火花引起學生認知上的沖突,喚起求知欲望,變被動接受為主動索取。教學中若能運用生動活潑的、貼近學生生活的方法,通過趣味性、新穎性、好奇性、挑戰性的導入,尋求學生認知的“最近發展區”,找準教學知識的切入點,就能把學生的數學學習情緒、注意力和思維活動調控到最佳狀態,誘發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從而使學生愿意接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以便盡快進入學習的角色。
精心設計導語,在教學中能起到組織教學、激發興趣、啟迪思維的作用,同時它也能促使學生以旺盛的精力、積極的態度主動探索,實現由“要我學數學”到“我要學數學”、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從根本上減輕學數學給學生帶來的壓力和負擔,使學生能輕松愉快地學會認知數學、學會應用數學、學會創造數學。
2 營造情境,感染學生
從生理學的角度看,學習過程是不應伴隨任何心理負擔的。學生以學為樂的心理狀態,除了自身的素質外,很大程度上來源于環境的熏陶。課堂是學生智慧的發源地,是教學活動的主陣地,是教師引導學生交流、質疑、比較、判斷、選擇及分析、綜合、概括的場所,只有形成課堂熱烈和諧的氛圍,學生才能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應通過自己和藹的態度,鼓動性的語言,親切的眼光表現出對學生的期待、信任和鼓勵,就會使學生產生對老師 信任和熱愛,并會由喜歡老師進而熱愛數學學習。
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和教學方法的靈活性是引起學生興趣的直接因素,從學生實際出發分析、挖掘數學知識的有趣因素,靈活運用多種方法刺激學生的求知欲,特別是在引出知識的背景上,人為地創造一種渴求學習新知識的氣氛,就能提高教學的效率。
教學設計要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生的興趣為著眼點,鼓舞學生,使之產生學習的內驅力,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放活學生的嘴巴和大腦,鼓勵質疑問難,鼓勵獨到見解,鼓勵與眾不同,鼓勵標新立異,鼓勵超越自我。新知識讓學生發現,思想方法讓學生歸納,問題讓學生探究,合作伙伴讓學生選擇。讓他們自己動手動腦“做數學”,用觀察、模仿、實驗、猜想等手段收集資料、總結規律、發現問題、積極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自我反思、自主探究或小組討論,讓學生的各種觀點在爭論中碰撞比較,在討論中澄清。
3 創造成功,激勵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學習中獲得成功,是學生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學生都希望周圍人對自己的尊重,向往師長對自己的肯定和贊揚,成功會給學生帶來喜悅,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教師要從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基礎、認知水平和行為習慣等實際出發設計問題,以激起他們探索數學知識的興趣,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成功,使其在各自已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和發展。相反,如果學生經常地體驗過多過強的失敗,會使他們對數學學習失去信心,學習意志消沉,甚至自暴自棄,進而產生嚴重的厭學心理,喪失學習興趣。
設計進行要以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為出發點,而且要對同一學習內容要設計不同的學習方式、活動方式、讓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嘗試機會,設計適當的“困難性”題目,讓學生思考、探究、討論,不斷激發思考的興趣,挑戰自己的智力和能力,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克服困難而得到答案,品嘗到攻克難題的艱辛,感受數學的樂趣,體驗學習的成功,分享成功的愉悅,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從而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4 借助媒體,吸引學生
教師可根據教學需要充分利用多媒體的計算和圖形處理功能,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具體與抽象、直觀與邏輯等矛盾,跟蹤記錄學習過程,并對大量資料進行分析,從而揭示學習的特點和規律。如在教學函數圖像時,可編制程序在計算機屏幕上顯示由圖形經過象位、周期、振幅等動態變化得到圖像的整合過程,給學生以直觀形象。同時要適當地和一貫地讓學生使用計算機幫助理解數學概念、尋求解題方法、模擬知識形成過程。探討數學問題,獲得數學經驗。
正確理解信息技術與傳統媒體的關系,適時運用多媒體課件將數學知識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再配以教師抑揚頓挫的點撥、學生的積極參與,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在優美的情境中體驗、領會、把握數學,使信息的傳遞與接受變成一種精神享受,使學生在得到愉悅和滿足的同時學習數學知識、開發數學智力、陶冶情操,數學不再枯燥、乏味了。
總之,教師在快樂數學課堂中是主導者,學生是快樂數學課堂的主體,只要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設一種平等、友好、合作、競爭的情境、一種令學生學而不厭、流連忘返的氣氛,加上教師的精心策劃和有目的地組織、引導、開啟、鼓勵、輔助,不斷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著眼學生心靈的愉悅和滿足,學生就會“樂學”數學。
作者單位:
內蒙古察右后旗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