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采華
【摘要】寫話是培養學生習作興趣的關鍵期,也是習作能力的啟蒙階段,它為中高段的習作提供了實踐基礎。寫話教學開展得好不好,直接關系著學生今后對習作的態度和能力。一二年級沒有專門的寫話教材,也沒有單獨的寫話課,那么寫話素材、寫話教學的時間從何而來?寫話興趣從何培養?本文對此進行 了分析。
【關鍵詞】寫作;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實際上,現行教材中的每篇課文都是經典之作,可以成為學生寫話的源頭活水。如果能將課文閱讀和寫話有機結合在一起,讓他們“就地取材,言之有物”,有了那么多寫話素材和寫話技巧,學生在“吸收”和“傾吐”之間,不怕沒有精辟的論斷,不信沒有興趣的激發!
語文課標對寫話的要求是: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梢?,抓住教材,范文引路,讀寫結合,仿寫起步,為寫話教學提供了一條出路。
一、積極探索——如何有效讀寫結合,優化寫話教學
(一)“有效讀寫結合”的課堂特色
怎樣的讀寫結合才是有效的呢?首先,讀寫結合的習題創設沒有脫離課文,屬于“就地取材”。其次,它不會單獨設立寫話指導課,它的設計充滿創新意識,實行讀寫同步,在閱讀中滲透寫話的方法和技巧,然后在情境寫話中加以運用,讓學生舉一反三。再次,它重在激發興趣,關注后續發展,引導學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給予獨特體驗的機會,鼓勵在課堂外的繼續學習和自主探究,把課堂延伸到課外。當然,它也遵循寫話能力培養的規律:由易到難,由淺到深,由單項到綜合。
(二)“有效讀寫結合”的課堂教學模式
這一教學模式的結構與運行流程,首先是根據課標,確立所選文本的教學目標,圍繞目標優化學生的學習行為和教師的教學行為。教學部分分為“精挑細選”“層層遞進”“意猶未盡”三大環節;其中,“層層遞進”環節引領著“精選文本”“精導妙引”“提煉技巧”“仿寫遷移”“舉一反三”五個學習板塊。
二、身體力行——“有效讀寫結合”的具體實施
如何在具體教學中實施有效讀寫結合,實現寫話教學的優化呢?
(一)精選文本
實現目標的第一步就是精選文本。我們選擇的例文中要有比較典型的、值得學生學習并借鑒的語句表達方式或習作技巧。而這些句子、片段、布局謀篇等,是接近低段學生最近發展區的,學生容易掌握并進行模仿遷移,豐富啟迪。
(二)精導妙引
讀是寫的基礎。學生只有理解了課文,進入了情境,才能有效地調動自身的情感和語言天賦,覺得寫是表達的一種有效方式,是快樂的思想。因此,在寫之前,必須有精心的導讀過程,學生在自然中“入乎其內”,而后在思考中“出乎其外”。
(三)提煉技巧
片段練習中,最關鍵的是教師對文本寫話方法的提煉;學生對技能的學習以及在練習中的靈活運用。這些寫話方法的習得需要學生在自主化地閱讀探索中引申出來,是“潤物細無聲”的過程。
(四)精雕細琢
1.從說到寫,仿寫遷移。
說是寫的先導和基礎。仿寫,就是以所閱讀的范文為例,依照一句、一段、一篇的格式來練習寫作,以達到掌握范文立意、情節、結構、表達方式等方面的寫作技巧。由讀到寫則是一種“入格”到“出格”的過程,即遷移。通過遷移能使已學的知識、技能得到進一步的檢驗、充實與熟練。需要說明的是,讀與寫之間的遷移,不是呆板的依樣畫瓢,應該融入展開的思考和鮮活的個性。
2.抓住偶發事件即興指導寫作。
在課堂教學中,經常有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這些偶發事件,常常是寫作的好素材,老師只要因勢利導,發揮教育機智,就能指導學生寫好文章。
有一次,學生正上體育課時,學校運來了一車礦泉水,同學們爭先恐后把礦泉水搬進了辦公室,正當我準備上課時,突然一聲“報告”走進一個汗流滿面的男同學,他滿頭大汗,肩上搭著衣服,走向座位時還做了一個鬼臉,那樣子,引得同學們哄堂大笑,我也忍不住笑了起來。這個同學還沒坐好,又一聲“報告”,班上的調皮鬼進來了,他進教室時抬頭挺胸,神氣十足,還學正步走的樣子,可到座位上又“咚”的一聲,連人帶凳子都摔倒了,教室里又是一陣大笑。接著又走進一個女同學,她膽怯地喊著“報告”,聲音有些發抖,低著頭回到自己的座位……一個接一個的“報告”打斷了我的講課。我靈機一動,干脆利用這個觀察機會讓學生觀察人物的神態,把語文課改成了作文課,題目是《上課鈴響過以后》,要求寫一兩個進教室學生的不同神態,要抓住每個人的特點來寫。由于大家剛剛耳聞目睹了幾個同學的表現,記憶猶新,同學們輕松地完成了這次小練筆,有些同學還寫得相當精彩。
三、有感而發——“有效讀寫結合,優化寫話教學”的初步成效
我們看到課文的學習為寫話提供了范本,而寫話又催化了文本的理解。整個過程,從導讀到構思到寫話到修改,每一步都是具體詳盡、操作性很強的,給孩子提供了怎么寫話,怎么寫好話的指導,讓孩子不僅有興趣寫,而且知道寫什么,應該怎么寫,寫好后又該怎么修改等,寫話思路一目了然,情節層層推進,寫話步步為營。而學生學完了課文后,能夠用同樣的寫作技巧去觀察其他事物,舉一反三,實現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
學生寫話能力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細水長流——教師要細心鉆研,耐心輔導;學生要勤于練習,持之以恒。這樣,才能預見成功!
(編輯:鐘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