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曉林
【摘 要】在當代社會迅速發展的背景下,知識也呈現出日新月異的變化,只依靠教師的單一課程講授已不能滿足學生發展所需要知識量,因此,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當前的主要任務,增加學生知識的儲備量。在本文中作者將如何培養學生在初中地理課堂中的自主學習能力,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做出相關分析。
【關鍵詞】初中地理;自主學習能力;措施
教育課程改革要求,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在學習中的地位,強調學生要主動的學習,提高學習的興趣。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僅是在滿足新課程改革提出的要求,而且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進步。在下面的介紹中,我將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就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生能力提出一些建議。
一、自主學習的概念
自主學習就是指學生在沒有任何外力條件的催促,并在正確的學習方法指導下,進行的主動學習行為。簡而言之,就是學生獨立思考,主動學習的過程。
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措施
(一)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任何教育行為若想取得一定的成效,都必須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去。因此,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首要任務就是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在進行課程講授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對書本知識的講授,還要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思考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提高學習的能力和素質。在初中地理課程的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學會自主探究,獨立思考的自主學習方法。
(二)創設學生主動學習的教育情境
傳統的課程教學中,課上的時間幾乎全部都是教師在講授,學生回答、思考、討論的時間幾乎不存在,長此以往,對學生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只是一個筆記的記錄員,缺乏對知識的理解思考。因此,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應注重時間的分配教師,將課堂時間交到學生的手中,改變過去的滿堂灌的教學方法,注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學習。培養學生學會自主學習首要前提就是要培養學生學前預習的習慣。預習可以幫助學生對所學內容有一個簡單的了解,將自己有疑問的地方標記出來,有針對性的學習課堂中的內容。同時,教師還應積極的指導學生學會預習,提高預習的效果,如在預習的過程中將課程中提到的主要概念、難點清楚的標記出來;將自己不理解的地方進行重點記錄,在教師的講課過程中重點聽講,增強學習的目的性;初步了解知識的結構。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逐步提高課堂提問技巧,積極的引導學生學習學會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應始終將促進學生的發展作為主要的教育目標。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地理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的過程中,應減少對概念等淺顯知識的提問,增加對能力有相對較高要求的問題的提問,增加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思考,培養學生多角度考慮問題的思維,引導學生摒棄被動機械的學習方法。
(三)打破傳統思維定式,改進教學方法
教師進行課堂提問的過程中,應注意方式方法,重視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多角度考慮問題思維的培養,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例如,非洲人口相對密集,但土地荒漠化較為嚴重,糧食問題短缺,你可以為該地區的管理提供什么建議呢?我國西部地區生態環境脆弱,氣候條件也相對劣,就改善該地區的現狀,你有什么好的建議?
(四)學生討論交流
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分組討論的形式,使每一位學生的意見都得以表達,發揮其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如,在對人教版八年級地理教學時可以讓學生交流討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不應該節約用水,怎樣節約用水”、“自己家鄉里的土地利用情況”等問題。通過問題為導向,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科素養和能力,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
(五)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學習探究的主動性
將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入到地理學科的學習中,不斷激發學生對地理學科知識學習的興趣。將地理學科中的案例與生活實踐相聯系,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和對學科的整體駕馭能力,同時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如,提問“燕子為什么會有大規模遷徙活動”,“為什么會有四季的變化”等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
在進行“城市化問題”的講解時,可以將本縣的變遷作為教學案例,首先向同學們介紹我顯交通工具的變遷及數量的變化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然后同學們兩個課本相關知識,再結合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回答教師布置的問題,充分實現教學與生活的聯系,全面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六)開展課內課外活動
教育教學課程改革要求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提高自身的全面知識素養。因此學生學習書本知識時,應將學習的知識靈活的運用到生活的實踐中去。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應注重知識的校內校外應用,積極的開展課外學習活動,如推薦學生學習與地理學科相關的電視欄目、書目等,擴寬學生的眼界,提高學習的綜合能力和素養。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初中地理學科若想在學生的課程發展中,保持持久的活力,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揮其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根據此問題,提出了以上相關建議,希望可以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并積極的用于教學活動中,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沈湘秦,王麗云,徐雪芬,崔珊珊,等.自主課堂一積極的課堂環境的作用[J].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4,11(11):215-216.
[2]尹鴻藻,畢華林,陳立平,房文文,周文娟.學習能力培養的探索[J].山東教育出版社,2014,19(23):88-89.
[3]施良方,趙春燕,張雅琪,陳亞偉.學習論.學習心理學的理論與原理[J].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14(08):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