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開乾
【摘要】和諧的班級管理影響整個班級的工作和學習效率,它會與班級成員之間產生動態的交互關系,會潛移默化地激勵每個學生在學業和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去追求真、善、美。本文以拓展班級管理的研究視野,豐富班級管理的內容,借鑒和諧理念,對初中班級管理提出了和諧理念視角下班集體的管理策略。
【關鍵詞】以人為本 初中班級管理 和諧理念
和諧作為一種思想,其內涵是指事物協調、均衡、有序的發展狀態。班主任怎樣進行和諧的班級管理呢?筆者談談自己多年來從事初中班主任工作的經驗和做法。
一、創建“以人為本”的和諧管理理念
以人為本是指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以人為中心和出發點,圍繞著激發和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展開工作,以實現人與班級共同發展的管理活動。“為了一切孩子”,“一切為了孩子”,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合情合理,因勢利導。
(一)規范學生行為要“合情”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們時常會用同一個要求、同一種模式來塑造我們的學生,其結果是:有很多學生并沒有按照你所設置的軌道走。學生是千差萬別的,他們有著各自的特點、愛好,這就需要我們班主任打破“一把尺子”“一窩端”的常見規范,制定出符合學生實際的因人而異的管理規范,與不同個性的學生進行思想溝通,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激發他們的群體意識,使學生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行為與整個班級聯系起來,自覺地為創造健康向上的班風而努力奮斗。
(二)設立學生目標要“合理”
對學生個體而言,設立個人的合理目標就是進行自我教育。班主任應經常引導學生品嘗戰勝自我的快樂,體驗自我放縱的痛苦,激發自我教育的欲望。班主任可以嘗試與學生一起制訂具體有效的自我教育計劃和目標;在教室布置“我的目標”欄,讓學生寫上自己近期奮斗的小目標,在欄目旁署上名字,貼上照片。小目標盡可能放低些,讓學生自己“跳一跳,夠得著”,使他們產生自信心、成就感,促成學生自我教育。“人具有了自我教育的能力,就有了自我調節的能力,使思想熒光屏的圖像趨于清晰、真切,把世間萬物都放在應有的位置上,就能使自己始終站在人生起跑線上去迎接困難。”
二、創設和諧集體活動的內容和形式
(一)活動內容豐富化
多樣化的活動內容要兼顧學生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素質,既有思想教育方面的活動,又有學習方面的活動;既有發展體育鍛煉方面的活動,又有文化藝術的活動,等等,讓不同的學生都有施展才華的機會,在心理上獲得成功的體驗。
(二)活動形式多樣化
班級活動要變化多奇,切忌僵化、生硬、說教。比如班級活動的內容是“我心目中的老師”,這一內容就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呈現,可以開演講會,開故事會,還可以用文藝表演的形式演出來,讓這些自然親切的、貼近學生實際的、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活動形式,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提高活動質量。
(三)活動開展差異化
集體活動應根據各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設計,區別對待。七年級學生剛跨入初中,對新的作息制度、校紀班規、授課方式的改變,一下子適應不過來,難以融入新的學習生活,班主任應對該年級學生進行規范行為教育,加強紀律和集體主義教育,引導七年級新生適應新的環境。八年級學生經過一年的生活學習,對學校和班級管理制度已經不再陌生,思想開始活躍起來,而且第二特征開始出現,自制力差,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因此,對該年級學生應該加強青春期的引導與教育,培養良好的道德修養和高尚情操,使他們邁好青春第一步。九年級學生自制力、獨立性和自尊心增強,以為自己已經長大成人,逐漸暴露出一些弱點,看問題存在絕對、偏激傾向,因此班級活動應圍繞“健康、成長、成人、成才”的主題,指導學生正確對待升學和就業問題,認識人生的價值,做合格高尚的初中畢業生。
三、建立和諧的班紀班規制度
班規制度的建立,班主任不能一人包辦,應讓每一個學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對班級存在的問題出謀劃策,組織全體學生醞釀、討論,師生共同制定。班主任在廣泛聽取學生意見的基礎上擬出初稿,形成文字發放到每個小組讓學生討論。然后由班長收集各組討論的記錄,整理后交由班主任審閱。班主任在整體把握學生主流意見后,指出需要補充的內容,提出修改建議,再由學生針對修改建議的內容進行民主討論并修改,交由班主任最終審查后,讓全體同學對草案進行表決,表決通過后生效。當然,一種制度的最終形成,還應該實行民主集中制原則,學生的廣泛參與并不意味著班主任袖手旁觀,在形成規范的班規制度的關鍵時刻,班主任必須保持集中領導的導向作用,深入學生內部多方面了解學生的需求,將學校對學生的要求內化成學生的需求,吸收到班規制度之中。
班規制度的約束力,如同法律,對本班同學具有強制力,但對于身心尚未成熟、世界觀尚未成型、自制力較差的處于成長中的初中學生而言,執行起來未必一定要做到不折不扣、一板一眼。生活中處處存在犯錯不知錯或犯錯不知曉的狀況,從學生成長的歷程來看,學生犯錯誤是正常的,而且也未必完全是壞事。我們制定班規制度的目的,并不是杜絕學生犯錯誤,而是在于引導學生認識錯誤、改正錯誤,所以我們應該允許學生犯錯誤。班規制度在執行的過程當中,如果過于教條僵化,不善于變通,往往容易忽視學生個性特點和需要,導致學生產生抵觸情緒,不利于學生形成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綜上所述,在班級管理中,要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創設和諧集體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建立和諧的班紀班規制度,讓教育的和諧發展與人的和諧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培養社會需要的各種和諧發展的人才,從而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