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生滿
【摘要】面對新一輪課程改革,我們要認真研究,全面進行高效課堂的構建,只有把握新課改的特點,才能在新課改中做到重點突出,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 高效課堂 構建
長期以來,農村小學的數學課堂教學主要以教師的講解和分析為主,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課堂中學生的主體性,從而使教師在課堂上教得很辛苦,學生學得很費勁,教學中浪費時間、學生不會做題、課堂教學效果低的狀況仍然沒有得到改變。如何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樂學、好學、自主地學、創造性地學的效果,是當前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面臨的一大難題。下面結合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針對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推動農村小學新課改,談一些粗淺的認識。
一、創設課堂教學情境,使學生樂學
小學數學教學既要考慮數學本身的特點,又要遵循小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要創設一環扣一環的生活情境,使生活問題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以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積累,產生對數學的親密感,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教學中挖掘出數學內容中的生活情境,讓數學更貼近生活,且從中引出數學問題,讓學生感悟到數學問題存在于現實生活中,從而產生一種學習的需要,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的學習、探索之中。例如我在教學《小數的初步認識》一課時,先創設了去商場購物的生活情境,選取學生熟悉的一組生活物品直接導人物品價格,如:筆記本定價0.95元;一瓶礦泉水1元;一支中性筆1.2元;文具盒15.8元。讓學生從中找出哪些是小數,并觀察今天所學的小數與以前認識的數有什么不同。通過引導,學生對小數的特征及意義有了初步的認識。接著就從“元角分”這些生活常識人手,建立起這些小數的實際價值,如0.95元其實就是9角5分,1元就是1角的10倍等,讓學生在熟悉的商品價格背景中借助直觀的圖示去體會分數與小數的內在聯系,從而為后續利用分數來理解小數做充分的準備。教師還可以多舉一些跟農村生活有關的例子,引導學生去感受、去經歷,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并分析問題,從而解決問題,讓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創設討論情境,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在生動有趣又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這樣既培養了學生求異思維的能力,又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二、立足課本,有效設計數學練習
練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小學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鞏固知識、運用知識、訓練技能技巧的必要手段,是檢查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我們在設計練習時要力求把握基礎,使練習有助于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認識、理解;有助于學生對數學基本技能的形成及數學思想方法的鞏固。例如我在上《圓柱的認識》一課時,設計了這樣的環節:拿出兩個圓柱(等底但不等高),詢問學生這兩個圓柱有什么不同,進而引出圓柱的高。認識了圓柱的高之后,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假設一口井是圓柱形的,它的高怎么計算?”學生回答:“井深就是井的高。”我再問:“如果把一根圓柱形的鋼管放在地上,它的高在哪里?”學生回答:“高就是它的長?!边@些問題的設計既加深了學生對圓柱高的深刻理解,又能比較好地滲透數學思想,既豐富了圓柱高的內涵,又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的放矢地設計練習是提高練習和教學效率的重要措施。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善于總結經驗,針對學生常常錯的或預測學生可能會錯的題,設計針對性的練習,幫助學生領會知識的實質。
三、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要把學生看成是課堂學習的主人,教師在教學中只起一個引導作用。所以,首先要轉變角色,教師要做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當然,新課改要求改變原來被動的學習方式,逐步建立和形成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積極開展探討活動,促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比如在教學《圓的認識》這節課時,我把課堂還給了學生,讓他們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去探索圓的半徑、直徑,半徑和直徑的關系,以及什么確定圓的位置,什么確定圓的大小,怎樣在一張圓紙片上找直徑、找圓心,在同一個圓內有多少條半徑和直徑,怎樣畫圓等問題。對于圓的半徑和直徑,學生一開始不明白,教師可引導學生去理解什么是半徑、直徑、圓心。這樣的設計真正體現了學生是數學學習活動的主體,又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和分析數學問題的能力,教學效果顯著。
四、合理運用多媒體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如今農村學校的各個班級都有了多媒體設備,運用多媒體技術手段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課堂教學容量。并且多媒體課件能使數學知識直觀、形象、生動地展示出來,化抽象為具體,促進學生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提高了教學效率。例如在教學《相遇問題》時,由于“用速度和乘以兩物體共同行進的時間,求路程和”比較抽象,學生難以接受,我在教學中用多媒體課件顯示“兩人同時從兩地出發,相向而行,經過十分鐘相遇”的畫面;并且用線段圖表示兩人行走的路程和,借助計算機所顯示的圖像,將抽象的內容形象、生動地展示給學生。這種將傳統的、單純的講述轉變為圖像演示的方式,具有較強的啟發性,使學生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和學習的快樂。因此,我們要將多媒體技術與傳統教學方式有機結合,使多媒體技術成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有效工具。
面對新一輪課程改革,我們更應以全新的教學理念去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我們要充分發揮教材中的創新因素,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讓學生學會思考,勇于實踐,勇于創新,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自主探索、主動發展的天地,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