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青妹
摘要:課外閱讀是拓展學生語文能力的最佳途徑。本文主要介紹語文課外閱讀教學指導原則,并結合當前的閱讀現狀提出閱讀指導策略,提升語文課外閱讀的實效性,以期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文閱讀;指導策略
一、當前小學語文課堂閱讀的指導現狀
1、課外閱讀隨意性。很多學生有課文閱讀的欲望,會主動尋找感興趣的課外閱讀讀物,家長也為培養學生的文字積累能力,主動給孩子購買課外書,但是存在的問題是閱讀的盲目性。有的學生選擇課外讀物的標準是好玩、有意思、追求獵奇和消遣,因而選擇的課外讀物都是故事類或者漫畫類的圖書;家長給孩子選擇的書籍都是世界名著類,涉及內容過于深奧,導致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計劃性的開展閱讀活動的學生較少,調查了解到超過一半的小學生閱讀很隨性,這表明小學生閱讀課外書多為無目的性閱讀,看似閱讀興致很高,涉獵數量很多,但卻沒有太多的實質收獲,甚至還會浪費時間。
2、課外閱讀方法和習慣存在差異性。大部分學生的閱讀習慣是一字一句看書閱讀,所以小學生在開始閱讀時就養成這樣的習慣,能夠開展瀏覽閱讀的學生很少。部分學生是拿到書以后按照順序開展閱讀,先看序言,然后再到正文和后記。還有一部分學生是隨便翻閱,看見感興趣的地方就簡單看看,感覺沒有意思的部分或略過。如果碰見不能解釋的詞語或者段落時,學生選擇借助工具書或者詢問其他人獲取答案,能夠借助網絡查找解決方式的學生很少,導致學生獲取答案的方式更趨向單一。其實課外閱讀的開展形式不是多讀幾本書,而是考察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因而在教學時教師需要指導學生開展合理閱讀,當學生學會掌握正確閱讀方式以后,才能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3、教師沒有合理指導學生課外閱讀。在課外閱讀教學中有的學生希望教師能夠給他們提供閱讀參考書目,這就說明教師平時不是很重視課外閱讀。很多時候教師對課外閱讀的指導性不夠,任由學生自己找相關書籍閱讀,小學生的認知能力還沒有達到一定要求,所以選擇的內容時很多方面不夠科學,教師在課外教學時要求指導學生的閱讀策略。同時教師把所有的經歷都集中在課內閱讀上面,因而對課文閱讀產生一定的偏差,沒有給學生精心科學的指導。
二、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教學方法
1、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和閱讀氛圍。良好的閱讀環境能夠刺激學生的閱讀欲望,因而教學時可以把班級布置成小型的圖書室,給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學生在課下或者自習時就能來到“閱讀室”開展教學活動。并且為了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要求在墻壁上給學生貼出各類名人名言和經典的詩歌等,讓整體教學環境都蘊含文化氣息,在學習中飄散著濃濃的書香。同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名人名言,將其張貼在自己的書房內,時刻警醒自己要多讀書或者讀好書。
2、培養學生閱讀興趣。(1)榜樣激勵法。每一個孩子都有一顆好勝心,因而教師可以借助這一點向學生介紹中外名家的故事,讓學生知道閱讀的益處,給學生樹立閱讀偶像,學生就能在教師的激勵下,從書籍中吸取更多的知識,也能在書籍中獲得無盡的語言營養。(2)聯系生活激趣。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就能學習到很多道理,但是由于孩子年齡比較小,因而對手事物的感悟力較低,并且小學生還有著極強的好奇心,因而教師要及時的引導學生了解和思考相關問題,學生通過課外讀物了解到很多生活實際問題,學生才有閱讀的興趣。比如現在很度科幻小說中介紹的百慕大三角,通過書籍學生了解到百慕大三角不是介紹的那么神秘,是由于地下有一個深坑,同時受到磁場的引力作用,所以會產生很多神秘事件,飛機在飛行到該地域受到磁場引力,因而容易引發墜機現象,學生通過閱讀解釋了這件事情,那么學生也就體會到閱讀的樂趣,更愿意通過閱讀豐富自己的視野。
3、給學生傳授閱讀方法。語文新課程標準中要求,要結合課文內容開展閱讀活動,活動中要讓學生學會閱讀、默讀和復述,通過精讀、略讀和瀏覽等方式,培養學生初步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任何有價值的信息都不抵方法,因而閱讀中要求培養學生的閱讀方法,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階段給學生提供相應的閱讀制度,帶領學生運用閱讀方法開展閱讀活動。在閱讀中要讓學生做好閱讀筆記,這將便于今后查閱,教師的入手方向是三方面,初期也讀,主要是歸納閱讀中的主要內容,通過迅速閱讀解答學生的疑難問題,通過詳細也讀,讓學生學會運用各類工具輔助閱讀活動。同時閱讀中可以借助于連讀、略讀和跳讀的方式,了解整個文章的大意。
4、閱讀教學目標法。語文教學開展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且在閱讀中尋找快樂,提升學生文字欣賞能力的同時,帶動學生的寫作能力。因而開展課外閱讀是為了實現這一目的,但是課外閱讀開展中,有諸多的不確定性和多樣性,受到閱讀環境和閱讀結果的影響,教師要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方向指引和目標索引。根據學科給學生安排好閱讀目標,然后聯系課本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選擇不同的課程和篇章,和不同的閱讀方向,安排好閱讀時間和閱讀成效。閱讀過程中只有保障其計劃的合理性才能提高課外閱讀的整體效率,也能實施閱讀指導活動,提升閱讀效率的前提下,完成閱讀目標。目標明確的指導學生開展閱讀,能夠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的信息,獲取更多有用的知識,同時能夠深層次的理解知識,并且利用課外閱讀實踐調整學生的知識能力,優化知識結構的前提下,在課外閱讀中讓學生體會樂趣,教師可以針對性的開展些實踐活動,帶動學生參與,幫助學生全方位發展。
5、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開展閱讀活動要求有強計劃性。在明確閱讀目標和選擇的前提下,課外閱讀要求符合循序漸進的原則,閱讀的培養不能一蹴而就,是需要在循序漸進中逐步開展的。因而教師通過開展有計劃的閱讀流程和閱讀次序,讓學生有規律的開展閱讀。有的學生閱讀興趣很高漲,但是閱讀安排的很松散,今天興起就讀點,明天心情不好就不去閱讀。這樣,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閱讀方式對閱讀幫助實效性較低。教師需要結合課堂上的知識,結合課外閱讀,建立各部分知識的緊密聯系方式。讓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情況下也能順帶印證老知識,在建立自己完善知識體系的前提下,帶領學生由簡到繁、有精到粗的層層深入卡紙學習,結合任務閱讀和興趣閱讀,課內外知識相互印證,相互結合,拓展學生的綜合能力,取得良好的課外閱讀效果。
三、結語
課文閱讀的豐富性特點可以給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在教學中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也是學習的主人,因而要求積極參與到閱讀實踐中,所以課外閱讀不是讓學生“走馬觀花”的看完內容就完成學習任務,關鍵是讓學生在閱讀中有所收獲,培養學生閱讀習慣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 章芙芳.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指導策略[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29):12-32.
[2] 肖荔.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策略探討[J].華夏教師.2014(06):23-56.